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尋過那禪:意見,建議

2019-09-27     最後一米陽光

在過往的日子裡,我似乎總是能嘮嘮叨叨說一大堆的那個人,不論是出於某件事,還是因為某個人,從我的角度出發,我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好一點。但顯然我有點高估了自己,或者說高估了別人想改變的心。也許就是這樣,真正想改變的人可能壓根就不需要別人去提醒,更不需要什麼建議或者意見。但那時候顯然我對此沒有太深的了解。

我喜歡去說一些事情,我的希望能夠通過我的提醒從而改變點什麼,但是,後來我發現,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或者說往往我說的和別人所理解的是另一個意思。人為什麼會孤獨,我想從這一點也是可以看見一些東西的。你說的,別人聽的,總不是同一個意思。後來,你就不說了,而他也不會了解。

意見從某種角度說,它近乎是某種抱怨,你說的那些問題也許他們自己也知道,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怎麼去作出改變。於是,通常他們會去求助於他們所認為能夠幫助他們的人。當然,通常他們信任的人也是願意給予幫助的,但這種幫助終究微乎其微。就像你提一個意見,他會問你方法,你說了方法,他會不會去做呢?又或者他們能不能做到,又會不會有別的問題產生呢?通常是這樣的,我就親身經歷過。

當然,我並不是一個情商多麼高,很會說話的人,甚至,我幾乎可以說是不善於交流。是,我總是很容易將一些重要話夾在廢話中,不理解的人就直接全當廢話了,理解的人多半也能找到一些毛病。於是,就都成了廢話,最終他們覺得你什麼也沒說,而自己卻覺得說了挺多了。這是一個無解。你沒辦法解釋,因為你一直是這樣的,他沒辦法理解,因為他終究是帶著目的來的,他迫切的需要某個建議,需要別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所以,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不帶任何目的的,隨意的聊起,有選擇的聽一些話。而在這之前,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只有這樣才存在交流呀,不是嗎?如果只是單純的聽某人講話,倒不如去聽一場講座,或是去哪裡逛逛也比這來得更直接。更何況,如果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真的能夠理解多少呢?又或是又知道多少關於這件事的相關的東西呢?不會太多的,我之前有過這種經歷,我再清楚不過了。

還記得,那是很多年前。在上海,那時我暫居在朋友的家裡,朋友是一個特別博學和理性的人,關於這一點我一直挺佩服他的。但是,從某種角度說,我也有點怕他,因為他的博學遠超於我,他的理性近乎某種冷漠。我甚至可以從中讀出自己的卑微和可笑。這不是一個特別讓人愉快的經歷,但這也並不妨礙我對他的欣賞和崇拜。這近乎是一種本能,更像是一種盲目的崇拜,但我知道我經歷了什麼,以及從他身上我注意到的東西,關於自己的弱小的方面。這是一筆對我後來,乃至現在都影響至關重要的事情。當然,這一切我羞於承認,這是第一反應,因為自己的弱小、卑微、怯懦,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不曾經歷過而羞愧。

是的,這樣的人肯定能夠給予我幫助,甚至給予我很大的幫助。但是,那時候的我並不理解這一些。我甚至會覺得他冷酷無情。現在想來,卻是另一回事了。我漸漸地能夠理解當時他的那種感受了。這不是冷漠,這不是過於理性,而是向下降維的方式去幫助我。可惜的是,那時候的我想要的只是答案,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過程。

現在,也經常會有一些朋友問我一些問題。在我看來,並不是問題的問題。當然,我竭盡全力,知無不言,但效果可想而知,並不理想。後來,我發現問題並不全然在我,這有點像小孩子問你長大後的感覺,然後你說了一大堆,煩惱的,開心的,關於物質的,關於社會的,我們應該都知道,這就是事實的一部分。但你覺得小孩子能夠理解這些嗎?他們會理解大人的孤獨,以及對生存狀態的擔憂,對未來的近乎絕望的心情,還有焦慮,長大的感覺並沒有小時候憧憬的那般。這些都是在說實話,在他們看來卻像極了謊言。也許多年後,他會明白這些,但顯然在他聽到答案的那一刻他已經不相信你了,甚至他會覺得你恐怕是瘋了。

其實,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絕大多數人問問題可能本身就不是奔著答案來的,也有這樣的人。他們需要的可能並不是你循循善誘的意見或者建議,而是希望從你的口中聽到相同的東西,希望得到你的認可。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會有需要得到認可,或者尊重的趨勢。但我們知道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經歷過就知道。但我們又不能這麼說,這麼說顯然會傷害到對方,哪怕你說的是真的,是真相。就像你對小孩子說,你長大了就知道,這就是一句沒用的廢話,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問,以及有這麼一個答案顯而易見。但他們想要的卻遠遠不止這些。

關於意見,其實還有這麼一件事情,它很常見,甚至很可能就在你我之間曾發生過。就是在你提意見的時候,別人也會要求你給建議。否則的話,意見更像是毫無意義的抱怨,是消極的,負能量的。但我們都知道,有一些意見可能當時壓根就解決不了,或者壓根就沒被重視,這很常見,甚至人們常常忽略這一點。但之所以會被忽略是不是說不重要呢?其實不是,更多的不過是每個人在乎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有可能忽略掉一些東西,一些在別人眼中不好卻也可能很重要,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卻不那麼重要的事情。

至於說給出建議,有時候並不是都能給建議。更多的,其實是提出意見,大家一起想辦法。但往往就會變成另一種模樣。即你提出的意見,好像就應該你給出建議。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說,如果你給不出建議那就是廢話。就事實而言,這並不是我們的事情。對方需要意見,我們給了,對方需要建議,我們暫時沒有,但這並不是說這個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是嗎?如果真心想要改變,或者是變好,我覺得它應該是另一個樣子。比如我給出意見,大家一起想辦法,或者說真正想要的改變的人應該多想想與之相關的一些事情,期間遇到的問題,挫折,以及嘗試過哪些改變,然後我們再來提出解決方案。但顯然,並不是誰都能夠接受這一點。

提意見是很容易得罪人的一件事情,提的意見不對,很容易被誤解為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斤斤計較,不識大體。至於提到了意見,對方也接納了這一點,那麼還有可能出現對方希望你給出建議,可是,你並沒有好的建議。這時候,對方會怎麼看你呢?多半也會覺得你太多事了,只知道抱怨不好的,卻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然而,我覺得我們始終應該記得一點,這是針對對方提出的意見,並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說或者不說。說,是為了對方好,不說,更像是藏著掖著為了自己好,不得罪人。這也是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為什麼沉默的原因。說不上是為了自己好,還是情商高,又或者覺得說了確實沒有解決方案。

說這麼,那麼意見有什麼用呢?對我們個人來說還真不見得有什麼用,畢竟如果自己想改變就應該行動起來。至於別人,如果都需要意見了,那其實對方有沒有行動過呢?如果行動過,那應該是問題才對,應該是尋求解決方案,以及自省才對。故,意見有什麼用呢?沒用。那值不值得說呢?得分人。願意改變的人,想改變的人,聽得進意見的人,他會自己重視,再不懂,他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只不過是幫助自己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至於說你在乎鏡子多一點,還是在乎鏡子裡的自己多一點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意見也好,建議也罷,若並非想改變,那就不要說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因為連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在乎,都沒有思考過,談想法,談意見,談建議,也不過是談談而已,無聊,無趣,還得罪人,還「傷感情」,並沒有什麼值得談的,不是嗎?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關於意見的禪,自省,自性,以及需要自己去行動。


謝丹儒

2019年9月於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Sssem0BJleJMoPMvUHp.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