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首刀殺敵的霸氣無敵,復合弓遠攻壓迫至極。(點擊藍字跳轉對應系列篇)在感受了花木蘭的兩把王者武器的強悍後,今兒我們便來聊聊這木蘭的第三把神秘武器——槍。
人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十八般兵器」,「槍」便是其中一種,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電影版花木蘭與戰友切磋武藝時使用的這把槍,便是80、90後們都很熟悉的——紅纓槍。
紅纓槍的歷史
《虎子的紅纓槍》
紅纓槍,在80年代就是一個符號,通過電影、連環畫的宣傳,讓小夥伴們知道,擁有一支紅纓槍就是當上了「兒童團」。而那個年代,能擁有紅纓槍的人,幾乎都很難掩蓋內心的傲嬌和自豪。
而紅纓槍的前身,也就是原始的槍和矛這類工具,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被中國人的祖先製作並使用。
當時的人將竹子或者木頭的一頭削尖,用來刺殺侵略者和獵物。這種長兵器雖然極為粗糙,卻非常的實用,等於有效延長了人手臂的距離,殺傷力也相當的強,所以也就一直流傳下來。
原始社會的槍、矛類工具
隨著人類戰爭的發展,工具也逐步被升級。歷史資料中有明確記錄,在東漢在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就已經出現了槍的升級版紅纓槍。
當時紅纓槍是趙雲將軍的專用武器,而後又頗得宋朝岳飛將軍的喜愛,《水滸》中豹子頭林沖的武器也是一桿紅纓槍。
11版《新水滸傳》 胡東飾演豹子頭林沖 肩扛紅纓槍
雖然紅纓槍成為不少將領標配,但想要用好它,非常困難。由於練習紅纓槍的技巧性遠遠超過其它任何長兵器,因此需要非常熟練的掌控力度和對關鍵角度的捕捉能力。
若該武器使用得當,則憑其特有的外形特點及強大的殺傷力,可在戰場發揮巨大的威力,是可與短兵器中的劍並列的冷兵器之王。
黃曉明飾演岳飛,騎白馬手握槍
趙雲突破、衝鋒、防禦等能力堪稱三國第一
那麼紅纓槍究竟有何特點,能成為趙雲、岳飛、林沖等眾多將領、高手的標配呢?
特點及作用
紅纓槍上綁紅纓
縱觀2000多年來,紅纓槍不同於其它兵器不斷升級,它的外形特點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抗戰中使用的紅纓槍,基本跟東漢時期是相同的。而細看紅纓槍 構造簡單,特點也非常 明顯。
紅纓槍由槍頭和柄把組成,在連接槍頭和柄把之間有一撮的紅纓長穗,也叫敵血截,也正因它的存在,紅纓槍因此得名。那麼問題來了,紅纓除了使槍頭和柄把牢固連接,還有其它作用麼?
紅纓也叫敵血截
紅纓的作用非常關鍵,首要用途便是纓穗吸血,即防止血液噴濺。
在交戰的過程中,當槍刺進敵人身體中,被拔出的瞬間會有很多的血噴流而出,血液濺到眼睛上,會下意識的閉眼,戰士很有可能會因為一個閉眼的動作而丟掉性命。
而這時的紅纓則可阻止槍頭上的血噴濺,同時「吸收」著槍桿流下來的血液,因而減少不利於持槍者發力的血液,換言之紅纓就是一塊「擦血抹布」。
邵氏功夫電影《中華丈夫》中出現的紅纓槍片段
至於紅纓為何選擇紅色而非其它顏色,實則是設計者為了賦予它威脅和迷惑的功能。
因鮮血顏色染成的長穗,可使攻擊者在進攻時對敵人造成錯覺或誤判,讓敵人誤以為己方士兵被攻擊成功且多人受傷,因而增加我方戰士士氣。
此外,每當刺中敵人時,紅纓便會更加紅艷,這時攻擊者便能更加威懾敵人,紅纓槍揮動的間隙,很多敵人都會比較恍惚,也正是在這種迷惑下,可以大大提高槍的使用效率。
《唐伯虎點秋香》唐伯虎祖傳唐家霸王槍
紅纓的設計看似不起眼,卻在戰爭中起到了心裡的誘導、視覺的衝擊及操作的便利等用途,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與用心,能把毫不起眼的事情做到極至,本身足見其偉大。
材料與工藝
當然,在真實戰場中廝殺,只靠紅纓的作用是不夠的,你需要一把優質的好槍。而判定一把槍的好壞,主要在於槍的槍桿。
槍不僅是要鋒利,還需要輕便才能刺得快,並且要有足夠的韌性,與此同時還應不易折斷。否則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根本不可能找到能夠替換的武器。
只是在古代並沒有合金,那如何造就一把既輕便、有韌性,又不易折斷的槍桿呢?
這便需要在選擇材料時費點心思了,槍桿中有種常見混合材料,叫做「柲」。
積竹木柲示意圖
製作者在製作槍桿之前需挑選堅韌的木桿為芯,外圍包裹1-2層長條竹片,竹片外面還要緊緊纏繞選出來的優質藤條。若還不夠順手的話,可以再塗上一層漆。
這樣製作的木桿不僅輕便、結實且柔韌性頗佳,當然這還不是最為複雜的,還有一種升級版的槍桿叫做馬槊,最初起源於漢朝,這種兵器則是使用柘木為主。
馬槊進攻時類似這個樣子
用為數不多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再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大約過了一年之後,把細蔑條從油里取出來。再用膠漆膠合。然後用麻繩環繞一圈,塗上生漆,這時候馬槊杆便如同鋼鐵一般的同時又相當輕便。
馬槊的工藝不僅複雜,耗時還很長,普通士兵幾乎用不起,一般都是將軍使用的。
而實戰中,無論你是普通士兵還是將軍,當你擁有一把堅韌、輕便且不易折斷的優質好槍,那你的勝率便有了一定的保障,因為槍的殺傷力真的超乎你想像。
殺傷力
李某被紅纓槍刺傷後背
3年前一樁血淋淋的案件,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紅纓槍的凜凜寒芒。
案發在2017年12月8日,安徽黃山一男子李某被送到黃山市人民醫院時,後背上被插入了一桿 2米多長的紅纓槍,長長的槍桿露在外面,從紅纓看, 扎入人體的部分不短。
據知情人稱,李某是在上車後受傷的,事發當晚行兇者所持槍直接穿透車窗、捅碎玻璃刺中李某體內。
醫生在為李某小心處理傷口
而裝在槍頭部分的紅纓,在強烈的衝擊下脫離了固定處,停在了離槍頭二十公分左右的位置,李某被紅纓槍貫穿肺部,可見這把槍刺出時的衝擊力一定非常大。
若李某受傷之時若立刻拔出槍,可能沒等到達醫院就會失血過多了。因為這樣的傷口創口太深,而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菌,在創口深處無氧環境下會繁殖,便很容易得破傷風。
破傷風的典型症狀:角弓反張
一槍穿透車窗,然後貫穿傷者,足以見得紅纓槍可怕的穿透力和殺傷後效。
類比古代,就算是穿著甲冑的士兵也很難擋住這一槍的致命傷害,就算沒被刺死,也可能因失血過多或救治不及時不治而亡。所以無論中外大小戰事,雙方將領都未曾小覷槍的殺傷力,包括槍陣的設置都被視為極為重要的軍事手段。
《花木蘭》士兵訓練紅纓槍劇照
說到槍陣,一般的槍陣會將士兵集成一群,相互間距離不過半米:戰鬥時成排前進後退,接戰時就用槍頭指著敵人扎、刺。
與槍配合的武器便是叉和鉤鐮槍,叉的目的是把地方長槍挑起來鎖住,或者順勢叉在地上,不讓對方端起來,或者放下去,給我方槍手時間刺殺。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鉤鐮槍的鉤子主要用處除了刺殺,還有就是用鉤子把盾牌拉開,露出破綻,或者把地方騎兵拉下馬,真正的大槍,槍頭一下一米都用布或者皮綁著一圈扎手的鐵釘,防止有敵人赤手奪槍。
一般槍陣都是精銳,對付雜牌部隊就是一路平推。
古代槍陣的強大,使其長時間活躍在戰場上,甚至還擁有「無敵」的稱號。無數猛將都是使用紅纓槍等長槍在戰場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傳說。而槍也留下了「天下兵器、以槍為尊」、「諸器遇槍立敗也」的讚譽。
《花木蘭》士兵訓練劇照
資料來源:
1、為何古代長槍上都喜歡掛紅纓?
2、古代槍桿是用什麼材質打造的?其實並非鐵棍,尋常人根本用不起;
3、紅纓槍的威力,應該是近戰兵器中最大的;
4、古代槍陣效果如何;
5、紅纓槍扎進後背,男子被連夜送入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