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擁有日本皇室血統,卻公開加入中國國籍,還不准女兒嫁給日本人

2020-05-29     煮酒君

原標題:她擁有日本皇室血統,卻公開加入中國國籍,還不准女兒嫁給日本人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歷史上,更加強大和先進的中國曾經多次幫助日本,將政治體制、學術思想以及漢字、木屐、櫻花等事物傳到日本,幫助他們走向文明和開化。

然而,隨著近代的到來,日本轉頭加入了列強的陣營,順應當時的"潮流"來侵略中國,並且在甲午戰爭、侵華戰爭中給中國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在日軍侵華時期,有為了名利叛逃日本的漢奸走狗,也有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日本友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更加難能可貴——她儘管是日本"華族"出身,擁有著和皇室很近的血緣,卻毅然加入了中國國籍,甚至還反對自己的女兒嫁給日本人,她便是嵯峨浩。

1869年,日本政府為了將曾經分散給各諸侯的權力集中起來,更好地治理各地,下達了"奉還版籍"的政策,也就是剝奪諸侯們下轄的土地和人口。收回權力後,政府給原本的諸侯們賜予了"華族"的新身份,這一身份位居皇族之下,享有很多普通人所沒有的特權。嵯峨浩的祖父嵯峨公藤就被封為了華族中第二等的侯爵。

因為生於華族之家,嵯峨浩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知書達理、性情溫良,還畢業於女子學習院高等科,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二十三歲的一天,嵯峨浩突然被家中長輩叫去和一個陌生的男子見了面,這個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偽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弟弟溥傑。原來,當時的日本政府想要確立日本在偽滿洲國的統治,而溥儀終究是個"外人",於是,他們便想出了找日本貴族女子與滿清貴族通婚,生下一個有日本血統的皇位繼承人的想法。

然而,溥儀早已喪失了生育能力,是沒法實現日本人的目標的。這時,溥儀的弟弟溥傑成為了日本人所看重的新目標。

溥儀既然沒有後代,那麼皇位交給兄弟的子嗣繼承那是很合理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多次發生過。

既然如此,把計劃的目標人物改為溥傑似乎也沒什麼影響。於是,日本政府很快安排了溥傑和嵯峨浩的"相親",說是相親,其實雙方都是受脅迫的,根本沒有拒絕的權力。

原本,溥傑以為嵯峨浩是受過訓練被派到自己身邊執行監視任務的,對她並不友好。但是,他很快就發現受過教育,擁有獨立思想的嵯峨浩也非常反感這樁政治聯姻,對日軍日益猖狂的侵略行為更是深惡痛絕,頓時有了不少好感。接下來的日子裡,儘管是被迫出嫁,嵯峨浩卻也十分用心地照料溥傑,二人之間日久生情,變得非常恩愛。

可惜的是,日軍促成二人的婚姻並不是為了他們琴瑟和諧,而是出於自己的骯髒目的。數月之後,日本人逼迫溥儀簽訂了《帝位繼承法》,其中規定了如果皇帝無子,就要立皇弟的子嗣為新君。這年年末,嵯峨浩如日本政府所料懷了身孕,據溥儀回憶,當時他和溥傑都非常緊張,因為如果生下一個小男孩,那麼他們兄弟就會完全失去利用價值,迎接他們的可能只有冰冷的子彈。

或許是天意安排,嵯峨浩生下的是個女兒,溥傑對自己的長女寄予了智慧高深的厚望,於是為其取名慧生。

1940年,嵯峨浩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巧合的是,這次也是女孩,溥傑為自己的第二個女兒取名嫮生。

1945年,溥傑、嵯峨浩、嫮生一家三口乘機返回偽滿,慧生則因為要上小學留在了日本。

很快,蘇聯軍隊攻入了東北,將試圖逃往日本的溥傑一家抓住,這之後,溥傑先是被扣押,又於50年被移交新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而嵯峨浩、嫮生因為是婦女兒童所以被送回了日本。

1954年,十七歲的慧生從日本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請求與羈押中的父親溥傑通信,周總理被父女情深感動,同意了請求。兩年後,慧生在與大學同學大久保武道相戀,但嵯峨浩卻認為慧生的父親是中國人,所以她不能嫁給日本人,於是加以阻攔。結果,年輕氣盛的慧生選擇了與男友殉情。1960年,溥傑獲得特赦,而對其非常關懷的周總理親自出面,在第二年五月將嵯峨浩、嫮生接到了中國,讓其一家團聚。

見到闊別十六年的丈夫,嵯峨浩再也捨不得與其分開,於是她請求加入中國國籍,並按照日本出嫁後改夫姓的習俗,將名字改為了愛新覺羅·浩。1987年,嵯峨浩因腎病去世,溥傑則在其身旁陪伴到了最後一刻。順帶一提,他們的愛情結晶嫮生於1968年嫁給了一個日本青年,此後就一直在日本從事著推動中日友好的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oUYXIBiuFnsJQV1q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