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天氣微冷,一場春雨滋潤著黃龍縣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黃龍縣三岔鎮梁家山村的一個小院中,新建的平板房正在上大梁。小院的主人叫田玉珍,正在施工的是建檔立卡戶的危改房項目。看著細雨滴落在她家剛剛上好梁的平板房上,她眼角閃現出一絲笑意,有人對她說:「雨打梁,多產糧,日子天天強。」
一項特別的惠民工程
田玉珍,正在施工的是建檔立卡戶的危改房項目
今年50多歲的田玉珍,幾年前由於家庭變故,獨自領著兩個孩子從榆林返回黃龍縣的老家,收拾起舊院子,開始了新的生活。幸運的是她被鎮上納入了精準扶貧戶,享受到了建檔立卡戶的各項政策,建起了果園,種上了玉米,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強。
然而,春節前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的玉米滯銷了。「我總共有14畝地,去年大概收了1.8萬斤玉米。剛收回來的玉米就放在院子,路過就能看到,等著客商上門收購。過罷年,就在往年出售玉米最快的時候,聽說有了疫情,路封了,也沒有客商了,把我急的。」田玉珍說。她家的果園還沒掛果,去年家庭收入除了享受政策補助,再就指靠這些玉米。
「玉米在年後如果沒有烘乾,就要趕快出售,不然溫度過高,在底部的玉米就要發霉了,要是一直賣不出去,每隔幾天就要進行翻堆子,這樣費時費力不說,水分的流失也很大,那樣還不如年前早早就賣了。」田玉珍和田玉金姐弟倆的玉米加起來有40000斤,原本打算玉米賣後就購買化肥、僱人進行果樹修剪,現在,眼看堆積的玉米賣不出去,姐弟倆每天都是憂心忡忡。村裡像田玉珍這樣每天心急如焚的村民不在少數,據統計,僅梁家山的玉米滯銷存量就有3500噸左右。
2月下旬的一天,正當田玉珍著急時,她突然接到村支部打來的電話,說玉米可以賣了,讓她在家等著,客商馬上過來。田玉珍有點疑惑,她聽說各地路還封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疫情可以結束,沒想到客商現在就能進來。沒過多久,收購玉米的車就來到她家院子。「經紀人」和她談好價格,收購了她家的全部玉米,並且當即就把錢打到她的卡中。「這下可好了!玉米順利賣掉,我今年就更有信心了,繼續把地種好,再給人打打工,這一年下來的收入就不少了。」田玉珍對未來充滿希望。
2月22日,帶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一輛載有33噸玉米的半挂車從三岔鎮梁家山村駛出,開往西安戶縣澱粉廠。看著車子離去,梁家山村幹部終於舒了一口氣。據統計,「綠色通行證」辦理的五天時間內,三岔鎮玉米銷量就達到了2000噸,包含田玉珍姐弟在內的多位建檔立卡戶都已經將玉米賣出,一張「綠色通行證」切切實實的解了三岔百姓的「愁」。
為什麼在封路的情況下,黃龍縣農戶能的農產品沒有滯銷?原來,在黃龍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各部門通力協作,為黃龍縣各鄉鎮出售農產品打開了一條充滿活力的綠色通道。
三岔鎮黨委書記李廣愛說:「三岔鎮通過多次調研,梳理出問題的關鍵,幫群眾聯繫銷售玉米渠道,派專人對接蒲城、澄城等縣,簽發綠色通行證,邁開了『逆行』銷售農產品的第一步。我們還成立了三岔鎮農副產品促銷領導小組,針對核桃、玉米、蘋果滯銷問題,通過排查運輸車輛,專業消殺小分隊,建立信息共享群,補助代辦商運費等措施,多管齊下,組織各方力量,引導農產品有序銷售,有效解決了農產品滯銷難題。 」
玉米賣出去了
據了解,三岔鎮近8000噸滯銷玉米目前已經全部銷售出去,黃龍全縣2.3萬噸玉米的銷售也已接近尾聲。農戶對玉米價格比較滿意,最高可賣到每斤0.84元,三岔鎮僅靠玉米收入最多的一家達16.7萬元。
萬餘噸蘋果「逆行」到南方
朱志臣夫婦的蘋果賣出去了
就在田玉珍家上房梁的同時,同村的朱志臣夫婦也遇上了高興的事,宇星果業公司打來電話,說有客商要購買他家的蘋果,談好每斤2.3元。在宇星果業冷庫旁,記者見到朱志臣夫婦,看著他家剛從冷庫中運出的蘋果,夫婦倆臉上都笑開了花。「這下不用愁了,我家儲存了2萬多斤蘋果,價錢還是比較理想的。」朱志臣說。
宇星果業公司庫管李麗
宇星果業公司庫管李麗介紹說:「自2月中旬起,果庫平均每天可以發出50噸蘋果,預期5月份可以清庫。公司本來和果農簽訂儲存日期在4月底,因為疫情,儲存期可免費延期到5底。」
運輸蘋果的車輛開出公司
三岔作為全縣的蘋果產業大鎮,全鎮像宇星、華龍這樣的果庫有4個,2019年全鎮果庫共儲藏蘋果3萬餘噸,春節過後,正是蘋果大量出庫的最佳時期,這不僅關係著企業盈虧,也關係著果農的收入。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果庫開工成了問題。
2月11日,黃龍縣委書記王雲祥來到三岔鎮,檢查指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了解當前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王雲祥要求,全縣鎮村幹部在宣傳引導廣大老百姓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儘快制定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措施和標準,全力拓寬銷路。
對照延安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關於開通蘋果「綠色通道」的文件,三岔鎮領導反覆研究有關疫情管控文件,請示縣農業局、果業管理中心、縣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諮詢清楚開通「綠色通道」的相關問題後,立即起草請示報告和應急預案。
2月13日上午8時,華龍果業負責人張友華來到鎮政府,鎮長楊玉亭審核完所有文件,在通行證上籤了字,疫情期間,黃龍縣三岔鎮綠色通道開通,第一輛2020號快車奔馳在通道上,第一車蘋果「逆行」千里之外,發往南方。截止目前,三岔鎮已有1.3萬噸蘋果通過綠色通道銷往全國各地。
張友華說:「運輸人員和車輛到了村上,我們就要負責,要核實申報信息,要監督完成消殺。核查後,由村監管人和企業監管人在管控責任書上分別簽字。鎮上領導沒少為企業操心,有了綠色通行證,庫里的蘋果總算是不用擔心了。」
作為親自見證「綠色通道」的一線工作人員,三岔鎮經濟綜合服務站幹部鄧紅梅的感受要比其他人更多。鄧紅梅說:「綠色通道給農戶帶來了信心,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在綠色通道實施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資源共享,我們建立的『綠色通道微信群』起了巨大的作用。在這裡面,我們輸入了40多輛可用的車輛信息,裡面包含經紀人、企業負責人,政府領導等信息。同時,在群里,我們掌握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快就優化了辦理通行證的流程,通過發送微信圖片的形式,減少了中間環節,讓綠色通道更加暢通。後來,我們的工作思路得到了推廣,信息資源在全縣得到共享。」
據鄧紅梅介紹,「綠色通道」實行備案制度。司機每次發車需要提前到鎮政府申請備案後才可以領取車輛通行證,備案信息定期抄送縣衛健局和農業農村局。同時告知辦理車輛通行證的企業和司機,通行證一經發放,嚴格執行「一證一車一人一線」,對應到固定車輛、固定駕駛員、固定行駛路線,只適用於農產品運輸,不得用於其他用途。在出發前及返程後司乘人員要進行體溫測量,運輸車輛要消毒,並拍視頻發到微信工作群備案,對於不遵守相關規定的車輛將暫停辦理通行證。
貧困戶核桃蜂蜜有了「下家」
黃龍縣乾果公司經理陳永傑
在黃龍縣乾果公司經理陳永傑的辦公桌上,放著裝訂成冊的《黃龍縣貧困戶滯銷農產品統計表》。陳永傑說:「縣乾果公司作為國企,就應當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責任和擔當,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黃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為省級林業產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及扶貧龍頭企業,黃龍縣乾果公司在保證黃龍縣核桃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還擔負著帶動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任。
疫情防控期間,黃龍縣乾果公司按照縣農業農村局對該縣貧困戶滯銷農產品摸底調查結果,從3月1日開始,公司派出6名職工、2輛車輛,在相關幫扶責任人及鄉鎮領導、村支書、村長的積極支持配合下,深入各個鄉鎮50餘戶扶貧戶家中,前後經過9天時間,收購了近萬斤貧困戶滯銷的核桃。
石堡鎮吉家河建檔立卡戶仝憲龍家有90公斤蜂蜜,因為疫情而滯銷。3月初的一天,仝憲龍接到黃龍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電話:「根據縣農村農業局調查摸底的情況,我們看到你家有滯銷的蜂蜜,疫情期間,我們公司將按照高於市場價格收購你們的蜂蜜,你可以直接送到公司。」仝憲龍放下電話,立即把自家的蜂蜜送去,產投公司早有人等著收購,很快就給他的蜂蜜定了級別,並給了他一個好價錢。
和乾果公司一樣,黃龍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用按照縣農業農村局摸底情況,和全縣6戶精準扶貧戶對接,收購滯銷蜂蜜790公斤。公司負責人馮棟說:「我們按照蜂蜜的色澤、濃度、香味等將蜂蜜分為三個等級,貧困戶送來的蜂蜜,我們收購價格高於市場價。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全部收購了摸底冊上的蜂蜜,這也是我們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黃龍縣貧困戶滯銷農產品統計表》是由黃龍縣農村農業局產業發展脫貧辦公室負責,聯繫各鄉鎮調查摸底,匯總而成。該統計表彙集了50餘家貧困戶農產品滯銷的數量及聯繫方式,經縣乾果公司、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主動對接貧困戶,已將所有貧困戶的滯銷農產品應收盡收。
貧困戶到乾果公司送核桃
黃龍縣農村農業局局長李健在接受採訪時說:「疫情期間,黃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副產品滯銷的問題,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措施。縣農村農業局迅速行動,一是與縣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交通部門、各鄉鎮通力協作,為農產品銷售開通了『綠色通道』;二是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鼓勵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產品代辦等多渠道與外地批發市場、超市、商家加強產銷對接,幫助群眾與銷售商牽線搭橋;三是對接協調縣龍頭企業、金融部門發揮行業優勢,實施惠農助農政策;四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充分發揮電商的作用,加大農產品在網際網路上的銷售力度。目前,黃龍縣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搭平台、拓渠道、找銷路,助力產銷雙方高效對接,逐步探索擺脫農產品銷售路徑單一的瓶頸,助農增收。」
(竇可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QDQnEBrZ4kL1Vina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