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老父親財富歧視指南

2020-03-26   格十三

也許對男人來說,步入中年後最拽的財富是「家裡有倆娃+老婆不上班」。

這就是為啥好多老公不假思索對老婆說「再生一個吧!」

老婆說「生了沒人帶!」

老公說「你辭職吧!」

哇哦,人生達到了財富鼎盛,存在價值感獲得了最大認可。

當一個中年老父親無論以何種表情口吻講述他「有兩個小孩」時,切記,不要覺得他苦不堪言,他字裡行間隱藏著炫耀:「你看,我有能力生倆,你行嗎?「

確實,這起碼證明他行,包括但不僅限於從生理上、精力上、財力上,以及對配偶生育意願的權威力上,他都更接近人生贏家。

男人對「生小孩」這件事的看法比較簡單,哦不,應該說對於「小孩」這件事的看法簡單,因為「生」的環節不用麻煩他,甚至「帶」的過程他也只需駕著七彩祥雲遠程指點一二。

比如最近著名商界領袖俞敏洪先生的「生孩子很容易」論,他說「生孩子其實成本不高,我真想有四五個」。這也許是典型的直男思考方式吧,生孩子這件事他參與了1%但卻說得100%理直氣壯。

哦,我想也許他是對的,生孩子確實不怎麼難,也就幾秒鐘的事......

但中年老父親特有的財富歧視鏈已經明顯成型——你的成功可以不取決於你有多少錢,而是看你的能力夠擁有幾個娃。

所以「倆娃打底是標配+老婆全職才到位」的老父親們勝算很大,處在財富歧視鏈頭部。

國家放開二胎後,很多男人以擁有不止一個小孩為「成功人士必備要素」。

不少人說辦公室里的老母和老父親都有一條暗物質歧視鏈——老母們的根據娃的優秀程度來區分,老父親們則基本根據他自己的硬體來區分。

比如我有一個男性朋友,他的微信和QQ簽名都是「對我好點,我養著一家七口「

不僅如此,他還逢人就說:其實還不止七口。老婆,雙胞胎女兒,自己父母以及丈母娘一家,一隻洗一次澡要五百多的金毛,和一個4萬多買來的希臘神貓......

花錢如流水的苦撐,正是中年老父親財富歧視鏈頂端的標配。

有些男人小富即安,生活大手大腳,卻依然會被還著貸、養著老婆、不定期給倆娃買著進口奶粉的窮酸中年老父親鄙視。為什麼?

因為孩子才是固定資產,穩定收益投資。孩子越多,越配裝逼。

所以「吃的是草擠的奶,只會奉獻不索取」的老父親,妥妥地可以進入財富歧視鏈頂端。

我們常聽到周圍的中年男人說「我又陪女兒上了一下午舞蹈課」或是「我又帶老婆孩子去逛outlets了」......

聽起來真的是一個完美的、有責任心的、事業與家庭兼顧的、浪漫又柔情的的好丈夫好爸爸。

然而,在他們的太太口中,可能他是一個雲配偶,和我們聽說過的所有雲配偶一樣,不怎麼靠譜。中年夫妻的羅生門,沒那麼容易參透。

對於那些老婆賺得比男人多的,他們基本絕口不提。因為一個優秀的中年老父親永遠在養家,在拯救,在保護,在苦撐,永遠熱淚盈眶。

這也許是雄性生物的本能吧。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公狒狒決鬥爭地盤管轄權,獲得了母狒狒芳心。後來每次這個公狒狒在部落里開會時總要先把他老婆拉過來示眾,以提醒所有人:自己是如何的「為愛而戰」的。

他們熱衷於「不斷提醒」。

比如我老公至今還時不時回顧一下兒子幼兒園時期他如何教會兒子分清海豹和海獅,他因此常說「我在兒子認知啟蒙階段起了關鍵性引導作用。」

老師來家訪,他最喜歡搶答,還不斷請教帶孩子過程中各種疑慮,顯得他好像一天帶25小時娃積攢了很多問題似的......老師一走,他對我說「你聽到沒,老師說了帶孩子要有耐心,你以後能不能有點耐心?」

無論世事怎樣,一定要顯得自己「很操心」。因為「好父親」這個角色是很有價值的財富。

所以「家庭唯一頂樑柱,百年樹人全靠我」的老父親才可以登上歧視鏈頂端。

這就是很有趣的人間大戲。男人們對自己的付出感到很滿意且自我感動,做過一次的事可以回憶讚美好幾年,太太們對他們所作所為都不怎麼滿意,並且總覺得別人老公都挺好的。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已婚男子在他們自己口中真的一個賽一個優秀——

這個說:「我和老婆戀愛十年,剛結婚,暫時沒想要孩子,養老婆就像養了個寶貝~~「

那個說:」昨天給娃輔導了作業,哎呀好多題真是不太會,今天中午不出去遛彎了,得先補補課。「

還有的說:「逢年過節家裡聚會都是我做飯,拿手菜當屬炸藕合,有空給大家帶來嘗嘗,說起買冰凍海鮮,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地兒……不說了我先去給老婆買花啦。」

旁邊單身的姑娘們聽得滿眼冒著粉紅泡泡。

一眾中年婦女在一旁滿眼冒金星,心裡在哼哼,這樣的好男人怎麼都成了別人的老公!

然而女人啊,與年齡無關,終究還是單純了。

上次有個中年老父親在群里徵集「結婚十周年送什麼禮物給老婆比較合適」,大家群策群力紛紛建言,從香奈兒到寶格麗,從卡地亞到愛馬仕……自己買不起的,都希望別人多花點冤枉錢。

幾天後在他太太朋友圈裡看到——

看來完全沒有從老公那裡得到一個像紀念日的紀念日。

原來男人們的「徵集」可能也就只是個「徵集」而已,收穫的卻是高級的軟性隱性財富——明明做不到的事,被別人以為他做到了

所以「個人品牌懂營銷,外界口碑最重要」的老父親,輕而易舉進入了歧視鏈頂端。

男人為自己的靈魂包裝,其能力遠超過女人。目標是把個人IP打造得煽情、溫情。

有次孩子爹在家跟同事打了一個多小時電話,結尾時他說:「今天真是個忙碌又充實的周六,上午陪娃練琴,中午給娃做了拿手好菜——粉絲扇貝,哎呀下午不能繼續宅家裡了,現在去哪兒人不多能散心?」

上午陪娃練琴?嗯,確實看了娃兩眼;中午做飯?嗯,確實把扇貝從冰箱裡拿了出來;下午出去散散心?對不起,下午娃有網課,他是想自己出去溜達。

突然間,靈光一現,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在平行時空里,一個中年男人是有兩個自我的,一個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辛勞且靈動,另一個在老婆的朋友圈裡無動於衷。

所以「平行空間會利用,巧妙包裝全掌控」的老父親,又贏在了歧視鏈頂端。

這個千古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既不是人性的覺悟也不是道德的提高,而是——

中年老父親用不著立什麼創業先鋒、成功人士、撩妹高手的人設,能立好「居家好男人」的人設才是最大財富。

至於原因?——

可能是為了辦公室未婚姑娘的星星眼還有臉上的紅暈或者羞澀的目光以及崇拜的眼神......

可能是日漸稀少的頭髮和日益增長的腰間的贅肉還有持續走高的血壓,讓他們發現跟年輕帥氣的小伙子相比,必須要從精神到內涵都武裝起來......

也有可能是他們其實內心裡也是認同一個優質老公需要具備這些能力,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更有可能是參照法國總統馬克龍盪氣迴腸的的案例,下次選拔幹部的時候大家都會把票投給這位任勞任怨的老父親……

所以「生存需求非情願,裝逼不成仁義在」的中年老父親自帶苦衷,一不小心又成了歧視鏈頂端候選人。

城市裡的中年夫妻堪比牛郎織女,各自為營。織女在這邊永遠數落著老公的各種bug,牛郎在那邊自誇著自己的各種偉大。不同的是,牛郎至少還帶著倆娃,織女確實沒啥好抱怨的。

每一個跟閨蜜和朋友吐槽老公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同一時刻正在城市另一端,在他們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地講述著自己為家庭所做的犧牲和貢獻的老公。

每一個中年婦女嘴裡那個又懶又笨不負責任的孩子他爹,在他自己的眼中以及他他的同事朋友眼中,可能都是一個勤勞樸實父愛如山的好男人。

Good,這叫啥呢?米開朗基羅哲學觀之老父親的本我與非我之雄辯?

還好,這屆中年女人參透了中年已婚男人秀財富的套路,洞悉一切也接納一切之後,在無傷大雅的死要面子後,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但可以想想到的是,可能在中年老父親的外交案例中,他的老婆是一個刁蠻任性笨拙頹廢又不稱職的老母,誰知道呢。

大家扯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