國漫改編、蹭ID現象屢見不鮮,是否該有屬於自己的動漫

2019-08-22   舊番漫談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大賣,國產動漫電影又再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這一次出現有點波濤洶湧的感覺。票房大賣,影院人數樂意不覺,朋友圈被刷爆,票房總成績持續走高,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超越《復仇者聯盟4》在國內創下的票房總成績,暫列第三名,讓人不禁覺得再往上沖一衝只是時間的問題。

有句古話說得好,叫做眾口難調,即便是票房大賣也會有人不喜歡,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國漫想要進步不僅僅需要鼓勵,還需要批評。不過有些人在批評的同時,總是會扯上國漫。就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有人將《哪吒鬧海》拿出來說改編得不好之類的,然後再扯上蹭ID之類的大旗,最後以「這不是中國電影,這是好萊塢式故事」之類的結尾,總得來說,就是目前國內動漫一文不值。

國漫真的不行嗎?這句話只說對了一般,誠然對比國外在動漫領域的成就,國漫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不能用這句話來否定那些正在奮鬥的動漫製作者。中國動漫一直在奮鬥,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從《大聖歸來》開始,國漫電影一步一步走進大眾視野,一步一步在電影行列擁有一席之地,國漫電影已經逐漸面向成年人製作,不再是低齡的粗製濫造畫風,說的就是你《某車人總動員》。即便是這樣,總會有人以改編、蹭ID、好萊塢化之類的負面言論來反駁那些真正愛動漫的話語權。

小編沒有想過,改編也成為國漫的負面問題。國漫電影在故事敘述上必定會與原故事不一樣,肯定是要做出一定的改編,這不是正是大部分電影都在做的事情嗎,這一點為什麼一直都在針對國漫呢。為了更好地刻畫出電影畫面,為了貼合現代實際,為了突出電影主題等等等等,這麼多改編的理由說也說不完,反而是不改編的理由是一個想不出來。

關於蹭ID的問題,對沒錯,國漫的確是在蹭ID啊,可是這樣有什麼錯嗎?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歷史中流傳的故事不應該被現代所利用嗎,小編覺得用古代的故事來反應現代的問題,不正是展現文化最自豪的時候嗎,看我們有這麼多故事講也講不完。再者說,這樣的事情,矗立在動漫頂端的迪士尼又不是沒幹過,迪士尼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就是童話故事中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之後的公主系列一發不可收拾,目前還在產出,也沒有見說他們不好的啊。

最後來講述一下關於好萊塢化的問題。國產動畫電影存在好萊塢化敘事方式,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不光動畫電影,其他電影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他們不想出做出創新嗎,不,是他們不能去做。電影製作還是要收入的,當然會選擇大部分人愛看的電影方式,很不湊巧,中國電影市場裡,好萊塢化最受喜愛,因此才會照成這樣的結果。

而且站在動畫電影頂端的一些大廠也在使用這樣的敘事方式,如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等,不得不說這樣的敘事方式的確很好用,好用為什麼不拿來用。在動漫領域上,國內還是有些路要走,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他們,運用他們,只有學會之後才能夠成功超越他們。

動畫領域的不成熟導致國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擺脫這個框架,不過相信隨著國漫的努力,會出現趕超國外,同等水平的動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