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莫斯科人在排隊買日用品
蘇聯其領域橫跨歐亞大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地球上生命里的74年中創造了無數輝煌。曾經戰勝了在歐洲不可一世的德國納粹,在多個領域保持科技領先,被邱吉爾稱為強大的北極熊。
現在去探討蘇聯的歷史,不得不為其成就側目,也會為其忽然倒塌遺憾。說道蘇聯的解體,很多人會被曾經的定論影響,那就是美蘇爭霸拖垮了蘇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思考,蘇聯長達70餘年所創造的財富去哪了?大國之間的冷戰中什麼因素是壓倒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一個利字道盡了其中玄機。
1、 美蘇金融戰之貨幣優勢
美元是美國貨幣戰爭的子彈
美蘇冷戰期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需要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兩個陣營的站隊問題。美國一方的盟友以美元為國際貨幣,蘇聯一方以盧布為國際貨幣。從經濟實力對比來看,美國為首的陣營在相對開放的市場中經濟技術共享;蘇聯陣營方面大多數是相對落後的國家,蘇聯援助的發展模式受到了制約。
蘇聯陣營要想獲得歐美先進技術,他就不得不通過換取美元形式來購買,蘇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天然氣就是其吸收外匯的主要形式。只要蘇聯採取資源出口,那麼他就必然落入美元圈套。
因為一切的根源是,美元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而掌握美元供給的是美國印鈔廠。
蘇聯國土遼闊,擁有著龐大數量的石油資源,但是其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其開採石油的成本要高於其他地區。
美國同樣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工業需求大大提升的背景下,美國石油工業發展迅速。當時世界先進的開採技術被美國掌握,蘇聯要想取得該技術就必須用美元進口,這個背景下蘇聯人舉債進口技術。(美國有這麼好心?尤其是爭霸期間?)
當這一切布局結束,美國人開始利用其強大的金融實力,狙擊蘇聯!利用美元收縮的形式壓低石油價格,結果就是蘇聯的出口換匯能力向下,而擁有外債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資源。(價格5美元一桶和價格3美元一桶,油還是那個油,價格縮水)
美國人準備好的口袋,一旦裝進去那麼等待的命運只能是被收!
更糟糕的是,蘇聯被拖進了阿富汗戰爭!無論是金融戰,還是真刀實槍的戰爭,都是財富的絞肉機。傳導到蘇聯境內,老百姓的生活異常艱難!在這個背景下美國的文化輸出開始發力,一個經濟繁榮、生活富足的美國形象湧入蘇聯人眼帘。
而主導這一切的是美元的強勢貨幣地位,蘇聯的盧布顏面盡失!
2、 失敗的體制改革
蘇聯女兵
蘇聯經濟被美國狙擊的同時,一個迷茫的領導人戈巴契夫上台了。這位新的領導人想用自己的魅力去化解經濟難題,主動向美國人示好來扭轉局勢。為了表示誠意,他下令解散華約、放鬆政黨權利,最後把強大的蘇聯順手解體。
美國人為了實現部分諾言,說服當時的主要經濟體購買蘇聯石油,另一方面繼續打壓石油價格,蘇聯人在溫柔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因為其出口的資源價格大跌。
戈巴契夫政府財政赤字開始擴大,為了緩解經濟矛盾,蘇聯選擇超量發行盧布。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清楚,一旦政府進入無錨印鈔,就必然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財富縮水再一次動搖了蘇聯人的信仰。美元就是在這種情況中被老百姓接納,堅挺的價格和強大的信譽成為了其天然保障。大家紛紛把家中的現金資產兌換成美元,渠道麼有黑市有官價,當然官方兌換老百姓很難,黑市是他們的主要渠道。
美國財團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大量的盧布籌碼,大家不要天真的以為美國拯救蘇老百姓,他們等待的是最後一擊。
內憂外患中,戈巴契夫下台,蘇聯解體。
解體後的俄羅斯,承接了大量的蘇聯遺產。自由經濟薰陶下的俄羅斯人放棄了理性,他們急於否定一切蘇聯時期的體制,盲目的相信只有自由經濟才是最科學的。這個背景下他們把所有計劃經濟政府機構解散,一個完全開放甚至開放過了頭的俄羅斯出現在世人面前。
金融領域的放開,等於給了美國財團一條通向屠殺的道路。熟悉計劃經濟的俄羅斯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金融市場的利弊,其財富就已經被美國人洗劫一空。
3、 國企私有化埋下的禍根
一場金融暗戰
葉爾欽執政後的俄羅斯,為了維持新政府的開支,不得不向西方借債。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舉雙手歡迎,為俄羅斯新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條件是把大量的國有資產私有化。在自由經濟體,國有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障礙!葉爾欽答應了,而且答應的很徹底!
俄羅斯國企私有化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實施了,政策下達了但是誰也不知道怎麼劃分,經過探討後他們來了個雨露均沾策略。什麼意思呢?就是把蘇聯遺留下來的所以企業,按照1.49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分配一萬盧布。作為遺產的繼承者,俄羅斯每個公民需要支付25盧布就可以得到"私有化券"。該券不記名不掛失,可轉讓可兌換。
這個政策使俄羅斯人歡天喜地,人民普遍認為共產主義喊了那麼多年,拿到私有券這天才是真正到來。俄羅斯人民開始了舉國歡慶,大街上充滿了喝多伏特加人的興奮宣洩,而此時美國財團開始悄悄的發動攻勢。等一切結束的時候,俄羅斯人民才發現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真正繼承蘇聯遺產的是美國人。
擁有大量盧布籌碼的國際財團,開始大面積拋售盧布,這個操作直接引發了盧布劇烈貶值。蘇聯解體之前盧布和美元的匯率是1:1.5,過了很短的時間匯率變成了1:100,也就是說俄羅斯人民得到的"私有券"縮水到了100美元。當人們意識到盧布的"真實"情況後,引起了全民換美元的高潮,盧布徹底崩潰!
蘇聯遺產被這樣完美狙擊,剩下還沒來得及瓜分的國企,總價值高達1.5萬億盧布的資產,國際金融財團經過一番騰挪,現在需要購買僅僅需要1000億美元。
蘇聯解體的利益,徹底被各方資金瓜分,付出的代價卻大打折扣。
結語,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才是美國金融戰中百戰不殆的核心秘密。就像一首歌唱的一樣,你眼中的白是什麼白?你眼中的黑又是什麼黑?撥雲見霧,蘇聯敗在了金融戰、貨幣戰。
思考,美元會一直強勢下去嗎?他會對未來的經濟有什麼影響?歡迎大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