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人類進步的階梯

2019-11-04   格十三

朋友,你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嗎?你害怕自己落後於時代嗎?你擔心自己見識淺薄嗎?你想學最新最前沿科技嗎?你想了解中醫西醫以及神醫嗎?你想掌握社會民生最全資訊嗎?你想知道方針政策最新動態嗎?你想治好選擇恐懼症嗎?你怕薅不到羊毛嗎?你希望隨時隨地有人給你網購連結嗎?你想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人生的知己、事業夥伴、投資方向嗎?你想在孤獨的時候有人陪你嘮嗑嗎?你想在煩惱的時候有人比你更慘讓你開心開心嗎?

那你必須加入一個家長群。

這是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扁平化管理組織,和其他群不同,它起點就高。不管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大家屬於以娃會友,同呼吸共命運,從一開始就自帶戰友情,自來熟。

在這種以愛之名的大前提下,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別管是拉票、點贊的,還是PDD砍價的、湊數團購的,以及花式彩虹互夸的,都散發著同僚間才有的默契,讓人慾罷不能,退群不得。

用不了多久,就要開始逐漸領略到家長群的另一種魅力了。

我自問精通天文地理哲學心理,熟讀唐詩宋詞和勵志文學,情商智商同時在線,身材勻稱還不到200斤,在公司里給老闆搭過橋,在家給老婆挖過坑。應付一個家長群,我覺得沒有問題。

於是我把自己的微信頭像重新液化濾鏡了一下,信心十足。一進去才發現,大家的頭像都透露著一股成功人士的味道,連他們給孩子取的名字,我都讀不對......我突然不自信了。

更不自信的還在後面。

也許你剛當上爸爸的時候,會覺得「我的孩子真好啊,聰明健康好看,像我。」

當娃走進校園時你又滿懷信心:人生漫長道路的第一步,快樂地去成長吧孩子。感覺自己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先進,理性又科學,你應該是這個世上最典範的老父親了吧。

後來你就會發現,孩子邁進學校那一步,不是人生的轉折點。你邁進家長群的那一步才是。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我們變成了更優秀的我們。

家長群才是一個大千世界,顛覆之前所有育兒的優秀理論與實踐,泯滅一切曾有過的「我帶娃帶得最好」的信念。

只需要0.01秒,當看到別人家爸爸媽媽給孩子做的7x16每日計劃的excel工作表時......我輸了。在那一刻我就知道:家長群,將是我學習做人的第一步,也是學當爹的啟蒙平台。

用不了三天,你就會發現,它不僅是學習上的伴侶,還是一個包含了家政服務、社區通知、難題解析、醫療諮詢、致富秘笈、烹飪養生、脫坑指南、升學攻略、試聽課二維碼分享、買一送一秒殺等等綜合性高密度多渠道的福利平台。

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不知道。

不進家長群,還以為自己是教育能手,育兒標兵,百科全書,人間指南;進了家長群,原來我是一個廢物。

你家修補陽台缺點防水塗料?

家長群里吼一下,梓瑄/子萱/子軒媽媽上次參加學校文化節時做的8個兵馬俑可能正好剩了一小桶防水漆,立馬給你快遞到家,還附贈了使用說明書,以及她家堆不下的36套兒童小說。

家裡油煙機止回閥老化了?

隨口在家長群里問了一句,子明/梓鳴/子銘媽媽會給你發來止回閥的高清圖片和原理解剖詳解,以及離你家最近的五金店老闆的微信號,貨真價值,童叟無欺。

節假日哪家醫院有兒科門診?

群里吼一句,四五十個標準答案同時出現,包括特需的價格,排隊平均時長,專家門診哪家強,網上諮詢的平台二維碼……一應俱全。

最後在標準答案中得分最高的子涵/梓涵/子寒媽媽,會給出這家醫院的路線導航,從哪條路的哪個門開進去,停幾號停車場的哪個方位車位最多,並附上了一張精緻的手繪地圖。

我非常感動,我誤入了一個好人好事求助群,它的打開使用率最高,成了手機里眾多生活教育類APP的唯一競爭對手。

在家長群里,你曾經撐杆跳都夠不著的大老闆大領導大咖們,和你平起平坐,有事沒事問你:在嗎?能拍一下今天的作業嗎?......

在家長群里,曾經你看不上眼的社會人也和你平起平坐,你有事沒事得請教他:在嗎?能把你娃的英語卷子拍一張給我嗎?......

每天群里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硬核的人間真善美。

家長群同時也教會你更多做人的道理,排行和地位打亂重排。你小時候班裡墊底的學渣,很有可能現在正在某家長群里給大家傳授「我是如何培養孩子自覺寫作業的習慣的」,只因他家娃的作業又被表揚了。

家長群開拓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眼界,拔高你的格局,磨平你的稜角,曾經學校和老師沒教會你的,家長群里一一把你灌輸得明明白白。

總之你厲害的,有人比你還厲害,你不行的,有人比你還不行。

在群里,我沒什麼存在感,感覺我空有一身的天文地理人文哲學造詣在這群里毫無用武之地。我努力地想要創造點話題來一展我的超能力。

我摩拳擦掌時刻準備,一個媽媽求教一道數學題。我開心極了,剛拿起筆,只見已經有四五個解析完整步驟清晰的答案發了出來,貼心點的還能附上語音版講解。

有人在群里請教暑假旅行線路,我剛陷入美好回憶準備跟他介紹目的地,突然看到有人已經推送了詳細的目的地旅行攻略,附帶著打折門票的領取方法和景點坑人項目列表,還貼出了優秀地陪的微信二維碼。

一個媽媽發上了一段孩子寫的程序代碼,請求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找BUG。哼哼,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計算機是我大學裡引以為榮賴以生存的技能。我正沾沾自喜,另一個媽媽開口就是:json模塊的dump功能寫錯了,xml 的寫法太復古,建議更換成Json模塊里的Load,這是我兒子的建議哦......

我羞愧的看了一眼我老婆,心想幸好結婚早啊。

不進家長群,還以為我們家相當文藝,能碼字會彈琴,讀得懂王爾德,唱得了周杰倫。進了家長群,原來我仍是一個粗人。

冷不丁地,家長群里秀才藝說來就來。提琴、長笛、管風琴、豎琴、架子鼓、尤克里里、電吉他玩得走火入魔,一人玩兩種樂器的比比皆是,個個爐火純青。後來談起文藝這方面,我都不好意思開口。

書法繪畫雕刻,群里惟妙惟肖技藝超群。我在一個孩子的畫中同時看到了約翰內斯·維米爾線條和陳丹青筆觸。我兒子用的是梵谷未成名前的畫風,我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孩子寫作文我就不提了,家裡已經有倆文豪還想怎樣。而在家長群里,別人家的孩子動情的散文和小說經常使我感到望塵莫及。

只有進了家長群,你才知道,承認自己普通和承認自己孩子普通,這兩件事勢在必行。

成年後最大機率結交到人生摯友、後半生知音的場合,應該就是家長群了。

如果一起經歷人生最艱難的九年義務教育完整階段,你們的友誼將金剛不壞,至死不渝,化成灰都緊緊抱在一起,核對暑假作業還有多少沒做完。

家長群終於讓中年老母們返老還童,重新找到了小學生文明鬥嘴的快感。

你兒子揪我女兒裙子,把扣子拉掉了,小事情小事情。
可能是因為你女兒把我兒子橡皮扔到窗戶外面去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哦,聽說是你兒子先把我女兒的鉛筆藏了起來,不懂事我教育她。哈哈大概是因為你女兒上課老師拿鉛筆戳我兒子,沒事沒事了。

我也不太理解當代老母鬥嘴的邏輯,那是又怕她不吵,又怕她亂吵,不看效果,只講禮儀,真好。

家長群是知識的海洋。

聊天嗎?為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吵架兩小時的那種......

「公共汽車到某一站時,先下車7人,後上車9人,這時公共汽車上一共有52人,到站前公共汽車上有多少人?」

我吃完一頓飯,家長群里還在討論這道題,以至於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本來很簡單的一道題,由於家長們運用了自己更高深的哲學思辨和邏輯倒推等手段,活活變成了高等數學,它成了薛丁格的公共汽車。

這就是家長群的奧妙之處,它讓你永遠都不會給自己打100分,讓你永遠進步,拋棄原來那個混沌的自我,向著更高更深的遠方拓展。

如果人人都進入家長群,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那麼人間將會更美好。

家長群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羨慕了嗎?首先,你得有個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