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乾淨的東西原來這麼髒!做到這幾點,孩子少生病

2019-10-11     熊貓兒科

過敏大概是現代孩子最基本的「文明病」,而現在人外食居多,假日商場百貨更是人滿為患,公共場所里,到處是細菌的溫床!

有些你覺得乾淨的地方其實髒的很

公廁到底有多「髒」?

相信很長帶孩子上完商場、餐廳或公園裡的公廁,都要用洗手液仔細洗手,洗完手再用烘乾機吹乾...生怕不幹凈,傳染疾病。

然而這些常用的「消毒殺菌」洗手法,真的能讓孩子遠離病菌嗎?恐怕你要失望了。

1、洗手液:細菌超標上千倍

你知道嗎?一些公共衛生間裡提供洗手液,並不具有殺菌效果,相反是細菌的溫床

央視記者曾對北京很多商場和餐廳的衛生間進行了採樣,結果實驗發現:多公共場所的洗手液細菌超標竟然達到10000倍以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副主任技師李濤表示:

「如果用這麼髒的洗手液洗手,輕的話會對手上的創面產生化膿感染;嚴重的話會產生敗血症、菌血症、菌毒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

2、烘乾機:越吹越髒

烘乾機是節約紙張保護資源的很好替代品,但究竟是不是乾淨健康呢?

國外研究人員做了一個試驗

把一個乾淨的底盤放進公共洗手間的一個烘乾機里,放進去了三分鐘,然後去做細菌培養,短短48小時,培養皿里瘋狂生長出來這些東西:

這些烘乾機中有克雷伯氏菌,可能會引起發熱、噁心、嘔吐;有陰溝腸桿菌,可能導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

他們甚至在一個洗手間的烘乾機上發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如果手上有傷口又恰好用了這個烘乾機,非常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皮膚感染。

有人專門比較了公共洗手間的紙巾、暖風乾燥機和噴氣式乾燥機(純靠風力吹乾手的那種)到底哪個更衛生一些。

結果發現,紙巾是最乾淨的

3、公共馬桶:傳播這些病病菌

雖然大家都已經知道,使用用公共馬桶不會染性病,但公共馬桶可能傳播其它疾病,馬桶圈會存在如下病菌:

諾如病毒——可引起腹瀉;

大腸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可引起腹瀉;

痢疾桿菌——可引起細菌性痢疾;

皮膚病——如膿皰瘡、體股癬、丘疹等。

因此相比於馬桶,蹲坑可以避免與馬桶圈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致病菌的傳播幾率。

4、免洗洗手液:不如洗手

有些看似人性化的公廁會有免洗洗手液,很受帶娃的家長青睞,但熊貓君不推薦用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免洗洗手液含有殺菌(醇類為主)和護膚成分,但由於裡面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刺激性,儘管含有護膚成分,但還是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反應

如何「安全」上公廁?

雖然公廁的衛生狀況實在堪憂,但出門在外,不可能讓娃憋全程,如何儘可能減少公廁帶來的「傷害」呢?

熊貓君給大家提幾個建議,供參考:

1、上公廁正確洗手姿勢

一般來說,洗手的話,用流動水沖洗,最好用香皂,然後用乾淨紙巾擦乾。

如果沒有香皂,那就只用清水沖洗,最好沖40~60秒,沖完後再用乾淨紙巾擦乾!

2、坐便一定要墊紙

當然儘量選擇蹲坑,如遇坐便器,可以用消毒紙巾擦擦再用,或使用一次性馬桶墊,也可以鋪一圈紙在馬桶墊上,總之不要直接接觸「污漬」

3、不要中途沖廁所

因為各類致病菌還可能存在於沖馬桶時濺起的水滴中。中途沖廁所,這些水滴就有可能經由陰道、肛門和尿道進入體內。

所以,如廁完畢、蓋上馬桶蓋再沖水

另外,可以帶上一疊自粘便簽,遇到自動沖水的感應裝置,把開關擋住。如果忘帶,可以用手把它罩住,直到孩子上完廁所離開。

4、使用殘疾人衛生間

孩子3歲左右就會產生性別意識,這時最好不要帶孩子去異性衛生間,如果是異性父母帶的話,可以去殘疾人衛生間,最好不要讓娃就地解決!

帶著孩子更要講公德,這樣才能為TA們做好示範。

摸過公共場所這幾樣東西,快洗手

菜單

到底有多少人摸過,前一個人有沒有感冒,或是店員用不潔的抹布擦過,其實真的不知道,而且應該沒有定期消毒吧!

餐桌上附的調味料罐

鹽罐、胡椒粉,蕃茄醬…,吃飯總少不了加點料,店家要固定清潔每一個瓶子,其實應該很難。

飲料上的裝飾品

櫻桃、檸檬片,這些可能都藏有大腸桿菌,建議不要配著吃。

賣場手推車

賣場手推車的細菌含量,只少於洗手間…!千萬別讓孩子坐在裡面然後又吃東西!

手扶梯把手、電梯按鍵

這二個看不見的細菌傳染力是最快的。尤其是密閉的電梯內。


建議父母只要外出,身上準備消毒酒精、濕紙巾,最好改掉孩子吃手的習慣。

最後,點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孩子總生病可能就是這些原因!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熊貓兒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W_Qu20BMH2_cNUgrQ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