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津彩地名|南市,從前的三不管 現在的食品街

2019-07-02     頭條天津

老天津,有這樣一個地方,和北京的天橋,上海的城隍廟並稱為中國的典型「世俗生活區」,它就是天津最早的市集,南市。

如果有人和你說他是正兒八經的老南市,那一定是帶著自豪的語氣的,因為他們在天津曾經最熱鬧的地區生活、成長過。

老天津人常言道,「有錢到南市花,沒錢到南市掙」,當時老南市的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的濱江道,而且由於多是「底層人民」之間的往來,所以這裡更多的是濱江道看不到的煙火和市井氣息。

原來南市的牌坊,具體位置大概在今榮吉大街與和平路交口位置,現在早已被拆除不見蹤影。如今的南市早已被改造成了一條現代化的食品街區,供天津美食發揚和呈現。

在天津現代化腳步建設加快的同時,老南市的故事已經快要跟著那個時代一同淡出天津人的記憶了,以至於現在,人們對它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食品街,旅遊景點,或是它附近的購物娛樂中心大悅城。

其實,南市的故事根本不止於此。

南市地區在十九世紀早期曾是天津老城外東南地區大片的水窪,在當時被稱作「城南窪」。後來八國聯軍入駐天津後,當時各國列強沒有將這裡劃為自己的租界,一時之間,這成了政府、列強都不願意管的「三不管」地界。後來因為這裡挨著天津老城廂和日本租界,相對充裕的物質環境引來一批貧苦民商的注意,他們在這裡經商、定居,南市逐漸形成。

這裡的「三不管」環境因素,不僅造就了南市的繁榮,還為這裡帶來了一定的混亂,除了一般的飯莊、酒館、戲院外,這裡還林立了一些賭場、煙館等場所。

南市,除了形成了一些特殊時期的社會現象以外,自由的環境也使一些曲藝在這裡發揚、流傳。

中國曲藝看天津,天津曲藝看南市。

南市曾聚集了大量的曲藝藝人,戲曲、相聲、大鼓、評書、評彈……直到今天,這裡仍然有茶館、戲園,身臨其境,讓人不禁感嘆當年的繁華。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裡逐漸蓋起了一座座樓房供市民居住,原來的南市開始從「三不管」地界變得有章可循,後來,市政建設中,南市開始被拆除、重建,有了今天的南市食品街。

歲月流轉,歷史變遷,南市還在這裡,無論你來或者不來,喜歡或者不喜歡,它就在這裡。

文/郭曉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uTiCmwBmyVoG_1ZGT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