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學習差,沒辦法」,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兒走紅,網友:平衡了

2021-05-24   貝貝豆育兒課堂

原標題:「天生學習差,沒辦法」,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兒走紅,網友:平衡了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段訪談,讓北大教授丁延慶走進大眾的視野中。

丁延慶,何許人也?

他不光是北大的一名教授,更是六歲時可以背誦新華字典的神童。長大後北大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圍繞在他身上的光環,足以讓無數人汗顏。

在我們的固有認知里,學霸的孩子一定是人中龍鳳。但是,丁教授在訪談中卻吐槽自己的女兒,「天生學習差」,如此言論,讓網友大感意外的同時,也平衡了不少。

「天生學習差,沒辦法」,北大副教授吐槽女兒走紅,網友:平衡了‍

前段時間,北大教授丁延慶在採訪中的一段對話走紅,面對記者的提問,丁延慶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時遇到的無奈。

記者:您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小孩嗎?

丁教授坦然回答道:

完全接受,必須接受,認清這一點,對誰都好。

這是並不是丁教授的最初想法,其實更多的是被女兒學習「折磨」的無奈之舉。丁教授表示,一開始,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孩子的成績會這麼差,畢竟自己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和妻子兩人都是北大的高材生。

可慢慢地丁教授也想通了,他覺得孩子的教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天才,與其抱怨孩子的成績不好,倒不如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最後,丁教授笑著說:

我是農民的兒子,卻成為了學霸;她是學霸的孩子,卻成為了學渣。

這是天道,沒有辦法。

接受孩子學習差的現實,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為人父母的智慧

即使身披無數亮閃閃的頭銜,一旦回歸到家庭,他依舊是一位普通的父親,面對孩子的學業,也曾做過無數的努力,但是依舊無法阻擋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名學渣。

可在現實生活中,能像丁教授這樣接受孩子學習差的父母並不在多數。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成為優秀的人。

可每年能夠考上好大學的人還是屈指可數。

每年全國參加高考的學子,大概在1000萬左右,能考進一本的孩子,大約只占6%;進入211大學,是成績靠前的2.14%;而能考如夢寐以求的985,只有少得可憐的0.79%。

這也就意味著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做好了去這些頂級高校的準備,如果父母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抱有過多的期待,反而會錯過孩子更多的優點。

丁教授的坦誠,值得父母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佳,家長不妨試著這麼做

【方法一】:學會接受失敗

學習成績很重要,可客觀看待學習成績也同樣重要。

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的看待孩子的成績,會降低孩子學習動力。因此,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家長不要灰心喪氣,更不能指責批評,甚至抱怨嘲諷孩子。

考試失利,不光給父母帶來負面的情緒,孩子亦是如此

當孩子拿著一份糟糕的成績單給自己時,家長要冷靜下來,並接納這一實際情況,鼓勵孩子接受不理想的成績。

媽媽可以試著這樣說孩子:

你今天看起來很不高興,如果我考砸了,也會和你一樣難過。可是,如論怎樣沮喪,也不能讓成績變得更好,我們應該想想到底應該怎麼做?

【方法二】:題目難度上升

學習成績與孩子的智商、能力,學習動力等因素有關。

北大教授丁延慶,其自身的學識和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女兒的成績卻依舊平庸,這一點就是很好地說明,孩子們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孩子的能力外,我們還需要客觀承認,現在的學習內容,比父母當年所學習的知識,難度增加了不少。想要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僅僅要求孩子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好,更有許多活題,甚至是怪題,對孩子們的綜合能力應用,也是不小的挑戰。

【方法三】學會轉換

當孩子深陷與糟糕情緒中,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視線,嘗試這樣說:

這次數學成績的確不太理想,但是語文進步不小,寶貝,加油!口頭的鼓勵雖然重要,實際行動起來才是關鍵。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看看背後扣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對症下藥,找到孩子丟分的癥結所在,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寫在最後

我們的孩子,如同一顆種子,有不同的成熟期。有的種子,很快就能開出無比絢爛的花朵;可是一些種子卻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生根發芽,讓我們從內心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終究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