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在山東鄒城九龍山,考古工作者發掘了明代魯荒王的墓。其墓葬基本保存完整,出土文物千餘件,件件精品。其中一件【九旒冕】,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國內唯一一件保存較好的明代親王冕冠實物,目前對於明代冠冕的研究也是主要參考魯荒王的九旒冕。
明代魯荒王之九旒冕
- 魯荒王九旒冕·明洪武
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為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先來說說九旒冕的主人魯荒王朱檀。他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可惜他行事過於荒唐,年紀輕輕就開始服食丹藥,追求長生,最後生生的把自己給作死了,死得時候才二十歲。朱元璋估計也是恨鐵不成鋼,索性給了個「荒」的諡號,其封地又在山東,這便是「魯荒王」的由來。雖然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所作所為感覺無奈,但畢竟也是自己的兒子,所以,魯荒王的陪葬之物還是很奢華的。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九旒冕了。之所以稱其為九旒冕,是因為在冕的前後各有9道旒,通俗來說就是前後各有9串珠子。
- 九旒冕的結構
九旒冕的主體由3個部分組成:九旒冕的主體叫【冠武】,圓筒形,筒徑約為18.5厘米,竹篾編制,外塗黑漆,在冠武的周身、邊緣處飾以金邊。在冠武的上部還橫叉一枚金簪。
頂部的長形板叫【冕板】,也稱「延」,表面同樣塗黑漆,早期的冕板是用黑布包裹的,可能是黑色比較莊重吧。冕板不是規整的長方形,而是前圓後方、前低後高的形制。暗合「天圓地方」之說,同時「前低後高」是警示帝王要用謙恭的美德。
冕板前後各有9道旒。並且每道旒用9顆玉珠串成。每串珠子上的顏色也有講究,由紅、白、青、黃、黑間隔組成,正好合了五行的顏色。魯荒王是親王一級別的,9旒9珠正好符合當時冠冕的禮制。如果是皇帝的話,按照明朝的禮制就要12道旒12顆珠子了。
- 《大明衣冠圖志》插圖
圖中的冕即有12旒,為皇帝形制。
九旒冕的冕板下還有一枚玉衡,玉衡的兩端有孔,這個孔用來垂掛美玉,所垂掛的美玉就叫「充耳」。是要告誡帝王要適時的「止聽」。成語「充耳不聞」所說的充耳就是它。
前文說到明代皇帝與親王所戴之冕是不同的,其實,這樣的禮制起源很早。傳說早在皇帝時期就有了冕,例如《世本》就說「黃帝造冕垂旒」。在古代,冕可不是一般人能戴的,也不是一般場合能戴的。冕是最尊貴的禮冠,只有王侯及貴族可以佩戴,並且要在祭祀等非常重大的場合佩戴。從周禮開始,歷朝歷代基本沿襲了冠禮,並且,在前朝的基礎上多有改進。
古代貴族戴「帽子」的學問
古代貴族的冠,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帽子」。冠的種類有很多,如通天冠、遠遊冠等,這是一般意義的冠,此外其中還有弁、冕較高等級的冠。冠在古代原本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佩戴的,普通人頭上就是包塊布兒,有「士冠,庶人巾」之說。而弁是其中的「VIP」,冕則是其中的「MVP」。
弁,主要是古代貴族在打獵或征戰時戴的帽子,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其中又分爵弁與皮弁。爵弁與冕很像,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弁沒有旒。而皮弁一般為白鹿皮製,其外形與一般的冠很像,如唐代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陳文帝、陳廢帝頭上戴的就是皮弁。
冕的出現很早,很可能由黃帝所創立,但是其中較完整的禮制則是在西周時確立。冕在當時是貴族在參加祭祀等重要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周代還有專門掌管此項事務的禮官,稱為「弁師」。前文所說的天子「十二旒制」就是西周時確立的制度,而且當時的旒的長度要更長。從頭頂垂下直至與肩同齊,所以,佩戴這樣的冕也起到一定的約束的作用,身正、不斜視,真真是需要端坐了。
春秋戰國時「禮崩樂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沒有恢復周代的冠冕制,西漢時承襲秦制,也沒有恢復冠冕制。這一點從一些漢代的畫像石中也能看出,比如山東嘉祥武氏祠里的漢代石刻「荊軻刺秦王」中的嬴政頭上也沒有戴冕,而是戴的【通天冠】,所以,現在廣為流傳的秦始皇戴冕的圖像,雖然很威嚴,細細想來,或許是不夠嚴謹的。
- 漢·荊軻刺秦王畫像石(右上角中的即位嬴政)
到了公元59年,東漢明帝劉莊才下旨恢復周代的禮制佩戴冠冕。所以,《歷代帝王圖》中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期的孫權、劉備、曹丕像均戴冕,閻立本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很合理的。
隋朝時,主要以旒的長度來明確等級。但是隋朝是短命王朝,冠冕的禮制也沒來得及繼續個性化。唐宋元時則進一步細化,將冕的制度分為幾個等級,並且各有專名:
皇帝為【冕】,前後各垂12旒,所串玉珠為白玉,以金飾玉簪固定。
皇太子及一品官員為【袞冕】,前後各垂9旒,所串玉珠為青玉,三彩絲繩組貫。
二品官員為【兗冕】,前後各垂8旒,所串玉珠為青玉。
三品官員為【毳冕】,前後各垂7旒。
四品官員為【絺冕】,前後各垂6旒。
五品官員為【玄冕】,前後各垂5旒。
- 敦煌莫高窟第200窟中的唐代帝王壁畫
而到了明朝又稍有變化,皇太子所戴冕升級了,為11旒11珠。但整體來說,唐宋元明四朝的冠冕制一脈相承,異曲同工,都是在周代的冠冕制的基礎上進行改制。
- 清朝皇帝的「帽子」
直到清朝,統治階層為滿人,實行剃髮留辮,從皇帝、親王貝勒,到朝中大臣,他們所戴的「帽子」與前朝也大不一樣了。於是,從周代起建立的冠冕制至此就畫上了一個句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