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雲】「焯」級重要——實用的慢性腎臟病(CKD)營養治療方法

2020-07-03   中國臨床營養網

原標題:【唐曉雲】「焯」級重要——實用的慢性腎臟病(CKD)營養治療方法

作者介紹

唐曉雲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師

《中國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

中國註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青海省營養學會理事、青海省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委員等。

專業擅長: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痛風、慢性腎臟病等慢病營養治療,肥胖人群體重管理。

個人觀點:營養治療是慢病防治的關鍵,營養引領,健康中國!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慧吃慧動,將健康管理視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業,節約社會公共衛生資源。

01

關於慢性腎臟病(CKD)你需要了解的知識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近年來,全球慢性腎臟病發病率不斷上升,而公眾普遍缺乏對該病的防治知識。按其 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三種類型。CKD是一個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將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促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CKD漸進性發展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壓、尿蛋白(包括微量白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除此之外貧血、高脂血症、高磷、老年、營養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積,也會推進慢性腎臟病病程的發展。通過對近3年來我院腎病科門診、住院CKD患者的觀察,其合併高尿酸血症比例較高,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HUA) 作為慢性腎臟病(CKD)的常見併發症,是 CKD 患者腎功能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應積極控制血尿酸 UA 水平以延緩 CKD 進展。

營養治療在慢性腎臟病的一體化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飲食供給以充足的熱量,低鹽優質低蛋白,鉀、磷、維生素平衡膳食為原則。科學合理的營養治療能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推遲開始透析的時間、減少體內「 毒素」蓄積、糾正各種代謝紊亂、改善營養狀況,從而減輕病人症狀、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研究顯示:從CKD3期起,應限制磷的攝入,即600-800mg/d,因為高磷是CK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也容易引起患者皮膚瘙癢等不適症狀;當GFR降低至20-25ml/(min.1.73m2)時,患者尿量減少,腎臟排鉀能力下降,易出現高血鉀症,應嚴格限制鉀的攝入量。

02

「焯水」的重要性

「焯水」是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開水鍋中加工至半熟或全熟,取出進一步加工,又稱出水,飛水,東北地區稱「緊」,河南一帶稱「撣」,四川稱為「 泹」,廣東稱為「灼」。「焯水」加工後,蔬菜的顏色會更鮮艷,肉類的異味會減少,也會縮短烹調的時間。 尤其對於CKD患者而言,「焯水」加工食物的好處尤為重要!

(1) 蔬菜、水果先切再浸泡,然後「焯水」加工食用。這樣加工後會去除蔬菜中的部分鉀,從而降低了高血鉀症發生的風險,也增加了患者可以選擇的蔬果的種類,而不僅僅局限於低鉀的蔬菜水果。而且「焯水」加工後的蔬菜色澤更佳,容易引起患者的食慾,提高生活質量。

含鉀量較低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鉀量在150mg以下的):

包括有絲瓜、菜瓜、冬瓜等;

含鉀量中等度的食物(每100g食物中含鉀在150mg~250mg的):

包括有小白菜、韭菜、花菜、油麥菜等;

含鉀量較高的食物(每100g食物中含鉀量在250mg以上的):

包括有柑橘、香蕉、木耳、香菇、海帶土豆等。

溫馨提示:不要喝菜湯,避免攝入過多鈉鹽及鉀。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2) 瘦肉、魚等優質蛋白經腌制「焯水」加工或清燉棄湯後食用,這樣既能降低嘌呤的攝入量,又能降低磷的含量,是非常適合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一種烹調方法,如水汆瘦肉丸,炒菜肉絲可在「焯水」前加澱粉腌制,不但利於咀嚼,而且也保證了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攝入量根據患者身高、體重及腎臟病分期等因素具體計算)。

「焯水」加工後磷減少的程度與所用水量、食材大小、煮的時間以及是否去皮等因素有關。通過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來控制血磷的方法可能弊大於利,應該參考食物中磷/蛋白質比值來選擇蛋白質含量高但磷含量更少的食物,一般比值小於12mg/g 的食物為低磷食物,比如蛋清,俗稱雞蛋白,含蛋白質較高,磷含量僅為1.4mg/g。

「焯水」加工的方法進一步減少了磷攝入量,有研究表明,經「焯水」加工可以減少蔬菜中51%的磷,肉類食物中的磷也可下降38%。

動物蛋白質中磷吸收率為50%左右,植物蛋白中磷的吸收率為30%,而食品添加劑中的磷幾乎全部會被吸收,因此要嚴格限制加工食品中無機磷的攝入。

下圖為常見高磷食品。

(3)主食「焯水」加工。攝入部分麥澱粉主食的患者,米飯、麵條「焯水」做成撈米飯、撈麵條後,可減少部分磷含量。麥澱粉類主食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多數已過水加工,因此含磷量相對較低。

(4)「焯水」加工後,可減少食物中草酸的含量,慢性腎臟病患者腎性貧血、腎性骨病發生率較高,應儘可能減少草酸對人體鈣、鐵元素吸收的影響,同時飲食中增加富含鈣、血紅素鐵食物攝入。

總之,通過科學、有效的飲食干預,「焯」級實用的烹調加工小竅門,可以配合臨床治療來積極管理患者血壓、血糖、尿酸水平,從而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的速度,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和生活質量,發揮出營養治療的重要作用。

參考書籍及文獻:

[1]臨床營養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55615焦廣宇、李增寧、陳偉著;

[2]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版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ISBN9787810716789楊月欣主編;

[3]孫蔚楠,朱清,閻磊,邵鳳民.非布司他治療3~5期伴高尿酸血症老年慢性腎臟病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9,39(04):862-865.

[4]田政湘, 李泉清, 張黎,《湖南師範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年5期

[5]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nsfdxxb-yxb2015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