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凌晨2點被害,父母看監控崩潰: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2019-11-30     初中物理化學

作者 | 媽隊

來源 | 畫啦啦少兒美術(ID:hualala61)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則十分揪心的新聞。

一個孩子長期受校園霸凌,但卻從未將此事告訴父母。

直到有一天,孩子像交代身後事打電話給父母,才知道孩子原來受了這麼多的苦。

可惜一切都晚了,當電話掛後,孩子縱身一躍跳樓自殺。

看完這則新聞,我如鯁在喉,心裡冒出無數個問號:

為什麼寧願自殺也不讓媽媽幫助自己???

然而,類似的事情卻頻頻發生。

16歲女孩跳樓自殺後,父母才發現女兒欠債17萬元。

一間寄宿幼兒園的凌晨,5歲男孩被害後,父母翻看以前的監控錄像才知道孩子常年飽受同學欺負,悲痛不已。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寧願藏著掖著,也不求助父母?

曾在網上看到一段戳心的話:

其實我這代人,很多是沒有後路的,感到失敗和望不到頭時,沒有外界默認的避風港。

不會覺得就這樣「回家」好了,回到那個有爸爸媽媽的屋子裡,重新振作再出發。

低谷時,家人甚至會給予更大的壓力。

我看到很多的人站在路中間,就那樣站著哭。

身後沒有燈火,身前白霧茫茫。

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現狀。

我們心裡都知道,如果心中的苦能向父母傾訴,而父母又能理解,再苦的事情始終會熬過去。

但是,為什麼孩子們不向父母傾訴呢?

有人說,他小時候割傷手都是偷偷自己抹藥——小時候告訴爸爸誰誰打我了,爸爸說:

你自己要去招惹他,活該。我說我沒有,爸爸說你不招惹他,他怎麼會打你……

有人說,他心裡一直埋藏著一個陰影。

9歲那年,家裡開商店,有人賣啤酒,我去拿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手臂大腿都是血,母親沒有安慰,她的眼裡只有啤酒,對我一頓狂打。

至今手臂大腿的傷疤都在,可是我心裡的傷疤比這更深。

甚至更有人說,我每次找不到東西,都會被媽媽狠狠地訓一頓,

「又把東西亂放,找不到了吧!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輕鬆一下?你會不會哪天把自己也丟了……」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可是媽媽這樣說我,我真的很難受。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尚若能從父母中找到救贖,誰又那麼笨,自己獨自煎熬呢。

不向父母求助,只因為,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不理解,父母不接納。

前段時間,發生一個真實案例。

一位高中女生懷孕了,想向父母求助說:

「我們班裡有女生懷孕了。」

爸爸說:「這麼丟臉的事情,死了算了。」

然後,女生絕望地走向廁所的窗口,一躍而下。

然而,還有一組更震驚的事情。

絕大多數的00後選擇屏蔽父母朋友圈,理由除了不想父母過度干涉外,還有絕大部分說被父母看到了會挨罵。

而且,這一比例還隨著孩子年齡變小提升。

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不願意跟父母交流。

孩子和父母,從小一起生活,無論喜或悲,都應該跟父母分享才對。

本是親密無間的關係,為什麼如今孩子遇到問題寧願跟陌生人講,寧願藏著掖著,也不願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呢?

@玩笑的靖生:

小時候被同桌打,無緣無故的那種,肚子上挨了一腳,躺地上半天起不來,回家和父母說。

他們的反應是:肯定是你招惹的他!肯定是我的錯,罵了我很久,也沒給我討回公道。

但傷害可不是只因為一件事釀成的。

還有一次去買東西,因為計算錯誤多給了5元錢,回家當笑話說給他們聽,結果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以前,還經常掉錢,特別可怕。

慢慢的,到後來什麼都不願意說了,一點支持都沒有,還要給我更大的精神傷害……

@Amber:

小時候父母對我總不信任。每當我說一件事邏輯不對的時候,就覺得我是撒謊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女同學一起走路回家,被爸爸看到立馬劈頭蓋罵。

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日子過得好辛苦。

孩子一次次求助時,被父母責罵不理解不信任後,開始不跟父母講了。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

意思是,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不支持不理解不信任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摧毀一個孩子,讓他失望三次就夠了。

可正是這一件件失望的小事,慢慢地,讓孩子無論再多的情緒,也不會再告訴父母了。

即使他內心飽受煎熬,也不會向父母求助,透露一絲心聲。

就像一隻小狗被鐵籠困久了,即使門已打開,即使它知道外面的世界一定比裡面好,但它還是不敢出去。

它想,但它不能,因為內心有聲音叫它不要,會痛。

很多時候,如果孩子寧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

不及時處理的話,日後對孩子將產生難以估計的痛苦。

父母肯定是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因為每個孩子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但我們掏心掏肺愛孩子的時候,能不能抽空反思一下,這愛是正確嗎?有利嗎?是孩子成長需要的嗎?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記得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從冰箱拿出一瓶牛奶,卻不小心摔碎在地上,弄得一片狼藉。

小男孩惶恐無措,媽媽卻平靜地說:

「我平時沒有見過這麼多牛奶倒在地上,在收拾前我們不如先來玩一玩地上的牛奶吧。」

玩耍過後,媽媽又說:

「牛奶是你倒灑的,你可要負責收拾乾淨哦。」

於是,媽媽在一邊教男孩怎麼收拾最乾淨,男孩也跟著做了。

這個小男孩就是著名的科學家史蒂芬格倫。

在他長大後回憶起這件事,他很感激父母,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沒有責罵他。

而是給他輕鬆的愛,讓他一直健康成長,才成就了如今的他。

沒有不會犯錯的孩子,當孩子犯錯時,感受到被接納;



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分享,才會變得不再害怕犯錯,正視自己的錯誤。

接納,不是溺愛,而是給孩子一次次試錯機會,讓他在錯誤中學習。

接納,更不是縱容,而是知道你不優秀壓力很大,還是選擇理解、鼓勵和你一起面對。

無論如何,請一直信任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我們不同,如果不蹲下來傾聽,你會誤會很多。

我有一個網友跟我分享他的故事:

小時候,有一次考試她考進了前5名,老師竟跟她媽媽說她可能是作弊了。

但她媽媽絲毫沒有相信,還反駁老師:

「她只是考得比較好而已,如果你不信,你看看她下次的成績就知道。」

本以為媽媽會回到家再教訓她。

但是,媽媽不僅沒罵她,還耐心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她很感謝自己有這麼明白事理的媽媽,也因為此潛移默化,認真做人認真學習,從重點大學一直讀到研究生。

當孩子知道任何時候,父母都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孩子就有了十足的安全感。

父母做錯事,第一時間道歉,孩子總會理解。

不少父母可能會一時氣急敗壞,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

事後很愧疚,卻因為礙於面子,不願意道歉,任由孩子受傷害。

但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懂事得多。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對父母的愛一點都不比我們少。

所以,在我們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時,不妨承認錯誤,讓孩子重拾安全感。

此外,還要告訴孩子:

不管你的生活遇到或發生了任何你處理不了的事情,都要第一時間告訴我。

媽媽永遠是那個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我也不會放棄你的人……

不要等到那個孩子變得懂事,甚至小心翼翼的討好,不再和你溝通,或許那才是最壞的結果。

黃磊曾說,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麼。



他做什麼不重要,他會不會告訴你,最重要。

那些願意遇事告訴父母的孩子,都因為父母用信任和理解贏得了孩子的心。

人生而不易,但愛能支撐我們度過難關。

但願世界上所有的父母,別再推開那個還願意跟我們分享一切的孩子了!

作者簡介:媽隊,來源:畫啦啦少兒美術(ID:hualala61),免費兒童繪畫課;使用幼兒園手工攻略;每天分享藝術啟蒙乾貨,寶媽的育兒神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yASuW4BMH2_cNUg4y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