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崇禎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一生充滿悲劇色彩,然而在他的後宮中卻有一位姿容絕倫而又文武雙全的全能型嬪妃,那就是田貴妃,這也算是崇禎一生中的幸運吧。
田貴妃是崇禎皇帝的寵妃,名叫田秀英,出身陝西,父親是田弘遇,她自幼美貌無雙、聰明絕倫,愛好廣泛,從小父親田弘遇就給她請了琴師教給她讀書畫畫,在她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能吟詩作賦,每次寫的詩文總能傳誦一時,當時揚州民間為了紀念這位才女,還將她出生的小巷子稱為「田家巷」。
田秀英在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入王府為妾,在崇禎登基以後,剛開始封田秀英為禮妃,後來將東六宮中的永寧宮更名為承干宮,給田妃居住,並且晉封田禮妃為貴妃。
崇禎和田貴妃感情很深,田貴妃善於彈琵琶,還吹得一管好笛,琴音繞樑三日,引得崇禎讚嘆不絕,崇禎時常在旁邊打拍子附和,不僅如此,田貴妃簡直就是完美女性,不僅琴棋書畫無所不能,而且還會騎射、刺繡烹飪、書法繪畫等,她所畫在扇子上的蘭花被崇禎時刻戴在身上。
田貴妃在騎射武術上的功夫更令人稱絕,不但精於騎射,還會踢足球,她可以單手立於馬蹬,百步穿楊,當時的錦衣衛看到後都連聲喝彩,讚嘆田貴妃巾幗不讓鬚眉,是後宮中少見的文武雙全的女子。
史書記載她:「上嘗試馬於射場,知田貴妃之善騎也,命之騎。妃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宮眷喜蹴鞠之戲,田貴妃風度安雅,眾莫能及。」
田貴妃不僅文武雙全,而且還喜歡節儉,平時喜歡素麵朝天,還心靈手巧,崇禎皇帝的很多舊衣服都是她親手縫製的。她不僅心靈手巧、文武雙全、還時刻以大局為重,時刻督促崇禎勤勉國事。
在很多影視劇中的田貴妃,都被塑造成了和周皇后格格不入而又處處爭寵的角色,其實畢竟在深宮中,后妃共侍一夫,不可能沒有后妃衝突。
在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田貴妃就已經嫁給了他,而選妃的時候,「當後選入宮,名在第三」,也就是說周皇后參加選妃決賽的時候,排在了最後的第三名,而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只是北京前門街頭的算命先生,因此周皇后對排在她前面的田貴妃頗為嫉恨。
於是周皇后利用皇后的身份對田貴妃進行了打壓,周皇后和崇禎說話的時候,都是自稱「臣妾」,可周皇后卻要求「凡東西宮對上言,皆自稱女兒」。
也就是說周皇后要求田妃每次和崇禎說話的時候,都要學民間被買賣的丫鬟一樣自降一輩自稱「女兒」,於是妃子和崇禎皇帝喊爹,成為了當時明末後宮裡面一道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奇景。
田貴妃最深得崇禎寵愛,因此明史上記載「田妃之寵,周后頗不能容」,於是身為執掌後宮的周皇后,經常藉助宮中禮法來讓田貴妃難堪。
有一次田貴妃在元旦的時候,給周皇后朝賀請安,當時正值寒冷的冬天,而周皇后知道田貴妃在殿外,故意不宣她入殿,故意讓田貴妃在宮外受凍,過了很久才宣她進去,而此時的田貴妃已經凍得嘴唇發紫,身體瑟瑟發抖,田貴妃給周皇后上了賀禮,周皇后沉著臉不說話,直接讓她退下。
事後,田貴妃去向崇禎告狀,崇禎去和周皇后理論,周皇后便絕食,為了平息此事,崇禎只能處罰田妃遷入啟祥宮思過,並且整整三個月不召田貴妃侍寢,而遷往啟祥宮後的田妃卻對崇禎的處理方式表示不服氣,明明是皇后欺負自己在先,自己卻要無辜被罰,因此心生悶氣,鬱鬱寡歡,染上了重病。
田妃一共為崇禎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永王朱慈炤、悼靈王朱慈煥、悼懷王朱慈燦以及皇七子,只有永王朱慈炤活了下來。
三個兒子的接連去世,以及後宮中皇后的打壓,讓田妃備受打擊,整天以淚洗面、茶飯不思。面龐也變得憔悴,雖然如此,崇禎依然對她寵愛有加,並且一天去慰問看望很多次。
然而田貴妃悲傷過度,於是在崇禎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田貴妃死在了承干宮的病榻上。
田貴妃死後,崇禎皇帝三日不上朝,並且追諡她為「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崇禎為了表達對她的懷念,還把她的畫像和自己母親劉太后的畫像放在了一起,放在北京西城區的長椿寺供奉,並且多次為她舉辦法事,追思不已。
田貴妃去世的時候年僅三十一歲,正值壯年,在如此美好的青春年齡香消玉殞確實不幸,但是從後來的歷史來看,她也算幸運的。
因為田貴妃死後兩年,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命後宮妃嬪皆自盡,並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又帶著自己的貼身太監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縊。
而田貴妃雖然去世得早,可是一生得到崇禎寵愛,而且她在明朝滅亡前兩年去世,免去了國破家亡之苦,和周皇后以及其他妃嬪相比,也算安然入葬,壽終正寢,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