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給孩子吃水果,到底加熱吃好,還是直接涼吃好?
有媽媽覺得:「涼著吃孩子腸胃受涼,容易拉肚子!」
有媽媽反駁:「水果都是維生素,加熱了營養都沒了...」
孩子冬天水果到底該怎麼吃?今天vivi媽來和大家聊一聊。
孩子水果涼著吃,容易拉肚子?
實際上,還是要看娃的飲食習慣。
人體的溫度是恆溫的,水果在經過口腔、喉嚨、食道,之後進入胃部,再到小腸。這個過程中水果已經被「加熱」到和體溫相近溫度,所以不會對腸胃有直接的刺激。
所以只要寶寶平時習慣吃涼的水果,不管是春夏秋冬,保證食物乾淨前提下,可以放心吃~
如果寶寶一吃涼的水果就鬧肚子,媽媽們可以考慮是幾個原因:
1. 對水果過敏或不耐受
如果寶寶吃某種水果會拉肚子,其他的又不會,可以考慮是果糖不耐受,如果吃完水果拉肚子、濕疹等那就考慮是過敏的情況。
2. 腸胃功能弱
如果寶寶習慣吃溫熱食物,突然吃了大量涼食,可能會有不適的情況,腸胃功能較弱的寶寶在吃了涼的水果,可能會有拉肚子的情況。
3.衛生不到位
如果水果不新鮮或者清洗不幹凈導致病菌污染,寶寶可能會有鬧肚子的情況。
另外就是寶寶好動愛玩,上一秒小手還和地板、玩具「親密接觸」,下一秒抓起水果往嘴裡塞,病菌跟著進嘴裡,當然會有拉肚子的情況啦。
水果加熱,口感差、沒營養?
那把水果加熱,或者熱水泡一下,是不是影響口感,營養流失了呢?
實際上,水果加熱不會對營養有太大損失。
大家擔心水果營養成分中,不耐高溫的維生素加熱後會被破壞,有研究表明,煮熟後水果維生素損失比看:
- 維生素A和維生素E,損失在10%左右;
- 維生素C,損失在16%左右;
- 維生素B1,損失在26%;
所以煮熟後水果損失營養並沒有太多,而平時我們稍微加熱的話,維生素損失率就更小了。
對於腸胃功能弱的寶寶來說,加熱後的水果,纖維軟化後比較容易吞咽和消化。
加熱方式上,可以溫水泡、蒸、煮,不推薦加熱水榨成果汁哦(果汁中多含水分和糖,營養成分被破壞)!
至於口感上,就要看寶寶的喜好啦~
有的水果加熱後口感會差些,比如獼猴桃、草莓、冬棗、柚子;有的就適合加熱,比如蘋果、香蕉、雪梨、橘子、木瓜等等。
vivi媽總結
保證水果乾凈的情況下,直接給娃涼著吃方便又營養~腸胃功能弱的寶寶可以稍微加熱,不過別拿去榨汁哦!
寶寶吃水果這些事情要注意
1.吃水果時間
飯前吃水果容易占肚子,影響正餐,最好在兩餐間隔之間再吃水果。
2. 水果要注意搭配
不同水果所富含的營養元素不同,比如紫色水果多含花青素,紅色番茄紅素等等,經常更換搭配,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營養均衡~
附各個年齡段每天水果參考攝入量:
6~7 個月:大概一小勺蘋果泥就好
8~9 個月:20~30克 (25克大概有一顆草莓大小)
10~11 個月:50 克(大約是一小瓣柚子)
1~2歲:75~100 克(大約是一顆普通獼猴桃半個大小)
2~3 歲:150 克(大概是一顆普通獼猴桃大小)
4~8 歲:225 克 (大約一顆普通蘋果大小)
3. 水果不能替代蔬菜
水果中含有水分、果糖和多種維生素,具有飽腹感,而蔬菜含有的膳食纖維量多,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兩者為寶寶提供的營養不同,所以無法替代。
4.冬季適合寶寶吃的5種水果
乾燥的冬季,水果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有很多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涼吃熱吃都可以,vivi媽推薦幾個水果給寶寶:
梨:水分多,能緩解乾燥,富含膳食纖維,能預防寶寶便秘
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高,挑軟的吃比較不酸,可以和香蕉蘋果放一起熟的快。
藍莓: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強,對眼睛和皮膚有好處
草莓:富含維生素C,熱量低,注意放冰箱儲存,吃前要洗乾淨
橘子: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糖分不低,多吃皮膚會變黃
除此之外還有蘋果、櫻桃、冬棗等等都可以搭配著給娃吃。
學會怎麼給娃吃水果,記得點個贊呀~
參考文獻:
[1]USDA 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