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總是能聽到響徹整個院裡的切糕叫賣聲,全院裡的小孩子都會聞聲狂奔下樓,如今是已經聽不到了。叫賣聲沒有了,但切糕一直存在的。津門多小吃,尤以黏食系列著名。不止是切糕,現在還有麻團、江米涼果、驢打滾兒等,最受百姓喜愛。
任記切糕涼果的歷史
楊柳青任記切糕涼果起源於晚清年間,目前已傳承四代。創始人任永泉,由於任老爺子為人誠懇且精於經營之道做的切糕選料精、做工細、味道好、口感妙,物美價廉,在楊柳青眾多的食品小吃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買賣日漸興隆,贏得了「任切糕」的美稱。到了第二代傳人任萬銘經營的時候,將這一技藝發展到新的高度,在當地小有名氣。
據傳,當時全家十餘口人做好滿滿一車小吃走到鎮上,從鎮子東西到鎮中三不管,只需一個小時就全部售罄。上世紀九十年代,年過花甲的第三代傳人任起魁對這一特色小吃進行了挖掘整理。為紀念前輩的卓越貢獻,第三代傳人從前兩代傳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永」和「銘」,將任記切糕涼果這一特色小吃的字號命名為永銘齋。再後來經過第四代傳人王桂君的傳承與改良,任記切糕涼果有十餘種:切糕條、驢打滾、切糕、糯米小粽子、江米糕、麻團和糯米藕。這些口味不同的小糕點,有的軟糯細滑,有的嚼勁十足。
涼果的製作
涼果的製作最講究的就是米了,先將泡好的江米加水蒸熟,不要小瞧這米,不同的米發揮著不一樣的氣韻。所選用的是小圓粒的江米,取料最優質,它經歷過太陽灼曬,更能發揮自身的味道。趁熱用力攪拌至黏稠狀,放涼。面案上鋪一層蒸熟的乾粉,把蒸好的江米揉成團,揪成劑子壓扁,包上熬好的豆餡兒,置於盤中。對於糕點來講,餡料飽滿至關重要。因為愛吃甜食的人,若要吃糕,最想吃的還是那一口飽滿細膩的餡料。再放一點桂花,讓口腔里綻放出花香。這樣的餡料入口綿密,甜而不膩,豆香濃郁。
切糕的製作
切糕是北方常見的一種傳統小吃。裡面包含到的豆沙和小豆都非常地飽滿,許多吃貨也是對這裡面含有的眾多口味很是喜歡,每一片半斤,只要切上兩三塊就有一斤,而在吃的時候還要搭配已經磨好砂糖,這樣吃起來更入味,香甜可口,是新鮮地味道。切糕最正宗的還是楊柳青任記切糕,製作的品種多達十餘種,具有色澤艷麗、晶瑩剔透、口感香甜、滑爽不膩的特點,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在楊柳青及周邊地區聞名遐邇。
任記切糕涼果的傳承
如今,任記切糕涼果已入選為西青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桂君作為第四代傳承者,仍本著要回歸食物本身,才能找回人們對味道的原始記憶。即便到了現在,也要遵循古法,靠著祖輩傳下來的老手藝,還堅持著全部手工製作,保留原本的樣子。
這也許就是任記切糕涼果至今深受大家喜愛的原因吧。
文/小宬
責編/采芹
圖片/傳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