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為什麼可以種出像「雞湯一樣鮮」的茶?

原標題:貴州為什麼可以種出像「雞湯一樣鮮」的茶?

安順西秀茶葉種植基地。供圖/安順市茶辦

-風物君語- 遠不止 「雞湯一樣鮮!」

人人都說 「以茶代酒」,在有著700萬畝茶園的貴州,卻可以 「以酒論茶」

人類學家肖坤冰博士多年前在貴州花溪久安考察,曾將茶與紅酒作類比,用了紅酒評判體系中的法語詞彙「Terroir」形容黔茶。這個詞,大意為「風土」,是形容地理位置、地形、土質、氣候條件和微生物環境的總和,也孕育了不同葡萄酒特有的口感和香氣。每一個酒莊,「Terroir」蘊藏無限可能, 而每一座貴州茶山,同樣孕育著不一樣的黔茶。

「神鵲茶場」,位於貴陽市百花湖畔觀山湖區朱昌鎮的高寨村。攝影/尹剛

貴州茶味,為何「十里不同」?

所謂 品茶知味,茶的產地,是茶味的重要維度。

福建引入 「山場」「氣韻」來體驗岩茶,雲南引入 「山頭」「寨子」「單株」來區分喬木茶的差異化口感。而黔茶在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的優勢下,覆蓋的茶山更為廣袤,更接近茶樹原生,正是 「天然去雕飾」了。

餘慶松煙二龍茶山,青山綠水之間的貴州茶。攝影/ 劉彥青

自由放養的貴州茶自有天然魅力,貴州位處茶的起源地區雲貴高原,晴隆縣和普安縣交界處更是發現了 最早的茶籽化石,這裡的茶也分外多元。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萬重山水不止分割出貴州山水的瑰奇,民族的多彩,更是因 「十里不同天」的 小氣候,讓每一杯茶的味道,都「十里不同」。

茶籽化石:別看俺長得小,俺可重要著呢。這顆被鑑定為新生代第三紀四球茶的茶籽化石,證明了早在 100萬年前,貴州晴隆縣與普安縣交界處就有著野生茶樹生息繁衍;也證明了貴州在世界茶樹原產地的核心地帶。供圖/貴州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就說貴州茶中最久負盛名的 都勻毛尖。同樣是「雞湯一樣鮮」,螺絲殼高寨水庫茶山、團山、墨沖、平浪,幾個產地,各有不同的鮮爽:高寨水庫的出產,芽葉更 細嫩鮮爽度更高;墨沖和平浪茶,則 順滑、醇和,令人回味無窮……

都勻毛尖茶山。攝影/曹經建

在貴州,處處都有好茶味, 安順瀑布毛峰茶,紫雲茶區和平壩茶區各領風騷; 遵義紅茶可以細品出湄潭象山、鳳岡仙人嶺、餘慶獅山、花山的不同口感; 普安紅,則以江西坡產地的出品為佳,一杯初嘗,花香四溢。

貴州名茶「三綠一紅」之「遵義紅」。圖/匯圖網

正因如此,如今貴州茶,除了 「三綠一紅」(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之外,有越來越多的名優茶進入茶客們的視野,走出深山,藉助貴州人如火如荼的「超級基建」,一步步邁向世界舞台。

貴州茶的多彩,是怎樣煉成的?

茶的萬千之味,少不了茶農們辛勤的雙手和地道的工藝。

貴州的茶區,季節分明。我曾在冬季走訪都勻的茶山,螺絲殼地區那漫山遍野的白色,雪茫茫一片。當地茶農說,只要不是長時間低溫凝凍,這種降雪,反而更有利於提升來年春茶的口感。

貴州都勻螺螄殼山。攝影/盧文

炎炎烈日的夏天,直接采片茶葉放入口中,清爽涼意沁人心扉。 在遵義鳳岡的仙人嶺茶山,兩代人都堅守做茶的孫亮民告訴我,這裡常年雲霧環繞,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利於產茶的好環境。

而在 開陽的楠木渡,畢業於華南農大茶學系和中茶所的張明露,有一片貴州茶萬千風味的 「試驗田」,在這片杜絕農藥和化肥的茶山上,黔茶1號、中茶108、黃觀音、烏牛早這些品種,已被自己用不同的加工工藝都「擼」了一遍。

湄潭萬畝茶場。攝影/ 盧勇

貴州的茶,也早已不再囿於深山老種,而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華。在 遵義正安樂茗香茶山基地,羅明、羅萍兩兄妹,早在十多年前,他們就從福建、浙江、安徽、雲南引種了40餘個不同品種的茶樹,如今已進入高產期的茶樹,在貴州這片土地上,表現出和外省不同風格的獨有香型,經過後期的工藝調試,加工出了自己獨有的口感風格。

餘慶獅山茶園。攝影/ 劉彥青

福鼎白茶在東南茶客們的桌上飄香,而在餘慶的松煙二龍茶山,廠長駱地剛告訴我,這裡種了很多「品種白茶」,從白葉一號到黃金葉、黃金芽,加工出來後測了胺基酸含量,百分比幾乎都高於國家標準4-7個點,口感也是顯得鮮甜無比, 一口下去,滿滿是春天的氣息。

雖然採茶季無非明前、雨前等幾個節點, 但茶的味道,飽含著一年四季。

品貴州茶,就是品「山地公園省」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貴州是山地公園省,黔茶也多出自 好山好水之間。

丹寨茶園,位於海拔1693米的牛角山上,常年雲霧繚繞。攝影/ 韋朝陽

就說「貴州第一山」 銅仁梵凈山,許多人讚嘆奇險孤絕的紅雲金頂,卻不知梵凈山區同樣盛產好茶,有傳說道,梵凈山麓的萬米天然睡佛,便是貪享 梵凈山翠峰茶的清香,長睡不起。

清池貢茶、朵貝古茶、坡柳嬢嬢茶……類似這樣擬人化的傳說故事,還有很多,也為貴州茶憑添了幾分人文味道。它們也往往伴隨著少數民族世代生活的民風民俗、祭祀典禮。如今的貴州, 打麵茶、油茶的習俗同樣在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裡留存。

貴州省茶產業帶。製圖/Paprika

山水多元,品種繽紛,民族多彩,因而, 今日貴州的60餘個產茶縣中,擁有20餘個註冊了地理標誌的區域茶品牌。貴州的茶香,是從地域到品種再到工藝,貴州茶人的關懷,也從品飲與工藝轉向到樹種和環境。茶園是茶的群體,茶人是人的群體,各個群體之間,在貴州這座大「茶山」里,交織著無限可能性。

安順平壩萬畝櫻花生態觀光園,茶與櫻融為一體。供圖/安順市茶辦

古代山區曾經道途不暢,但也為貴州留存了珍貴的文化傳承與生態環境,多個民族在此世代安居。如今,貴州茶的前路,便如同一經釋放,就氣象萬千的黔山秀水。 百味貴州茶,是茶的本味,是茶文化的韻味,也是生活里的「風味人間」。

- END -

文丨劉彥青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貴茶》主編

中國文史出版社《茶葉的時代》《茶敘》副主編

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茶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編輯 | 蘋果

地圖編輯 | Paprik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k1OZnIBd4Bm1__YF-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