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是最大的公益。目前,登記在冊的4610家公益基金會中,逾7成與教育有關。助學是慈善家首選的公益項目,支教是大學生志願者最喜歡的志願形式,中國現代公益起於以建學校為主的「希望工程」,如今,眾多執行型基金會正規模複製多媒體課堂。
民間的公益資本在試圖加速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但是,絕大多數項目本質上依舊是培養標準化人才,而非個性化人才;依舊是為學生積累更多知識,而非培育其創造力素養;依舊是在傳統的教育理念框架下做增量,而非為備受詬病的教育體製做變革性的突破。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一味地灌輸知識不足以讓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立足,在一二線城市,許多並不十分富裕的家庭願意為「體制外」的教育項目花錢,讓孩子參與各式「興趣班」,竭力培養其獨立思考、並動手將創意落地的能力。
當前,中國正在駛進一個依靠創意驅動的時代,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正在被重構,每家每戶的生活方式正因移動網際網路而改變,在這個時代,墨守成規者的社會戲份會逐步減少,腦洞大開的「創變者」(ChangeMaker)會越來越多地登上舞台。
創造、創新從未如此重要。以至於國家領導人也喊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口號。
「創客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這個源自美國STEAM教育理念的新事物在近年於北京、上海、深圳幾個超一線城市悄然走紅。他們建造了許多高科技的、有趣的實驗室,讓普通孩子在裡面製造自己的小機器人,和其他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其教育強調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5門學科進行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非誇大「創客教育」的社會功能,這只是社會創新的萬千形式之一。但是,這種指向創造力培養的新型教育理念正吸引著各路資源。於政府,這是一個教育改革的潛在抓手;於企業,這是一 個前景廣闊的藍海市場;於社會組織,這是一個能植入公益理念的絕好平台。
變革教育制度,推動社會進步,「創客教育」也許能打開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