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讓「鴕鳥效應」害了你,看的人都懂了

2019-10-10     思維分享心得

不知道你在面試中有沒有被這樣提問過,面試官總會問你最大的長處和最大的缺點是什麼?不同的人當然會有不同的答案,答案都是五花八門的,但你知道最符合標準答案的是哪一種嗎?

「我最大的優點是我經過在大學裡的科學訓練,練就了一個高度理性的腦袋,能夠在紛繁雜亂的工作中保持頭腦清醒和有條不紊,最大的弱點就是對沒有秩序的事物缺乏耐心,渴望有一個有組織有條理的團隊,這樣我的組織意識和才能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各種目標。」這樣的回答是在應聘的時候的被稱為。經典的教科書一般的回答,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而是在於它的組織邏輯一方面回答了求職者的最大優點,另一方面又不逃避問題,勇敢正視自己的弱點。

心理學就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的壓力,大多都是會採取躲避的態度,明知道問題即將發生,也不會去想解決辦法,結果只會讓問題更難,更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認為跑不掉的時候會把頭鑽進沙子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了,就是安全,以為能夠成功甩掉追趕者,結果反而使他陷入了更大的危險中。而相反的是我們能看到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它奔跑的速度是可以擺脫敵人攻擊的,如果它不把頭鑽到沙子裡做一大堆的話,那是能夠躲有機會躲避猛獸的攻擊的。所以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應對方式為鴕鳥效應。

鴕鳥效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因為不敢面對問題而導致拖延。

所以你才會經常在工作中遇到這樣,我不想做這個工作太難了,這個工作的步驟這麼多,我做不下,明天開始做吧……這些詞語間都表達了對焦慮的一種心情,我們不願意馬上去做這項工作,而且有時間也不一定去做,等到不能夠在逃避的時候,那我們可能會事先選擇放棄或者硬著頭皮去做。

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是一直說我辦不到,找藉口去推諉呢,那你在工作中會有進步嗎?但其實不然的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你想出解決方案找到問題,如果你自己不去想不去做,那沒有誰能夠幫助到你。

所以無論是以工作中的大問題還是小問題,甚至是更新自己的簡歷,或者是為別人選一個禮物,很多人都是為了防止自己在這些事情上被人扣上失敗的帽子,如果你越愛拖著不去做,那你會越覺得自己越來越挫敗感越強,因為害怕失敗而壓抑自己,所以就會當就會在事情上面表現越感到失望,不僅是因為這件事情失敗了,更因為從這件事上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那我們應該正確避免拖拉效應,那應該怎麼辦?

拖延很容易引起你的遭遇和你的內疚是一種自我折磨,他們以為自己在有壓力的時候就是以為能夠表現的更出色,其實在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們的表現只會越來越差。

要學會拋棄對失敗的恐懼,害怕失敗的人都有一套他們自己的理論這些理論,這些自以為是的方式,會把他們認為奮鬥是一件令人恐懼、冒險的事情,而這些假設也經常會是在他的能力水平之下,所以很多人他不願意去努力做事情,不願被人評判自己失敗的風險,更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達不到要求,這種擔憂都是反映了一種恐懼失敗的心理。

放開所有的顧慮和恐懼吧,不要再拖延,大膽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按照你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這樣更有利於我們採取行之有效的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與其逃避恐懼而拖延還不如直接面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nH2vG0BMH2_cNUgmX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