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閨蜜跟我犯愁: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可話還說不利索,能上嗎?受到排斥怎麼辦?
我笑她有點杞人憂天:至少還有半年呢,孩子成長比你想像中快。
育兒
不過,也難怪她這麼焦慮。上幼兒園,是小朋友們很重要的人生階段之一。這是ta們離開家庭庇護,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融入社會。
怎麼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園呢?熊貓君來支招。
重點教會孩子 說這幾句話
入園
什麼都教結果可能就是什麼都記不住。教會寶寶這幾句話,就可避免很多寶寶在幼兒園遇到的問題啦。
1、老師,我要上廁所!
孩子剛入園,難免會因焦慮或者不適應而尿褲子。家長一定要教孩子主動表達自己想尿尿的想法,遇到問題知道怎麼辦。
2、老師,我餓/不餓,想吃/不吃點東西!
幼兒園的飯菜都是標準化的,老師也傾向於鼓勵孩子吃完以保證營養均衡。
但!是!如果孩子真吃不了,請鼓勵ta正確表達!而餓了時,也要教孩子及時告訴老師。(幼兒園一般都會提供小點心)
3、老師,我尿褲子了,您幫我換褲子好嗎?
孩子自理能力再強,玩的入神也可能會尿了褲子!別小看小寶貝的羞恥心,ta們常常會因害羞不敢告訴老師。
濕漉漉的褲子很容易讓孩子生病,所以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小朋友控制不住尿褲子很正常,但要找老師換褲子哦!
育兒
4、老師,我不舒服!
教會孩子當不舒服時,及時跟老師反饋,不要耽誤了病情。
可以讓孩子說具體點比如是肚子痛、頭痛還是哪裡痛。告訴孩子,老師會代替媽媽幫助你的!
5、你不可以打我,不然我會告訴媽媽的!
要教孩子威懾老師,讓老師不敢輕易打他。
有些老師認為幼兒還很小,很多事情很快就會忘記或是告誡他不要告訴父母就可以,所以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把學校里的事情,哪怕是負面的,也要告訴爸媽。
提前培養孩子30個好習慣
育兒
明年入園的小朋友,現在就可以開始潛移默化培養這30個好習慣:
1.自己用小勺吃飯,儘量不灑飯菜。
2.喜歡吃菜和多種食物,不挑食。
3.吃飯時不磨蹭,不邊吃邊玩。
4.自己會剝水果皮,能剔除果核。
5.自己用杯子喝水,儘量不灑身上。
6.知道口渴時要喝水,並能告訴成人。
7.會自己穿簡單的衣服。
8.會自己洗手,把吃飯前、如廁後洗手當習慣。
9.不拖鼻涕,會用手絹或手紙擦鼻涕。
10.會自己大小便,大小便時能主動尋求成人的幫助。
11.便前會自己解褲子,便後提褲子。
12.會換穿拖鞋,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固定的位置。
13.每天能按時睡眠,按時起床,有午睡的習慣。
14.能聽懂成人的生活指導。
15.身體不舒服時,能向成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16.能說出自己的姓名、性別和年齡。
17.能說出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或電話號碼。
18.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
19.不怕陌生人,不接受陌生人東西。
20.能較靈活地爬行,能在墊子上隨意翻滾。
21.會自然地走、跑、跳,會上下樓梯。
22.會稱呼長輩,會使用「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
23.能自己獨立玩兒玩具,玩兒完後能把玩具整理好。
24.喜歡聽故事,能聽懂故事大意。
25.喜歡和小夥伴一起遊戲。
26.能認識幾種常見的標誌。
27.喜歡聽音樂,能學唱簡單的歌曲。
28.能認識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並說出其名稱。
29.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30.願意做自己能做的事
小貼士:在培養寶寶習慣過程中,家長絕對不能心急。急於求成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多去有意識地與寶寶溝通和交流,哪怕沒有回應也不要緊。
最晚三歲必須入園嗎?
入園
3歲到4歲是合適年齡
從兒童發展角度來看,3歲是孩子做好充足準備的年齡。
但不一定是入園的最佳年齡:
有的孩子可能兩歲半已經具備入園條件,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就可以入園。
同樣,如果三歲的孩子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都相對較差的話,也不適合入園。
還記得《媽媽是超人第二季》中,馬雅舒的女兒雖然是滿3歲入園的,但由於完全沒有自理能力,自己穿衣、上廁所、吃飯這幾樣統統都不會,而且也無法和小朋友交流,就收到了退園的建議。
總的來說,寶寶能用語言表達需求,具備良好的自理能力,以及萌發出結交小夥伴的意識,這樣的孩子才算具備比較充足的入園條件。
入園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根據寶寶的自身條件做出綜合的評判哦。
幼兒園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
再好的名校也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
即便成功入園,我們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是滲透力最強的教育,家庭對孩子習慣養成至關重要。
所以,請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幾年,給予ta們足夠的安全感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愛,讓ta們將來,有足夠的能量獨擋一面,勇敢面對未來。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