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你的這個外貿老思想,早該變了

2020-02-28     焦點視界

以下文章來源於毅冰米課 ,作者毅冰

規則沒必要定太死,畢竟,沒有人願意花錢找罪受。

作者_毅冰

來源_毅冰米課


最近看各位朋友們的留言,發現很多朋友的外貿思維已經很不錯了,在很多問題上考慮的都很專業,比如說報價,談判等等。

但是在一些問題上,還是過於保守了。

之前有個有個朋友就和我說,就因為付款方式的問題,他的老客戶逐漸開始分流訂單了。

我想說的是,有些時候,還是要靈活變通的,在如今的大環境下,競爭這麼激烈,別人變,你不變,那被落下的就是你。


老客戶找了新供應商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問題:

毅冰老師,我們有個老客戶,已經合作7年了。他們每年都會在我們這下100多萬美金的訂單,訂單一直很穩定。但是今年不知道為什麼,客戶下的量比往年少些。我很擔心,後來查到客戶原來是客戶在他們一開始的供應商那裡下了大概10萬美金的訂單,除此之外,還在另一個供應商那買了一個柜子。

隨後我給客戶寫了封郵件,詢問具體的情況,內容大概是這樣:您今年的訂單比往年少些,我了解到您是在xx和xx公司採購的,但想和您說的是,這2個公司是貿易公司。比起他們我們更有優勢,因為我們是工廠,接下來希望和您合作更多的訂單。

客戶也很誠懇,回覆說是的,但是他們在這2個公司買的不多,但這兩家公司答應給客戶做OA120天甚至更長。他們之前買過一個柜子的公司也答應放貨不需要等到收到尾款後,但是我們工廠的要求必須是收到尾款後放貨

我是這麼回復客戶的:

「我明白您,我也和我的老闆提過這個問題,但是得到的回覆是付款方式沒法改變。我們只能儘量在價格,交期和服務方面支持您。我們剛剛給了您價格表,你覺得怎麼樣?」

後來客戶就沒有回覆了,我現在有點著急,我是不是應該和老闆在申請下付款方式?但是我覺得結果不會好。

我也知道一個客戶有幾個供應商比較也很正常,不會只有一個供應商,但這樣的情況不得不擔心。

冰大,您覺得該怎麼辦呢?


時刻保持危機感

其實關於備選供應商的問題,我講過很多次了。從買手的角度上看,分流訂單、分流供應商,這是必須的,也是買手的核心工作之一。如果一類產品,只有一個核心供應商,也沒有太多的備選,那作為買手,這是他工作的失職。

買手需要為公司控制風險,不被供應商所挾制,保證公司不至於在供應商出了問題後,沒有可以立刻取代的Plan B。所以在買手的立場上,他做得很好,也無可挑剔。

客戶跟你們合作七年,每年100多萬美金訂單,其實已經很好了,相當於每年都有千萬級別人民幣的生意,並不算少。而客戶目前只是適當減少訂單分流,但是八成以上訂單還在你們手裡。

我覺得,這至少是一個信號,你們依然是核心供應商,其他備選的,僅僅只是在磨合階段。按照我的經驗,一個核心供應商,哪怕再好再完美,那也是不可以超過採購額的55%—60%的。

舉個例子,這一類產品,屬於他公司的主要採購品類,一年假設在120萬美金;那你們作為核心供應商,下給你們的訂單,應該不能超過72萬美金,這已經是紅線了。訂單過多,你們作為乙方,話語權會越來越強,甲方的控制力減弱,未來的合作就會失衡。

所以從這裡來看,我覺得還是需要理解對方的。至於付款方式的問題,我覺得你還是要跟老闆好好研究研究,總要有幾套備選方案。

一般而言,過去的國際主流,是部分定金,餘款見提單複印件付款,也就是先發貨,再付款的。

但是你們要求收到錢後再發貨,這一點,哪怕是十幾年前,也算是比較苛刻的要求。而如今外貿並不好做,競爭過於充分,許多企業為了留住客戶,往往會在付款方式上給予很大支持:

比如60天到90天的帳期,甚至120到180天都有。你們一味遵循過去的條件,對於合作七年的老客戶,都沒有絲毫的讓步,其實很難說,不會被同行挖牆腳。你可以在其他方面提供專業的服務,這沒錯。

但是你又如何知道,會不會冒出另外一家工廠,也是思維超前,也學了我這一套內容,知道如何專業、高效、服務,如何通過談判來征服客戶?你又如何確信,他們不會在付款上給予讓步,然後順便挖走你這個核心客戶呢?

這一切都是未知的,你們有專業思維很好,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工廠都落後,思維意識都爛。這個危機感,我覺得要時刻存在。付款方式上,其實你要弄清楚,糾結的點在哪裡。

如果是客戶不給錢,你們就沒錢發貨,比如說所有的訂單安排,原材料採購,都是銀行借錢,壓力很大,必須收到客戶款項,那也有變通辦法

比如信用證是可以做抵押,做打包貸款的,其他也有很多融資方式,不是不能變通。如果僅僅是擔心風險,擔心客戶倒閉,或者違約,那也有信保,可以轉嫁和控制風險,完全在一個可控範圍內。所以沒必要一刀切,把規則定太死。

或許你的規則,這個客戶可以接受,合作也順利,但是你如何開發新客戶呢?起碼在我眼裡,這個苛刻的付款方式,會讓你在開發新客戶尤其是大客戶的時候,舉步維艱。談一個死一個,大部分或許都是死在這個付款方式上。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想強調的,你對於買手的提問,其實有些冒失了。買手有權在任何地方下單,你這麼直截了當的問客戶,其實是有些不妥的。如果買手有點小心眼的話,他會覺得你讓他下不來台。

在他看來,你是他的供應商,憑什麼質問他? 他愛下單給誰,這都是他的權利和自由,難道你也要干涉?手伸太長了吧。或許如今你們的訂單太多,他不能得罪你,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他會不會逐漸分流訂單,找到更合適的供應商,然後逐步取代你呢?

這很難說。

換做我,公司的老供應商讓我不滿意,我絕對不會跟老供應商吵架什麼的,毫無意義。我會選擇沉住氣,然後逐步分流,逐步通過小單測試和磨合新供應商,然後通過多家供應商分流訂單,然後再慢慢追加訂單,減少核心供應商訂單;

幾輪以後,再一次性清洗掉,讓老供應商出局。當然,這一切只是「可能性」,並不代表真的會發生,我也希望只是我的揣測而已。

但是以後這方面的思維,是一定要轉變的,一定要讓客戶覺得舒服。

畢竟,沒有人願意花錢找罪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LkljXABjYh_GJGVN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