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曼之前聽過一句調侃:
-如何讓一位學者快速崩潰?
-讓他的論文被拒稿
雖然只是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SCI論文被拒是多麼讓人感到無奈的一件事。
發一篇SCI論文難度有多大?
要知道,一篇SCI對科研人來說十分重要,而如果你攻讀博士學位,想要順利畢業就得過發SCI論文這一關。
這裡我們可以看下國內一些高校的規定:
- 北京大學(工學院)要求兩篇SCI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求3篇SCI,總IF≥3.0,且至少在國外期刊上發表1篇,影響因子達到1.0
- 西安交通大學要求3篇SCI
- 四川大學要求1篇SCI,老師要求不一
- 蘭州大學要求一篇二區
而再具體到學院、課題組和導師,那要求又會略有不同。
在去年有一則吃瓜新聞震驚了學術圈的許多人。
上海一高校的科研人員被女博士劈腿,相比男主送房送車,更多人則被「送了5篇SCI」震驚到了。因為這5篇SCI論文可比房、車值錢多了。
相比金錢上的物質獎勵,發SCI論文能帶來的更是身份和地位的提升。
知乎上有網友表示:基本上SCI二區以上的論文發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評選副教授了;二區以上發上5~8篇就能破格評選教授了。
《常熟理工學院2019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則提及:發表3篇SCI一區論文,其中至少以我校為第一單位發表1篇SCI一區論文直接認定副教授!
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想盡辦法引入人才,而手握多篇SCI論文的話,身價自然又上去很多。
比如,《2019年深圳市海外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孔雀計劃)認定辦法》中就有明文規定:近5年,以第一作者(含與第一作者具有同等貢獻作者)或唯一通訊作者,在國際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所在各專業領域位於《期刊引用報告》JCR一區)發表論文3篇,可以申報C類人才(160萬)。
最好發的SCI論文什麼樣?
曾經有人提問:
「到底什麼樣的SCI最好發?」
有資深編輯根據自己經驗發表了看法:
1、SCI論文標題要創新、簡潔。
創新是因為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報道新的研究進展,缺乏創新因素就會失去發表的意義。但運用創新要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礎上,太過於「創」這個字可能會適得其反。
2、SCI論文摘要應清晰有條理。
寫作好的SCI論文在進行實際的審稿過程時,審稿人可能會通篇瀏覽簡要內容。如果審稿人看到摘要表達不清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會大打折扣。
3、SCI論文寫作的實驗操作要真實。
在遇到實驗數據發現偏差時,絕對不能主觀臆斷,應該完全遵循實際的實驗結果。重複實驗或增加採樣數量是獲得最好數據的方法。即便預期的實驗結果和實際的實驗結果存在偏差,也應根據實際的實驗結果來撰寫SCI論文。有時候差異也可能使這篇文章具有爭論的焦點成為文章的亮點。
4、SCI論文參考文獻與引言規範。
參考文獻規範可以使讀者了解文章的依據,也顯示出自己對科研工作的準確定位與對知識的尊重。推薦使用文獻管理軟體對參考文獻進行編輯可以避免各種細節錯誤。SCI引言應簡練明了介紹科研內容發展歷程在這研究方向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5、SCI論文整體的格式要標準化。
SCI論文內容段落分明,排版清晰有利於審稿人的審閱。SCI論文段落與段落之間留出空行,使得文章看起來簡潔明了。SCI論文正文、標題和參考文獻分別用不同的字體區分開來。
6、專注於一個或兩個專業領域。
通常,一個人選擇的專業領域不應超過兩個,研究的規模經濟一般要求學者們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一個領域裡。在一個專業領域裡,選擇兩到三個題目,勤奮耕耘,直至發表幾篇論文。如果針對某一個題目,3年沒有發表一篇論文,此時應該考慮更換題目。
7、表述清楚。
假設和結果要解釋清楚;如果有許多假設,將它們放在一起,不要分放在段落中,也不要造成讓評審人四處找符號含義的局面。第一次使用的符號要定義清楚,否則評審人會不滿意,發表的可能性從而降低;論文結論中要清楚地表陳述論文對現有文獻有哪些貢獻。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SCI寫作是永恆的話題,只要能夠發表一篇SCI論文,都將成為自身無比珍貴的寶物。但是,倘若掌握不了SCI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那麼SCI只會逐漸成為心頭沉重的負擔。
因此,小曼為大家準備SCI寫作必備的幾款神器:
SCI-HUB文獻神器v7.0
軟體雖然嬌小,但功能強大,下載文獻完全免費!而且這個軟體還多了很多非常方便的科研小功能。
SCINavigator免費下載SCI全文工具
這是一款免費的SCI全文下載軟體,內置SCI-Hub,相當於你不用到處找SCI-Hub的新網址,它隨時都能自動換上最新的連結,功能雖然簡單,但是實用性上沒得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Y4BXMBd4Bm1__YNM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