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最幸運的人,是最辛勤的人

2020-07-15     漁樵耕讀看生活

原標題:「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最幸運的人,是最辛勤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任何事情只要抱著勤懇的精神,就一定會克服重重困難,直到達到我們的目標。

01

從前,有兩隻一黃一綠的青蛙住在池塘邊。其中,黃青蛙整天躲在路邊的草叢中悠閒地閉目養神,而綠青蛙則經常去稻田裡覓食害蟲。

一天,綠青蛙發現他們住的地方非常危險,便對黃青蛙說:「兄弟,兄弟,我們住的地方太危險了,趕緊搬到田裡去住吧!到田裡,你可以每天都吃到昆蟲,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可以為莊稼除害。再說,也不會有危險。」

此時的黃青蛙正在草地上睡大覺,它懶洋洋地睜開眼睛,發現一旁的綠青蛙正在和它說話,它不耐煩地說:「我在這裡已經住習慣了,為什麼要費心搬到田裡去?我懶得動!況且,路邊也有昆蟲吃。」

綠青蛙聽後,只好自己搬到田裡。過了幾天,他發現黃青蛙怎麼沒有動靜了,就去路邊看望它。不幸的是,路邊的青蛙不聽它的勸告,一動不動,被車碾過死在了馬路上。綠青蛙不僅發出感嘆:「懶惰才是真正的害人兇手!」

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懶惰是阻礙成功和幸福的敵人,懶惰就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事實上,許多人在現實中的失敗就是由懶惰造成的。懶惰就像人體中的寄生蟲,「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而正是懶惰在日積月累間導致人再向失敗靠近。

大多數時候,舉手之勞的事情,懶惰的人不願為之,這就註定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選擇勤奮,就會得到幸福,攜帶懶惰,永遠難逃厄運。

0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著名學者、作家伯頓在《憂鬱的剖析》中指出:「你千萬要記住這一條——萬萬不可向懶惰和孤獨、寂寞讓步,你必須切實地遵守這一原則,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違背這一原則,只有遵循這一原則,你的身心才有寄託和依歸,你才會得到幸福和快樂;違背了這一原則,你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是必然的結果、絕對的律令。記住:千萬不可懶惰,萬萬不可精神抑鬱。」

史學家司馬光以其著作《資治通鑑》而聞名。然而,他曾經也是一個愛玩貪睡的懶孩子,並且因為這個習慣,他經常被同學取笑,被老師批評。長大之後,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發誓要改正自己懶惰的壞習慣。

為了早起,他在睡覺前故意喝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並沒有憋醒他,反而,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只要早上他一翻身,頭就會掉在床板上,人自然就會驚醒過來。

從那時起,他一大早就起床,利用寶貴的時間學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他積累了寶貴的知識財富,為日後寫出《資治通鑑》這樣的鴻篇巨著奠定了基礎。

司馬光的事跡表明,懶惰並不可怕,怕的是知錯不改;只要及時糾正並改正,勤快辦事,就會成功。

03

勤奮會為人的成功積累財富,使人在日後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而這意外的報酬來自於辛勤的勞作。

從前,一個農夫住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裡,他很窮,只有一小塊地,所以他更加珍惜它,更加勤懇地耕作。

有一年,他的收成很差。春耕來了,只剩下一小袋種子,他他視如珍寶,敝帚自珍。到了播種的時候,他起得很早,就到田裡去了。他非常小心以免失去每一粒種子。中午,烈日當空,烈日在烤他的背,農夫感到很累,便停在樹旁休息。

當他坐下時,一把種子突然從袋子裡灑了出來,掉進了樹幹下面的一個洞裡。雖然這是一粒小小的種子,但對農夫來說,每一粒都是珍貴的,失去一粒都是巨大的損失。農夫非常苦惱,他拿起鏟子開始挖樹根。

天氣越來越熱,他汗流滿面,汗流浹背,但他一直在挖。當他終於把種子挖出來時,他發現它們掉在一個埋著的盒子上。他撿起種子,順便打開了盒子。打開盒子的那一刻,他驚訝地發現盒子裡面裝滿了金子,這足以讓他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

從那時起,這個可憐的農夫變成了一個富人。人們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但他認為這來自於他的辛勤勞作和對種子的珍惜。

懶惰的人只有痛定思痛,戒掉這個寄生蟲,與勤奮為友,才能向成功邁進。

04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千古之訓。強者選擇了懶惰,即使他之前有過多大的成就,他也會被打敗;弱者選擇了勤奮,無論他之前多麼無用,他都會變得更加強大。

愛因斯坦小時候,有一次在製作課上,老師讓大家做一個小工藝品。當其他人拿出他們精心準備的作品時,老師發現愛因斯坦手裡拿著一個難看的小凳子。當老師問他世界之上還有沒有比這個更糟的小凳時,愛因斯坦拿出了他做的第二張小凳子。

愛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靈巧,但他通過勤奮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士別三日,即可刮目相看,這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人可以通過勤奮不斷努力,獲得驚人的進步。

演說家德斯梯尼先生因為患有口吃經常被對手辯倒,他則嘴裡含著小石子,堅持每天跑到海邊或爬山大聲演講。經過刻苦勤奮的努力練習,他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演說家。

西漢時期大文學家司馬遷曾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走訪了樵夫、漁民等下層勞動群眾,收集了許多民間歷史傳說,為寫《五帝本紀》提供了大量素材。由此可見,勤奮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懶惰的人只有痛定思痛,擺脫這個寄生蟲,交到勤奮的朋友,才能向成功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3DEVnMBiuFnsJQVH6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