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廢武功,加拿大的「箭」式截擊機

2019-09-06     武裝志

阿弗羅箭截擊機

1958年3月25日,一架體型修長,擁有巨大三角翼的飛機騰空而起,這就是加拿大的CF-105「箭」式(Arrow)截擊機。同時期的蘇聯只有米格-21和蘇-9,米格-25和蘇-15並未面世,而美國也只有F-101和F-102,F-106也未開始服役。「箭」式的出現,驚艷了天空,讓加拿大的航空工業水平攀上了世界之巔。

箭式截擊機

時間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從蘇聯方面傳來不好的消息,米亞-4,圖-95相繼在1951年開始立項研製,更可怕的是據聞超音速的圖-98也已經在搞了(這三者分別於1953,1954,1955年首飛)。面對蘇聯轟炸機的巨大威脅,加拿大空軍認為即將服役的CF-100已經不能勝任,必須要有更快更好的截擊機和飛彈。1952年3月,新截擊機的需求方案提交給了阿弗羅公司。

CF-100「加拿大人」(canuck)截擊機,同樣由阿弗羅公司研製,1950年1月首飛,1953年開始服役,最大平飛速度890公里/小時。這種被加拿大空軍認為過時,嫌棄的飛機生產了692架,並賣給比利時53架,還服役到了1981年。

CF-100截擊機

CF-100截擊機,後面是一架CF-101,CF-101加拿大空軍也是看不上的,結果......

CF-100截擊機

箭的研發

加拿大的阿弗羅公司(Avro Canada)接下了這擔子,開始了新型「箭」式截擊機的研製,並硬氣的許下新機將在15000高度達到2馬赫,18000米高度接近3馬赫的性能承諾。

能這麼有底氣源自阿弗羅就超音速飛行方面一直都進行著探索,並在CF-100的基礎上發展了後掠翼的CF-103。在做出全尺寸木質樣機後,該方案被廢棄,原因是這樣的改動性能並沒有重大提升。

後掠翼的CF-103木質樣機

阿弗羅轉而把目光投向三角翼,並給出方案於1952年6月提交給空軍,1953年7月方案被通過,阿弗羅開始了CF-105項目的全面研究。就在「箭」項目開始的第二個月,1953年8月蘇聯的氫彈爆炸了,同年米亞-4也首飛,這些重大突破讓整個西方的神經快被繃斷了。為爭取時間,「箭」跳過了開發原型機再建立生產線的流程,直接建立生產線,邊出圖紙邊測試邊造零件和模具。

VF-102「響尾蛇」中隊的F-14在攔截米亞-4

當然這樣的流程是有風險的,所以阿弗羅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風洞測試和計算機運算,另外還製作了9個模型裝上「耐克」(Nike)火箭助推器進行飛行測試,這些模型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7倍音速,驗證了「箭」式氣動布局的可行性。

箭式的模型裝在火箭上進行測試

裝配線上的「箭」

裝配線上的「箭」

先進之箭

1957年10月4日,編號RL-201的首架「箭」式亮相,阿弗羅公司請來了一萬三千多名賓客前來參加典禮。雖然這天全世界的頭條都被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占據,但這架外形以現在眼光來看都不落後的大傢伙,也著實讓加拿大人傲驕了一把。

1957年10月4日箭式亮相

1957年10月4日箭式亮相

1957年10月4日箭式亮相

CF-105「箭」式採用串列雙座,單垂尾,無尾三角翼布局,裝配兩台普惠J75渦噴發動機。「箭」式的彈倉在機腹下,可攜帶多達8枚的AIM-4「獵鷹」空空飛彈。「箭」式使用了很多當時先進的技術,巨大的三角翼面積達113.8平方米,外翼段有與F-4類似的前緣鋸齒。為在高速下控制各翼面,「箭」式還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而且還研發了「力回饋」操縱杆讓飛行員在飛行時擁有操縱手感,另外還有飛行控制的穩定性增強系統。

「箭」式長23.7米,翼展15米,高6.45米。空重2224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1120公斤。

最大速度1.98馬赫,(15000米,2104公里/小時),作戰半徑660公里,實用升限16150米。

箭式三面圖

1958年3月25日,「箭」式首次試飛。在隨後的試飛中,「箭」式達到了1.98馬赫的最高速度,阿弗羅認為這還不是「箭」式的極限,換裝「易洛魁」發動機的MK2型將更快,預期中的MK3型將達到3馬赫!然而這些設想都將落空了。

起飛中的箭式

飛行中的箭式

飛行中的箭式

飛行中的箭式

降落中的箭式,兩片減速板布置在彈倉後面

折戟之箭

「箭」式首飛不到一年的1959年2月20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取消「箭」項目。雖然此前已經有風聲,但突如其來的消息連阿弗羅公司都措手不及,這一天被稱為加拿大航空工業的「黑色星期五」。項目被下令取消後,「箭」的銷毀工作立刻開始,在兩個月內包括已經生產的5架飛機,連同「易洛魁」發動機,技術資料,模具都被銷毀。官方理由是防止技術被蘇聯竊取。

「箭」式生產了5架,第6架未來得及完工,被銷毀後,只剩6號機RL-206的機頭和3號機RL-203的兩個外翼段被保留了下來。

箭RL-206的機頭

箭RL-203的外翼段

「箭」項目取消後,阿弗羅公司的員工連同各供應商近3萬人失業。1962年,加拿大阿弗羅公司也倒閉了,樹倒猢猻散,工程技術團隊也各奔東西,有的去了NASA,有的回去了英國阿弗羅或其他公司。

箭式的座艙蓋為左右對開的方式

博弈和算計

「箭」式的夭折原因很多。早在「箭」開始研製時,軍方一些高級官員就對該項目提出質疑,尤其海軍和陸軍,認為「箭」擠占了他們的資金和資源。這種爭論影響到了政府,當政黨輪替時,對「箭」的態度就更加微妙了。剛好「箭」亮相那天蘇聯發射了人類首顆衛星,飛彈制勝論的興起也讓人們認為「箭」的作用已經不大。1957年8月,加拿大和美國簽署的北美防空協議(NORAD)更是狠狠捅了「箭」一刀。建立預警指揮系統,部署「波馬克」飛彈,加拿大的國防開支承擔不起兩者一起搞。

CIM-10波馬克防空飛彈

CIM-10波馬克的陣地

CIM-10「波馬克」(Bomarc)飛彈由波音公司研製,原編號IM-99(1962年改為CIM-10),1959年開始部署,IM-99A最大射程400公里,IM-99B最大射程增加到710公里。「波馬克」採用無線電指令加主動雷達制導,在距離目標16公里時彈上雷達將飛彈引導至攔截點,起爆常規裝藥或者一萬噸當量的W40核彈頭打擊目標。加拿大部署了兩個「波馬克」發射陣地。

加拿大的「波馬克」飛彈

要「箭」就得自己獨自抗衡毛熊,要「波馬克」就能和美國聯手,還能共享一些情報。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箭」已經在劫難逃。

不要箭,要波馬克的宣傳畫

阿弗羅也曾天真的向美國和英國推銷過「箭」,但英美都把飛機製造當做國家利益,買加拿大飛機是不可能的,還得把你廢了。英國「認真」研究了一番,得出結論,英國皇家空軍需要144架「箭」式,是買好呢還是本土建立生產線好呢?然而最後也只是說說而已。

法國也看中了和「箭」配套的「易洛魁」(Iroquois)發動機,打算採購300台作為「幻影IVB」轟炸機的動力,但也是做做樣子,後來還是選擇扶植本土的斯奈克瑪公司(SNECMA)。

「易洛魁」也是當時先進的發動機,但也和「箭」一起夭折了。

裝在B-47尾部進行測試的「易洛魁」發動機

箭的「重生」

昔日的榮光總是會讓人念念不忘,加拿大先後製作了兩架全尺寸的「箭」複製品。第一架製作於1989年,這架複製品放置在戶外,後來在颱風中損壞。另一架於2006年9月28日推出,並在2006年10月8日和9日公開展出,以紀念49年前「箭」的亮相。

箭的複製品

箭的複製品

2010年,加拿大就購買F-35又產生爭議,有好事者出來遊說政府重新用「箭」的機體設計加上先進電子設備和發動機來研發自己的戰鬥機,呵呵...這幫人想多了!

部署「波馬克」後,加拿大人並沒多少安全感,「箭」又被銷毀了,咋辦?1961年,加拿大又開始接收F-101「巫毒」(Voodoo,又譯魔術師)作為截擊機使用,並部署AIR-2「妖怪」(Genie)空對空核火箭,F-101先後共接收132架,一直使用到1987年。

F-101,加拿大空軍編號CF-101

加拿大空軍的CF-101

AIR-2「妖怪」空對空火箭,彈頭當量1500噸,專為蘇聯轟炸機準備。「波馬克」和「妖怪」核戰鬥部的部署,在加拿大也是引起一番爭吵,這是題外話了。

AIR-2「妖怪」空對空火箭

CF-101在發射AIR-2

雖然當年領先的「箭」銷毀了,連研發戰機的能力都廢了,傷了多少加國人的心。但維持軍用航空工業體系是需要巨大投入的,戰機的研發,採購,使用維護都是一代比一代貴,以加拿大的綜合國力和經濟體量,那時的選擇也沒錯吧。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nlC20BJleJMoPMQW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