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主創團 | 五花鹿
女性經濟地位上升之後,我們都知道,她們精神層面的巨變,也即將到來。
在我們平台上,有著數萬女性在追逐著自己的困惑往前走,從溫順壓抑、被動依賴的小白兔,變身為敢怒敢言、做自己的大女主。
其中,在李銀河老師的性愛課程群里,每天都有人跳出被動、扭捏的性生活,主動去享受它。
在某些保守觀念上看,她們都變壞了、黑化了。
但事實上,這些叛逆,卻讓她們第一次擁有了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情,活著有了意思。
01 「她們變了。」
女性們,真的變了。
前幾天是蔡依林的39歲生日。
這幾年,大家發現:她越來越難搞了。
十幾歲時,她還是乖乖女,那些經典的《看我72變》《舞娘》都是聽製作人指令一一完成,在學習上也是拚命三郎:
按部就班,不要讓老師覺得你是叛逆的學生,如果你能得到獎狀,表示你是top,媽媽也說你很棒。(蔡依林自述 來源:人物雜誌)
前幾年,製作人發現她不聽話了,有時憤怒得向她大喊「錄它!」,才能推動她去執行。
到了這幾年,她自己定下了所有的歌和風格,製作人一旦說做不了,她催著製作人去"試試看",直到完成她想要的效果。
她的作品,從甜甜的《布拉格廣場》、懵懂的《倒帶》,到現在做回自己、反外貌協會的《Play我呸!》《怪美的》等等。
是的,她變了。
《人物》雜誌為她總結了這麼一句話:以前說「不」有多難,現在百依百順就有多難。
這些變化,也發生在我28歲的朋友身上。
父母重男輕女,不但不給她學費上大學,還把她畢業幾年賺的錢都拿去給弟弟買房和還債。
對於這樣的壓榨,她默許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看見房本上沒有自己名字,那一瞬間她才一下子清醒過來了:原來這麼多年,自己一直都是家裡的局外人。
她決定不再無底線地支持弟弟,即便父母威脅斷絕關係,她也在所不惜。
看到女兒這樣幾近決裂的爆發,父母重複說了很多句「你變了」,卻也不敢再逼迫她。
她捍衛了自己,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富足。
是的,她也變了。
我們平台上,每天有數萬女性在變化:
- 有的決定離開暴躁控制的丈夫,搶奪孩子撫養權;
- 有的終於敢和上司溝通,爭取到了應得的薪水和職位;
- 有的停下了對伴侶無休止的付出,找回自己的生活.....
而她們也承受著各種各樣的污名化。
變壞了、不懂事、不乖、不隨和、六親不認……
甚至我曾聽過,有個女孩因為不想結婚,被綁在家裡,後面逃了出來死活不回家,親戚們說:她瘋了。
一個女性停止順從,就容易被說成了「黑化」。
所以我們也決定順著這個諷刺,乾脆做一場名為「女性黑化」的專題,來討論這些「變壞」的女性朋友們。
02 「黑化,一場憤怒的自我探索之旅」
武志紅老師曾在《圓桌派》上講過兩個概念。
概括了黑化前後的兩種狀態:虛假自我 VS 真實自我
以他人感受為中心,活得很累——虛假自我
以自己感受為中心,活得爽快
——真實自我
而我們談的所謂「黑化」,就是一個從假自體到真自體的蛻變過程。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鼓勵男性們勇敢、自信……卻倡導女性們懂事、聽話,照顧他人。
在這種教育下,她們容易討好和順從,即使被欺負了,也沒有意識到:
- 被騷擾了不敢吱聲,因為沒人教她捍衛自己;
- 不敢晉升太高,因為她怕被說是女強人;
- 即使家務太累,也不敢讓老公拖地,因為她早已習慣辛苦自己,讓別人舒服一些......
這樣自我摺疊的生活,實在是太壓縮自己,也太沒意思了,接著抑鬱就產生了。
這時候,黑化成真實自我,反而更加健康。
因為只有站直了做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照顧自己。
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才能心甘情願地去坦誠溝通、照顧別人,有餘力地去經營一段真實而平等的關係。
而幸運的是,當代給了女性一個很好的「黑化」環境。
03 「女性被允許不乖,是整個時代的進步」
可以說,女性黑化,是一種必然的歷史結果。
原因有二:
第一個,最基本的經濟獨立。
武志紅老師曾說,女性被允許參與勞動,獲得報酬,是男女平等的第一步。
只有有了經濟自由,能不需要依賴別人存活在世界上,才有根據自己意志行動的自由。
若沒有這種可能,那麼我們即使是黑化,也是和甄嬛,魏瓔珞一樣,只能依附在男性的寵愛中,得到一些特權和被施捨的自由。
第二個,精神上的解放。
這要得益於網際網路和平權文化。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大人們看電視劇。
她們尤其熱愛看苦情劇。
大概劇情是,某個女性特別坎坷,被父母拋棄,被婆婆欺負,被社會誤解,但從不辯解,忍辱負重,到最後沉冤得雪,好人有好報。
這些劇,成了上一代奉獻型女性們的集體情感寄託,在沒有平權的社會裡,女性們只能在這種自我犧牲的高尚感里,尋得一些認同和安慰。
但現在,相似題材的連續劇《娘道》在社交媒體上被大罵是毒瘤。
裡面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把自己一輩子奉獻給傳宗接代、丈夫家庭的女性。
這次豆瓣打出的2.6低分,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女性們在精神上的變化。
相反,甄嬛、魏瓔珞等大女主劇,把一個個欺負自己的人都一一打回去的情節,讓人看得很爽快。
這些經濟和精神上的巨變,從小生活在男權教育下的女孩,慢慢發現了自己正在忍受一些莫名的痛苦。
於是在經濟能力和平權思想的支撐下,黑化成了一場必然發生的女性變革,悄悄地在各個角落發酵起來。
之前一個朋友和我說。
有一天我突然覺得自己和丈夫的關係不太對:白天我們倆都在工作,但晚上怎麼只有我一個人忙前忙後,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我來,做不好還要被抱怨?
當我在網上搜索這些問題時,出現了很多聲音支持我的感受,還給了一些溝通建議,於是我不再自我陶醉在「任勞任怨的好女人」的角色里,跟老公吵了幾次架。
他說我變了。
我一開始有點慌,差點又要讓步,但當時忍住了。
現在這種平等的夫妻關係,實在是太爽快了。
這就是女性集體黑化的一個縮影。
04 未「黑化」的順從人生,不值得一過
然而,黑化有多爽,過程就有多痛。
黃玉玲說:
一個人「黑化」的契機之一,發生在你遭受巨大的痛苦時。當你痛得都不像一個人了,你必須要起來,也必須反擊。
還記得武志紅老師在《奇葩大會》上講的故事。
一個女生準備和交往3年的男友結婚,但遭遇媽媽強烈的反對。
媽媽反對的理由,不是長相、學歷,也不是女兒無法獲得幸福,
而是女兒不聽話了:她以前對我百依百順,完全聽我的話。之前和我說什麼事情都會告訴我,結果偷偷戀愛半年,才被我發現。
後來即便男友跪下、送禮,都無法打動媽媽。
甚至只要她一回家晚了,媽媽就會生大病入院。
最後不得已,她和男友分了手,找了個讀書的理由遠走他鄉。
現在十年過去,這期間她得了抑鬱症,和父母發生了很多衝突,並因此慢慢有了邊界。
記得有一次,她隨手轉發了一個房產問題的帖子給媽媽。
結果媽媽生氣地說她在覬覦父母的房產。
於是這個女孩生平第一次發了大脾氣,氣到渾身顫抖,在電話裡面扯著嗓子吼她的媽媽,幾乎是在怒罵:
你就這樣看我?你養女兒養這麼大,你覺得我是這樣的人?從小到大,你真的了解我嗎?你簡直是有眼無珠!
電話罵完她還不解氣,還特地跑回家當面罵。
從那以後,爸媽終於意識到,女兒不是他們呼來喝去的,而是能自己做主的。
自此,她終於能爽快地做了自己。
只是這過程太漫長,也太苦澀了。
但她說,跨過去了就很值得。
有些黑化的歷程,可能還需要多次碰壁,走很多各種彎路,經歷一些劇烈的情感波動。
有個朋友曾和我說過:到了第4段戀愛,她才第一次「做了自己」。
以前都是圍著對方轉,害怕對方一個不開心就離開自己。
在這樣緊張的關係里,雙方很容易一觸即發——她在追,對方在逃,最後就分手了。
經過一段又一段受挫的感情經歷,一次次深刻而殘忍的自我剖析,她才慢慢地感受到了自己的需求,並且學會了自我滿足。
現在的她,想點什麼菜就說,有什麼想要的就索取。
理解並能接受對方的拒絕,必要時也能自然地拒絕對方。
在這樣「做自己」的清爽關係里,她不再需要用犧牲、默默付出,來留住對方、道德綁架對方。
反而在平等中,兩個人變得更加親密。
以前每段戀情的痛苦,一步步逼著她做出這些改變。
而這些改變,也讓她得到一個更開闊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鼓勵一切形式的女性做自己,只要不是有意傷害別人。
我們也知道,一個女性做自己,要面對許多內心和外界的阻力,來達成一個健康的黑化。
無論是在家庭中擺脫控制,在親密關係中保持獨立能力,還是在職場上捍衛自己的權益……
這些黑化都很不容易,但這些苦難都值得。
因為生命的根本意義,是為了成為你自己。
生而為人,都只活一次。
慫什麼?
在未來連續4天,我們還會繼續更深入討論這個話題(包括一些內在的心理機制、如何做到等等)。
敬請期待。
關於「黑化」這個話題,你有特別的故事想要分享嗎?
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