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結腸癌是幸運癌,因為它會不斷向你發出警告

2020-09-18   健康常識小課堂

原標題:為什麼說結腸癌是幸運癌,因為它會不斷向你發出警告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胃癌和食道癌的。好發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為2:1.結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主要有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顯的關係。可是,為什麼說結腸癌是幸運癌,因為它會不斷向你發出警告。

至於說結腸癌是幸運癌,可能是有幾種原因。第一種原因,就是治癒率比較的高,或者是早期發現的可能性,也比較的高,以及結腸癌可能是可以做到預防的,比如說直腸癌早期診斷率比較的高,而且手術根治性也比較強。而且手術對放化療,也比較敏感,所以療效比其他癌症而言要更好一點,也就造成了得結腸癌的患者生存期比較的長。並且大多數結腸癌,都是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的,所以一旦發現體內出現結腸性息肉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觀察以及手術切除治療,來徹底斷絕其癌變的可能性。通常情況下腸癌一經確診,早期手術效果好,術後再化療或放療,如果浸潤明顯或已有轉移,應放化療後再進行手術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可通過中藥參百益輔助治療,因為裡面的有效作用成分人參皂苷rg3,一則可以輔助化療增效減毒,二則是輔助手術促進傷口癒合,增強免疫力。

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大腸癌在小腺瘤階段診斷並進行治療,5年生存率約100%;在腸癌早期接受治療,5年生存率也在90%以上;但如果到了晚期才發現,5年生存率就只有11%。然而,在我國,大多數人發現腸癌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宋震亞主任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對早癌篩查普及不夠,再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做腸鏡又不適應等。

其實,40歲是大腸癌發病的一個坎。據統計,約有75%的大腸癌發生在40歲以後,因此只要你達到40歲,就需要每年做大便潛血試驗,以便及早發現腫瘤。臨床很多醫生表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願意做腸鏡,一方面是大家並未意識到大腸癌的危險;一方面是懼怕這種侵入性檢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的腸鏡不適感已經大大降低,如果實在有不適,可選擇無痛腸鏡。

而研發參百益的富力博士團隊一直在說早發現早治療,其實原理腸癌的最基本原則還是預防為主。預防腸癌其實也沒有那麼麻煩,調整一些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就可以了,而在調整腸道的健康時,身體整體也會得到很好的調整:

1.飲食均衡多樣,尤其是注意葷素搭配以及粗細搭配。

2.每天500g的新鮮蔬菜,半斤左右的水果。

3.每天100g左右的豆製品。

4.每天1500~1700ml的水,最好喝溫開水,不要喝冰水。

5.適量的吃動物性的食物,控制好量,每天1兩左右,海產品1兩左右。

6.每天適量的運動,不少於1小時。

7.每天可以揉腹,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50次。

8.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過於緊張,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