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家全巧民悼念演出引發的一場衝突背後

2019-10-17     貞觀



2019年10月11日晚22點08分,秦腔表演藝術家全巧民老師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12日早上,我在網上看到全巧民老師辭世的消息,大為震驚,同時還看到12日當天在易俗社二樓排練廳設公祭靈堂供各界人士弔唁,12日晚上7時易俗社小劇場將舉行悼念演出。

我覺得有點兒奇怪,這些年諸多秦腔藝術家如陳妙華、肖玉玲、貟宗漢、王芷華等,去世的悼念演出一般都在室外舉行,為什麼全巧民老師的悼念演出獨獨放在室內劇場。儘管心中有一絲困惑,但我還打算去現場,追憶悼念這位我喜愛的藝術家。


12號那天,雖然是周六,但我與大多數人一樣,因為國慶調休還要加班。下午5點下班後,我打車趕去鐘樓,不到6點就到了劇場外邊。那會兒劇場外面已排了很長的隊伍,都是來參加悼念演出給全老師送行的觀眾。

向人打聽才知道,晚上的悼念演出,要排隊領票才能入場。前面的隊伍,儼然過百了,我一時有點擔心能不能領到票。不一會,隊伍間就互相傳遞消息,這次演出會對外發票200餘張,按這個數量算,我排隊領上票應該沒問題。


下午有序排隊的隊伍


排隊聽周圍人聊天,原來很多人都是從網上看到易俗社發布的消息,專門從高陵、藍田、臨潼、周至、咸陽、渭南這些地方趕過來的,有的人下午3點多就在劇院外邊排隊了。

6點30分左右,不知道哪裡來的一堆人一層層擠在劇院鐵柵欄的正門口,把柵欄另一側我們這些正常排隊的人看得非常著急,擔心他們隨便插進去領上票影響後面的觀眾。

這時,我突然注意到,這支百餘米的隊伍竟然沒有一個保安維持秩序,負責引導觀眾排隊,什麼時候陝西觀眾排隊這麼自覺了,真是意外。除此之外,排隊的地方沒有任何關於本次悼念會劇院容納接待人數的介紹,也不知目前來了多少人,發票怎麼發,自己能不能領到票,所有人都只能排隊乾等。

接近7點的時候,負責發票的人姍姍來遲。此時劇場門口已經被分割為三方勢力,除了原來柵欄左邊正常排隊的隊伍,右邊新增了一支隊伍,正門口還有嚴嚴實實的一層層人。

發票的人作難了,票剛一出手,場面就混亂不堪,人們前擁後擠,爭吵不絕,紛紛爭吵發票人的不公,嫌自己來得早規規矩矩排隊,結果票讓比自己晚來的領了。發票的人被眾人吵得也來了脾氣,擴大音量,指責觀眾不守秩序。



混亂的搶票及入場



不一會,好幾個發票的頭頭各自拿了一把票,有的拿出一沓票悄悄送了人,有的儘量循著隊伍的順序去發,還有的不知道發給誰,把為數不多的票撒向空中,這個票領得人非常窩火,觀眾不買帳,指責謾罵起來……不少人直接罵到發票人的頭上。發票人看群情激憤,索性關了劇場大門,一干人躲到裡面去了,門口只剩下幾個上年齡的保安。

我好歹也算個秦腔鐵桿戲迷,也參加了幾個秦腔藝術家的悼念演出,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觀眾氣得指著劇團的人鼻子直罵。


手裡有票也進不去的觀眾

沒一會兒,有一些人把票舉出來,從人群的夾縫中硬擠到前邊,保安放他們進去。但觀眾不答應,正兒八經大老遠趕來排隊的沒有票,那些排在後面的是怎麼拿上票的,場面再一次失控,觀眾叫罵不絕。這次保安厲害了,直接把鐵柵欄的大門、側門鎖了,這下誰也別想進去了,有票的拿出票來也無濟於事。這中間,劇院的領導出來過一次表示抱歉,但觀眾激憤,他再解釋觀眾也不買帳,領導沒辦法又進去了。


被關在門外的觀眾


這麼多年,我很少見到陝西老百姓這麼剽悍。

悼念晚會已經開始,劇院大門緊閉,隊伍早也亂了,但外面的觀眾仍然多達近200人,他們絲毫沒有離去的意味,仍然對著劇院大門對內吶喊,希望領導出來,讓他們參加悼念晚會,他們不用坐,站著就行,大老遠來一趟也不容易。

然而並沒用,門外隱隱可以聽到劇院裡秦腔開唱的聲音,外邊偶爾有人用快手看起裡面的直播。本以為事情到這裡,所有人看不到希望就會四散回去,但我還是低估陝西觀眾了。

連連拍門不止的中年大叔

與保安撕扯在一起的中年大媽

有一個中年男子在觀眾的慫恿和吶喊助威中,翻過側邊的鐵柵欄跳進去,直接用手拍擊劇院的大門,聽說門裡面是用木槓子頂上了,要不然像那樣的木門早被掀倒了。不多會兒,又有兩個中老年婦女從柵欄的正門掰開一道縫擠進去,她們中一人跑上前去搖門捶門,甚至用腳踢門,保安一旁見狀,趕緊從保安屋衝出來,和她理論、爭吵,兩人就要扭打在一起。

在婦女和保安衝突爭吵的同時,柵欄四周的觀眾還在加油吶喊,看來衝進柵欄里的婦女和男子的舉動「深得人心」。不管他們在外邊是如何賣力地捶打叫罵,劇院的大門仍然死死緊閉,外邊的觀眾還是非常執著,不忍離去,最後人群里有人起鬨,把鐵柵欄的正門搖得框里噹啷,最後鎖被搖壞了,正門搖開了,很多觀眾都沖了進去。他們一股腦地拍、砸、推、踢劇院的門,那個場面看得我都目瞪口呆,爆發力太強了。




破門而入的人群/偏安一隅的保安們/接警趕來的警察


這種混亂持續了很久,最終被一陣警笛打破,原來是保安報警了,一輛警車開到現場,一個中年警察從車內走出,在現場打電話協調,最後劇院開啟了場外的喇叭,場外的觀眾可以聽到裡面的演出,這個事情算是勉強解決了。


開演一個小時仍然不願意離開的觀眾



寫這篇稿子的時候,全老師的悼念晚會已經結束了。全老師在天有靈的話,看到有這麼多觀眾不辭辛遠前來悼念她,應該非常欣慰,但也會有些遺憾。從一個戲迷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更應該反思這種「遺憾」會出現的深層原因。


01安排倉促

11日當晚10點多全老師去世,幾個小時後第二天易俗社就對外發布當天舉辦悼念晚會,次日就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這個時間節點,不能不說倉促。

很多人在12日上午才知道全老師去世這件事情,晚上就舉行悼念晚會,無論對演員還是觀眾來說,都相當倉促,來不及準備,如果有人在外省的話,不一定能及時趕回來。


02場地安排

從以往的慣例來看,很多藝術家悼念晚會都是在室外搭建台子,方便觀眾前來參加悼念晚會,但這次與眾不同,全老師的悼念晚會放在室內,放在僅能容納二三百人的易俗社小劇場。

一場悼念晚會觀眾的參與人數,主辦方自己心裡沒點數嗎?隔壁的易俗社大劇院足以容納千人,為什麼不放在大劇院?確定放在小劇場,卻還在各個渠道平台通知各位戲迷觀眾前來參加悼念晚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03人性化提示與引導

放在小劇場舉行,起碼可以說明一下劇場的容納人數,提前告知各位觀眾,並做相關建議,避免觀眾跑來後卻無法入場。

前來現場排隊領票,排隊現場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引導如何排隊以及維持排隊秩序,也沒有人告知每個人的排隊序號,不知道排到哪裡為止。如果有些人知道排隊未必有用,為什麼不提前告知?讓一大群人瞎等乾等,還是領不上票,最終還引發混亂,乃至差點破壞國家文物(易俗社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04規則意識

既然是對外發票進場,為什麼排隊的觀眾拿不到票,內部的人可以隨便拿票,隨便贈票,沒有先後順序,這讓排隊排了一下午的觀眾怎麼辦?


05「應用科技」思維

在易俗社的門口有一塊滾動電子屏,不時播放有關易俗社的介紹,這說明劇社有藉助科技宣傳的視野,但還是缺少「應用科技」的思維。要是小劇場外面能有一塊更大的電子屏,平時用來做劇社和秦腔的推廣宣傳,重大演出時可以實時播出劇院內的演出實況,那這次的「野蠻」事件大機率可以避免。


06缺少誠意

既然是主辦方邀約觀眾前來,為什麼又將很多觀眾粗魯拒之門外之後不做道歉?

警察過來打電話溝通時,劇院表示劇院內人滿了,不能再進人,那為什麼又有不少拿票的人也進不了,這是劇院的票印刷數量出錯了?



以上6點是我就這次事件的一點總結,希望這些聲音能傳到易俗社或者類如易俗社這樣的團體組織。易俗社作為秦腔的百年老社,它曾經有著無比的輝煌,但這件事確實做得不好。

近些年易俗社的身份也幾經變化,進行了體制創新和市場化改革,全面完成了事轉企改制工作,現隸屬於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按理說更應該順應市場化發展的路子,但今天由一場演出爆發的事件背後,我看到了易俗社這樣的傳統公司簡單的一刀切思維和淡漠的「服務」意識。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觀眾雖不敢說是易俗社的衣食父母,但作為戲曲,作為文化衣缽的傳道者,我希望此類的組織機構,能積極提升「服務市場」的意識,敢於突破「一刀切」思維模式,讓文化傳承發展基石更廣闊,更有生命力。

作者:青雲

西安市民

版式設計:宅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OA4G0BMH2_cNUgUx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