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運氣使然,今天的主角應該是郁俊,而不是張躍賽。
對於承擔廣汽集團自主表現的廣汽乘用車而言,選擇2019年年中換將,或許是集團層面對於過去幾年傳祺品牌表現不佳的一種調整,而選擇名不見經傳的「老將」張躍賽接替郁俊擔任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
這或許是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廣汽傳祺需要渡過當時陷入的困境,換將則是換血的開始,另一方面,隨著廣汽新能源版塊的崛起,大有取代傳祺品牌成為廣汽自主牌面的意思,因此,傳祺品牌的重要性下降,選擇一名老成持重型的幹部前去穩定局勢即可。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老將張躍賽而言,這或許是最後的機會,由於此前的過於「低調」,業界都沒有張躍賽的詳細簡歷,只知道其1988年開始進入廣汽工作,以此推算,廣汽傳祺總經理今年已經工齡32年,年紀不小,仕途升遷的可能性不大,本次主政廣汽乘用車很有可能是其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
不知歲數的老將
2019年7月31日,廣汽集團召開幹部大會,對集團總部和部分投資企業領導幹部進行調整和交流輪崗。
其中郁俊的兩大主要職務:廣汽新能源董事長及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分別被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以及廣汽商貿總經理張躍賽取代。
馮興亞擔任廣新董事長無可厚非,業界普遍關注的還是張躍賽接收的廣汽傳祺。
關於張躍賽,百度百科的介紹極為簡略,只有一句話:「張躍賽,現任廣汽乘用車總經理。」
由於其簡歷並未對外公開,只能推算其資歷,例如前任總經理郁俊1966年生人,2016年時成為廣汽乘用車總經理,時年不到50歲,2019年郁俊53歲被張躍賽接替,業界普遍用「老將」來描述張躍賽,其年紀不可能低於54歲,根據描述,張躍賽1988年進入廣汽工作,至今已經32年,按照22歲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崗位的標準流程,張躍賽接替郁俊時才53歲,這不符合「老將」的描述。
更為可靠的情況應該是,張躍賽在1988年進入廣汽工作前就已經有其他工作經歷,根據坊間的消息,張躍賽至少是1963年生人,因此,今年至少57歲的張躍賽如果表現不俗,將有可能執掌完廣汽乘用車3年後圓滿退休,功成身退。
當然,這只是依點資訊方面的推測,畢竟此前張躍賽在廣汽集團當中並不拔尖,其32年的工作經歷,表現不溫不火:曾任廣汽本田企管部部長、廣汽豐田副工廠長、廣汽日野副總經理、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廣汽三菱黨委書記和執行副總經理,廣汽商貿黨委書記、董事長。
同樣與前任郁俊相比,張躍賽1988年進入廣汽,直到2016年擔任廣汽三菱執行副總,才第一次擔任項目公司一把手,「晚輩」郁俊在2006年就擔任廣州羊城汽車有限公司、廣州駿威客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業界普遍認為,如果不是郁俊在廣汽乘用車項目上的折戟,2018年8月才調任廣汽商貿擔保董事長的張躍賽,是不可能1年後就再次調任廣汽乘用車,這並不符合廣汽集團內部3年一調崗的節奏。
從張躍賽自身的經歷也可以看出,其2018年8月調任廣汽商貿擔任董事長一職,這是其在廣汽集團內部首個董事長職位,也是憑藉其2016年-2018年間主抓廣汽三菱項目頗有成就從而獲得的。
因此,鑒於此,張躍賽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接替郁俊去挽救頻頻下滑的廣汽傳祺品牌,而不是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親自挂帥。
這反映出,集團層面高管都不願意直接挑起拯救廣汽乘用車的重任,選擇更容易出成績的新能源板塊獲得政績則為穩妥,畢竟都簽了經理人制度的協議,收益與成績掛鉤。
為什麼會是張躍賽
「老將」張躍賽的難度大不大,自然是很大的,否則為何其他集體高管不來插手傳祺的管理?
曾幾何時,廣汽乘用車的傳祺品牌紅過太平洋彼岸,銷量快速增長,成為四大四小國有汽車集團當中最炙手可熱的自主品牌。
2017年廣汽傳祺銷量超過50萬,傳祺喊出了「2017超廣豐,2018超廣本」的口號。
在2018年初,廣汽傳祺制定了三年目標,2018年的基本銷量目標是60萬輛,挑戰目標是70萬輛,而在2020年計劃達到100萬輛。
如果計劃不變的話,今年廣汽乘用車的目標就是100萬輛,如今看來這明顯是不可能完成但是任務。
2019年廣汽傳祺的年度銷售目標是60萬輛,實際情況則是,剛剛過去的2019年里,廣汽傳祺只完成了384578輛的銷量,同比下滑28.14%,這數據還只是批發給經銷商的批發量,實際上牌數恐怕更為驚悚。
考慮到張躍賽只是半路接手,因此,2019年的表現和責任並不全在他身上,我們拆分成績單來看,張躍賽2019年8月1日正式接手前,2019年1-7月,廣汽乘用車累計銷量213543輛,平均月銷量30506輛,在張躍賽接手後,傳祺品牌銷售了171035輛,平均月銷量34207輛,月銷量有了4000+的提升,在2019年這樣的寒冬背景下,還是有效果的。
提升效果是明顯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張躍賽到任後,傳祺接連發布新車,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銷量,但是不得不說,張躍賽的今年表現算是可圈可點。畢竟當初廣汽三菱的爛攤子也是其收拾的。
業界對於張躍賽的風評也頗佳,認為其風格務實、雷厲風行。這樣的人才往往是容易得罪人的,因此,可見張躍賽三十二年廣汽集團職場才走到如今廣汽傳祺一把手的位置上,根據對其年齡的推算,結合廣汽集團高管的輪崗安排,這很有可能就是張躍賽的謝幕演出,深知業界注意力早已從傳統燃油向新能源轉移的當下,如何做好過氣品牌的工作,縱觀廣汽集團目前內部,也只有張躍賽有如此經驗。
因此,第一天宣布,第二天上任,這是廣汽集團管理層急切心情的寫照。
吹過的牛就讓它過去吧
對於自己2019年在廣汽傳祺的工作,張躍賽給了如下總結,「2019年,廣汽乘用車快速發展中的問題,很多已經得到解決,也有一些正在解決。2020年,我們有信心帶領合作夥伴一起,構建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金三角』關係,利用創新性的營銷服務模式,輕裝上陣,實現廣汽乘用車更高質量的發展。」
這裡說的,應該是那些早已失去信心的經銷商夥伴們,同時也可能是傳達來自集團層面的信號,廣汽集團希望的是傳祺輕裝上陣,默認推翻了此前2020年100萬輛的目標,這樣的任務壓給張躍賽也不切實際,依點資訊估計廣汽集團今年給張躍賽的任務大概會在40萬出頭。
如果張躍賽已經和廣汽傳祺的經銷商達成一定的共識,同時,傳祺工廠的製造工藝水準不會翻車,2020年廣汽傳祺憑藉換代GS4還是能有搏一搏的機會。
當然,今時不同往日,傳祺在原地踏步的時候,競品企業已經追了上,GS4獨樹一幟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還,如何實現鶴立雞群,這不光是張躍賽的問題,更應該是廣汽集團內部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第一代創始人吳松創下的基業和品牌效應早已被接班人郁俊揮霍一空,老將張躍賽很有可能就像一汽豐田前執副姜軍那樣的老將殿後,通過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手段,重整渠道的關係,打通亂象,最後自己揮一揮衣袖,功成身退。
好在廣汽新能源板塊的崛起,分擔了來自集團層面的壓力,廣汽傳祺也能夠緩一口氣,輕裝上陣。
無論如何,從年紀上來說,張躍賽已經是到了職業生涯的頂點,把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留在最後,或許是對老將最好的獎勵,希望2020年,廣汽傳祺不要令人失望,給老將留一些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