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皇后大多出身高貴、雍容華貴,儀表非凡,可是在明朝卻有這樣一位皇后,雙目失明,腿有殘疾,一生沒有生育,但是卻一生穩居皇后之位,晚年成為皇太后,一生贏得丈夫的敬愛,但是晚景淒涼,她的一生很傳奇,且聽我慢慢道來。
明朝皇后大多出身不高,基層文武官員家庭占了大多數,因為選妃側重於沒有實權的平民或者武將,不至於皇后和外戚干政,按照這個標準,錢氏非常符合選皇后的要求。
孝莊錢皇后,本姓錢氏,江蘇海州市人,她出身寒微,曾祖父錢整,是朱棣做燕王的時候的老部下,任燕山護衛副千戶,祖父錢通官至金吾右衛指揮使,父親錢貴繼承了祖傳的武職位,擔任都指揮僉事,正統七年,錢氏得到了太皇太后張氏的青睞,被冊封為中宮皇后,錢氏的冊後儀式,非常隆重,這一年,錢氏十六歲,英宗十五歲。
在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叩拜儀式中,十六歲的錢氏頭戴九龍四鳳冠,身著真紅大袖禕衣紅羅長裙紅褙子紅霞帔,在一片喧天鼓樂中被迎入紫禁城,成為少年皇帝朱祁鎮的皇后。
雖然錢氏是太皇太后張氏給指定的,但是英宗朱祁鎮對自己的皇后很滿意,錢氏家族地位卑微,英宗想給予錢氏家族爵位,雖然錢皇后感激於丈夫的良苦用心,但是錢氏並不願意自己家族因為自己而無功受祿,因此不論英宗怎樣提議,都被錢皇后給推辭了。
對於帝王之家來說,娶后妃的最大目的是多生子嗣,可是作為中宮皇后也同樣有皇帝寵愛的錢氏,在嫁給明英宗七年以後,卻一直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因此錢氏為了皇家子嗣著想,鼓勵明英宗多接近其他後宮妃嬪。
於是在正統十年,後宮妃嬪周氏生下英宗的第一個女兒,正統十二年,周氏再次生下庶長子朱見深,此外,除了周氏以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妃嬪,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雖然錢氏一直沒有生育,但是明英宗沒有嫌棄她,一直耐心等待錢皇后可以懷上子嗣,但是偏偏事與願違,錢皇后始終沒有生育,但是噩運卻搶先一步來到了這對夫妻身邊。
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敕部落也先出兵叛亂的藉口,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王振既然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而明英宗意氣用事,血氣方剛,竟然同意了御駕親征的提議。
御駕親征的路上,王振對英宗封鎖一切不利的消息,報喜不報憂,而且胡亂指揮,朝令夕改,最後導致被瓦敕軍包圍,士兵大多全軍覆沒,幾百名文官武將喪命荒郊野外,釀成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虜。
明英宗被俘虜的消息傳到京城後,朝臣決定先用財物贖回自己的皇帝,錢皇后得知後,立即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獻了出來,只希望能贖回丈夫明英宗。
然而大批量的財物並沒有贖回明英宗,瓦敕部落的首領和貴族們認為明英宗是奇貨可居,不能輕易讓明朝贖回明英宗,可以借明英宗逼迫明王朝作出更大的退讓。
為了斷絕瓦敕部落的企圖,擺脫明朝沒有國君必須受制於瓦敕的窘迫局面,在於謙等大臣的一力支持下,正統十四年九月六日,明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錢皇后得知也先違背諾言,英宗不能返回大明的消息以後,五雷轟頂,她雖然憤怨,但是作為一介女子,對於丈夫明英宗的處境也無能為力,只能日夜啼哭。
錢氏畢竟是個女子,面對丈夫不能回來的事實,她孤獨絕望,但是在絕望中也採取了最無助的方法,既然凡人沒辦法幫忙,那就只能寄託神靈,她每夜跪在冰冷的地面祈求上天能夠垂簾自己的誠意,祈求上蒼保佑自己的丈夫平安歸來。
錢皇后每日每夜祈求,不肯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和哀傷的情緒、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著她的身體,在這期間,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沒有治好。
不僅如此,她晝夜不停的哭泣也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一個女子通常把自己的容貌看得珍貴,但是錢皇后面對自己的殘疾,卻絲毫不介意,也拒絕御醫給她治療,她心甘情願地認為這是接回自己丈夫,上天給她的代價。
終於在景泰元年八月,錢氏等來了二十二歲的丈夫明英宗,但是從漠北回到京城的明英宗回來後,等待他的是一個太上皇的虛名,不僅沒有文武百官的跪拜迎接,更悲慘的是被明代宗朱祁鈺幽禁進了冷清的南宮。
英宗沒料到自己的弟弟這樣對待自己,但是他更沒有料到在南宮中等待自己的,也不再是往日思念的美貌如花的妻子,而是一個腿有殘疾,一隻眼睛失明的殘疾女人。
在最初的驚愕過去以後,朱祁鎮很快知道了錢氏殘疾的原因,所幸朱祁鎮沒有嫌棄和厭惡,他感受到了妻子將自己視若性命一般的情意,百感交集,不但不嫌棄妻子的殘疾,反而真正明白結髮情深,將妻子視若珍寶。
從這一天起,英宗和錢皇后以及其他妃嬪在南宮每日膽戰心驚,相依為命,明代宗朱祁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允許明英宗朱祁鎮走出南宮一步,並且還命人將南宮大門用鐵水封死,錦衣衛日夜監視,不僅如此,連日常衣食都得不到保證。
丈夫處境堪憂,錢皇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是一介女子,唯一能做的只有寬慰丈夫,並且支撐著病體帶領南宮中的妃嬪趕製繡品,做些針線活,偷偷囑託宮人變賣後換取食物。
困頓中的七年,足夠可以看清感情的真相,一個盡失富貴權力,一個腿殘目盲,但是明英宗卻一直和錢皇后相濡以沫,互相取暖,就這樣,在互相依靠和彼此的慰藉中,七年的漫長歲月過去了。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鎮策劃奪門之變,成功復辟,三十歲的明英宗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同時冊封錢氏為皇后,雖然當時錢皇后既沒有生育,而且殘疾,在外人看來,實在不合適當皇后,朱見深的生母周氏也想憑藉母以子貴成為皇后,但是明英宗朱祁鎮實在無法拋棄對他情深義重為他致殘的結髮妻子,因此錢氏依然為大明皇后。
錢氏性格溫良賢淑,性情溫和,有丈夫的庇護,在明英宗在位期間,她度過了一段與世無爭的皇后生涯。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明英宗卻很短命,明英宗護得了厚道的錢皇后一時,卻護不住她一世。
天順八年十二月,明英宗病重,他召來了內閣重臣和近侍太監,當眾口授了遺詔,當面確定了皇太子朱見深為儲君,並且反覆叮囑:「」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皇太子朱見深登基後,是為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禮皇太后,錢氏作為嫡母,被尊為慈懿太后,但是由於朱見深生母健在,也被尊為皇太后,周太后性格跋扈,倚仗自己是皇帝生母,一直在後宮中和錢太后作對,錢太后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在成化四年六月,思夫成疾而又抑鬱寡歡的錢太后離開了人世。
明英宗生前曾經囑託要與錢太后合葬,然而錢太后剛去世,周太后就堅決反對合葬,要求兒子為錢太后另擇墓地,此時的明憲宗對生母周太后言聽計從,想好了各種理由,反對明英宗和錢太后合葬,不管朝臣們說什麼,宮中發出來的仍然是為錢太后另擇墓地的諭旨。
面對周太后一意孤行,群臣們為了遵守明英宗的遺詔,因此拒不從命,群臣一直在大殿跪著,看見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決心,周太后也怕惹出更大的亂子,終於答應了朝臣們的要求。
但是不甘心的周太后最終還是搗亂,導致錢太后沒能和明英宗合葬,在建墓穴的時候,周太后暗中命令太監,將錢太后墓穴的那條隧道故意挖錯,導致和明英宗墓穴方向錯開,而且還離得有足足數丈之遠,而且中途還把隧道給堵住了,除此以外,周太后也不允許英宗身邊擺放錢太后的牌位和畫像。
弘治十七年三月,周太后病逝後,這時期的皇帝已經是她的孫子明孝宗朱佑樘了,明孝宗感念祖母的養育之恩,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合葬在英宗裕陵。
但是孝宗在檢閱裕陵地圖的時候,發現了曾經周太后曾經暗自修改了錢太后的墓穴,本來他想召集大臣商量為錢太后打通隧道,但是當時的欽天監和陰陽師都認為這樣會影響風水,因此不得不作罷,錢氏最終還是沒能和丈夫明英宗合葬。
就這樣,因為思念自己的丈夫而導致腿殘目盲的錢皇后,一生悲苦曲折,因為沒有生育,也沒有強大的母族作為後盾,庶子登基後,她處處遭到皇帝生母的排擠,抑鬱而終,最終竟因為周太后的暗中使壞導致無法實現和夫君合葬的心愿,現在看來,她的遭遇依然令人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