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紅利期,你有在買房以後提升居住體驗的需求嗎?

2020-04-24     凌風商業手記

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住所體驗升級的需求,只是沒有合適的方式去滿足。

比我為例,房子東西越來越多,每年都要定期扔東西,要不然就爆倉了,而且這兩年不斷增加在家辦公的時間,家裡布置了全套的辦公用品,這些變化導致我對空間靈活性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家具可以像積木一樣可以組合和搬來搬去就好了,目前沒見到這樣的好產品。

我要跟你講家居行業,這兩年它正在發生一些有意思的變化。雖然行業的整體增長不明朗,但有兩個顯著的變化。所以家居也納入了我的重點觀察範圍。

什麼變化呢?一個是消費者觀念上的升級,另一個是新品牌紛紛冒頭。

觀念之變

先說第一個觀念上的變化。

最近幾年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批,很講究居住體驗的意見領袖,他們是家居消費趨勢的引領者。他們的貢獻是,重新定義了用戶對居住的需求,改變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他們主要倡導了兩類家居消費觀念:

一類觀念瞄準了存量市場,號召大家「住了多年的舊房要改造」。

過去家居購買行為頻次太低了。一家人幾十年攢錢買的房子,也就新房裝修集中花一次錢。你要是想扔家裡的老沙發、老柜子,爸媽就要罵你敗家了。

中國家居行業過去20年的快速增長,也完全是靠這樣的消費,搭上了房地產的快車。

不少公司上了市,光定製家具這個細分行業就有9家上市公司。但這兩年,房地產市場凍住了,2019年全國住房裝修數量是一千多萬套,同比下降了10%。

雖然如此,社會發展給家居行業帶來新的驅動力,就是年輕的90後開始變成獨立的社會人,他們開始需要自己獨立的居住空間。

這一代人的需求,跟住房供給的凍結之間,存在著衝突。出現衝突,就有機會存在。



怎麼從中間找到一個新的需求點,把家居的消費行為推進下去呢?

一群有創意的內容創作者,盯上了存量市場。他們開始倡導,不光買新房要裝修,日常生活也要追求品質。

這些內容創作者勝在審美好,他們製作的精美家居視頻,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新內容。視頻里,家不僅只滿足居住功能,更美成了值得分享的景觀。

當你看到視頻里,有人住在四合院裡聽雨,有人家裡美得像博物館,有人把30幾平的小戶型設計成超級收納空間的時候,你也會想,我家是這樣就好了。

這裡面的佼佼者就有公眾號一條。一條去拍蔣勛、井柏然、蕭敬騰……這些明星、名人精美的家,也展示設計師、普通人精心改造的家。靠著這樣的內容視頻,一條積累了3500萬粉絲。

光2019年的收入就接近10億,主要就是靠賣家居產品。

此外,《夢想改造家》《漂亮的房子》這些舊房改造的綜藝節目,也添磚加瓦,助力舊房改造的風潮,進一步開拓了存量市場。

追求優質居住體驗的風潮,很快在年輕人當中流行了起來。有人更大膽地開始了垂直內容社區的嘗試,好好住、一兜糖這些家居內容社區紛紛成立。

好好住CEO馮老闆,把自己家裝成了熱帶雨林,還在網上寫了一篇廣為流傳的介紹文章。做家居社區這件事情,其實一直有需求。

過去也有《現代裝飾》《瑞麗家居》這些專業的家居雜誌,但它們推薦的產品,又小眾,又不接地氣,普通消費者連從哪買都不知道。所以新興的內容平台開始探討另一種可能性,怎麼樣納入更多的人進來。



一兜糖的創始人徐紅虎就發現,雖然有很多專業內容,但是用戶更願意看的是,和我一樣畢業五年的人,家裡是怎麼裝的,花了多少錢。比如,「一個人,兩隻貓,90後女生用20萬爆改40平米小戶型」這樣的攻略分享更容易成為社區熱門。

讓真實用戶分享,就成了一兜糖的運營重點。寫篇裝修攻略其實很麻煩,怎麼能讓用戶有動力呢?

徐紅虎的重要心法,就是「給有情懷的人提供價值感」。

他不是在利益層面作溝通,而是從分享機制上,讓核心用戶感受到,自己的品位、生活方式能被其他人認可,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感。

這些示範促進了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家,曬貓、曬美食都要讓美美的家做背景。

除了舊房改造,第二類觀念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沒房的用戶。

他們的口號是「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這句話把沒房的人也納入了家居行業的覆蓋範圍,租房住也得住得好。

假設你住在一線城市,好地段價格便宜的全是老房子。如果你想住舒服些,就只能在經濟能力範圍內自己動手,貼牆紙、換窗簾,老破小也能變ins風。

現在年輕人聚集的Bilibili上,這類改造視頻很多。租房裝修甚至成了一種前衛的理念,得到的李笑來老師就曾經主張,他不買房,都是租房裝修住,選擇更多。

跟著這波風潮,以家居產品起家的電商網易嚴選也把slogan定為:「好的生活,沒那麼貴」,向年輕人出售高性價比的生活家居產品。

鏈家旗下面向年輕人的租房平台自如,也早早抓住了這波審美紅利。自如對老房源作統一改造,全換上北歐風的家具,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如果你要租房子,即使每個月多花幾百塊,肯定也願意租個裝修更好的房子。

現在自如平台上都能買同款北歐家具了。家居需求旺盛,其實是中國消費者走向成熟的標誌,從只追求外向炫耀型消費,發展到也追求向內的自我取悅型消費。

你化一個好看的妝,穿最新款的運動鞋,哪怕喝杯喜茶,都可以發個朋友圈,這是別人看得見的。現在很多人家裡,一年也請不了幾次客,把家變得好看,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取悅。

內容商們把消費觀念掰過來之後,市場空間一下就打開了,這就給了第二個變化出現的機會。



品牌之變

說完了觀念上的變化,我們來看第二個變化,一批本土的家居新品牌冒頭了。

這些新品牌抓住了審美紅利,從「設計」入手,把這群年輕的新用戶,拉進了自己的盤子。我看到有兩類家居品牌比較搶眼:

第一類走性價比路線,它們在極其成熟的家居產業鏈上,引入了設計。

中國的家居供應鏈已經很成熟了,廣東佛山有個樂從鎮,幾乎就是個家具鎮。

2019年網際網路家居銷量排名第一的林氏木業,就發家於此。可能你父輩裝修買的紅木家具,也都是他們那生產的,工藝、生產線、物流都完全成熟。

市場空間打開後,只要能調動這些成規模的供應鏈,就有養成新品牌的機會。

我們來看一個品牌,叫源氏木語,它賣的是北歐風的實木家具。

它在2019年天貓「雙十一」家居榜排名第五,實木榜是第一,銷量是第二名的4倍。2019全年銷售額估計能有20億,和完美日記與喜茶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它能取得好成績,主要是做對了兩件事:

第一, 產品設計開始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提高性價比。

它有個爆款是實木床,床頭有USB插座,有夜燈,有四個置物設計,還能選不同的高度、尺寸。這款床要是擺在你家臥室,太省錢了,插座、小夜燈、床頭櫃都滿足了,方便得你連床都不想起。

功能這麼多的床,只要2000多塊,「雙十一」最低只要1215塊。

要知道過去家居賣場裡,隨便一張實木床都要賣上萬塊。第二, 它在全國重要城市開了30多家獨立門店,把線上線下體驗打通。

你去買床、沙發這種大件,只看網上介紹肯定不放心掏錢,還得去線下看看顏色,摸摸材質。所以線下服務也很重要,今年「雙十一」,源氏木語的線下業績增長了1000%。

當然,他們現在還存在盲區。我跟源氏木語的老闆聊天的時候,一提產品他就很興奮,但聊到傳播,別說還沒有在新內容平台上做投放,他連媒體採訪都沒有接受過。

這也是家居類品牌普遍的發展階段,它們還沒有意識好好利用「新內容」這個利器。即便如此,單靠產品設計和性價比,就已經支撐了源氏木語這樣的家居品牌,走向天貓銷量前列。



性價比路線之外,新品牌的第二類,它們會更注重品牌設計的個性。

其中一股奪眼球的勢力就是梵幾、上下、失物招領所代表的新中式。

其中,上下還是愛馬仕旗下的品牌。它把審美紅利吃得更透,調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來打造品牌。

這樣一套家居搬回家,都讓你感覺自己是大隱隱於市的古典文人。

要知道設計感家居,原來在中國是奢侈品、進口的代名詞,你還記得嗎?

郭敬明炫耀過的達文西家居,那就是個包裝自己是來自義大利的中國品牌。而現在,設計師們很自信地把中國設計推到了台前。

個性是有了,缺點就是很貴。而且風格這麼強烈,一件單品突然放到你家會很奇怪,要好看還得買一整套,決策成本就更高了。所以這類品牌就算設計的顏值很高,短時間也很難做大。

同樣是利用了新內容的趨勢,為什麼在化妝品、運動服裝、飲料這些行業就特別管用,家居行業就沒法短期帶動銷量呢?

因為家居行業有兩大命門:低頻和重服務。低頻在於,你在微博看到了好看的柜子,但現在不一定有需求買。重服務在於,就算你最近半年要裝修,你還要考慮這個柜子和整個家的設計是不是搭配,還得去線下看看產品具體的尺寸、顏色、材質,最後要在線下店才能完成購買。

這就導致家居行業不會短時間爆發。不過這是數萬億的大市場,長期來看還是有很大潛力的。



個人觀點:

1.我認為目前家具行業老齡化嚴重,具體表現在觀念,視野,協作,創新等方面。

2.家居行業是個傳統行業,講究傳承,整個行業起點和素質都不太高,又經歷了快速增長,心態比較自大,不願意主動創新改變,新人的環境機會不多。

3.渠道被主要物業賣場長期壟斷,物業重點關注地產的增值,和品牌加盟收益,過剩的門店,過剩的硬體投入倒逼高租金,倒逼價格,倒逼以次充好,倒逼賣情懷故事和所謂的生活方式而非產品。

4.大部分工廠都是OEM起家,喜歡短平快,加上專利保護等方面不健全,環保,人工,營銷成本高漲,企業看不清未來,不願意在研發上多投入。

5.網際網路衝擊下劣幣逐良幣,線下看樣品線上淘是常態。

6.家居行業還有大量同質化問題,消費頻次問題,代理商階層,物流成本等問題。也正是有這些問題我認為家居行業大有可為。

但受行業本身屬性和傳統觀念所限,行業並沒有迎來爆發

1.新內容打開了空間,消費者觀念升級

更追求將家打造成「景觀」,提升居住體驗

2.品牌分化

有重性價比的,也有重風格的,滿足「新用戶」的需求

3.低頻、

用戶購置家具需要考慮很多方面,而且一般也不會有多少復購率。

4.重服務

商家除了創造線上內容,還需要提供線下服務。

總結:

1.新內容創造趨勢,打開了市場未來的空間

2.家居屬於低頻消費,限於目前經濟環境暫時沒有爆發。而且暫時也沒有打法特別出色的玩家,將現有的消費痛點解決地特別好。

感覺最大的痛點在於——新內容面向群體大多還是年輕人,而年輕人往往又沒有多少消費能力,對家居的需求往往排在很靠後的位置。

畢竟升級家居的錢,可以用來塗「完美日記」、穿「李寧」、喝「喜茶」或者「三頓半」,家居先湊合著吧。

個人認為,當這一代年輕人經濟上完成「升級」後,再加上行業的進一步摸索、成熟,家居行業會迎來大爆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Zpru3EBfGB4SiUwWH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