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會越跑「老」嗎?

2020-05-05   全民跑步



有人跑步越跑越健康,越跑越年輕;而有人卻越跑「老」了,為什麼?關鍵在於這個度!


撰文/默默、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如今自媒體時代,各行各業,各門各派都紛紛在各媒體平台上發表著自己的「一家之言」,有的有理有據,有的真假難辨。

這不,前幾天小編的一個朋友發來一段視頻問我,這說的真的假的。視頻標題是:每天運動超過2小時就會老得更快,這是真的麼?

在視頻中,這位女士解說到:一般情況有氧運動進行到1個半小時,消耗的就不僅是脂肪,還有蛋白質。運動時間越長,消耗蛋白質來供能的比例會越高。高強度運動超過2小時會導致肌肉蛋白流失,加速氧化,老得更快。對大部分人而言,以減脂或鍛鍊為目的的運動,保持40-60分鐘足夠了。


小編查了一下,這段視頻來源於某音一個擁有上百萬粉絲,自稱為「國際認證芳療師」的用戶,該視頻還獲得了2萬多點贊,可視頻的內容卻引起很多網友的質疑。小編的朋友也說:有氧運動多了就會消耗蛋白質,讓人變老,到底真的假的?可自己跑步常常會跑上一兩個小時。

估計很多跑友也是這樣,堅持跑步是保持健康和狀態的不二法則,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跑友越跑越健康,越跑越「年輕」;而有的人卻越跑「老」了,身體和精神狀態似乎不如從前。

這是一種偶然?還是確實如視頻中所說的運動多了導致肌肉流失了?還是因為其它原因?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跑步到底是讓人變老還是變年輕?



有氧運動超過一個半小時,就會消耗蛋白質?


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得到科學嚴謹的答案,小編特意請教了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學士、碩士,體育管理博士石春健老師。


石老師解釋說:「有氧運動,比如跑步中的能量來源主要是糖和脂肪,蛋白質的供能非常低,不超過5%。為什麼有些超馬選手,可以去跑100多公里,甚至300多公里的超長比賽,因為他們在日常有氧跑步鍛鍊中,練就了高效地糖原儲備和脂肪轉化供能的能力。

如果說僅靠脂肪燃燒來供能的話,我們身體里的脂肪數量,跑20個馬拉松都沒有問題。如果按她這個說法,15公里的有氧就開始掉肌肉,那跑超級跑者,是不是跑完300多公里,就剩骨頭了呢?」


那麼,很多人擔心跑步會掉肌肉,因而對跑步心生畏懼。

石老師說:「大可不必過於擔心。一個運動員通常需要補充蛋白質的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2-2g。長跑運動員補充的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g。

因此,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通常每日需要補充90克蛋白質就夠。這通過食補很容易達到。我們喝的牛奶,吃的肉蛋奶都有蛋白質。不管是健身跑,還是月跑量200-300公里的人,只要訓練安排科學,飲食結構均衡,都不存在跑步掉肌肉的情況。」



為什麼有些人會越跑越老?

既然跑步不會掉肌肉,那麼為什麼還有些人越跑越老呢?石老師說:「因為他們跑量太大或強度太大。」

石老師繼續解釋道:「如果運動時間太長,有氧代謝在能量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自由基,這個代謝產物像汽車燃油過程中產生尾氣一樣。你跑時間越長,尾氣越多,你需要越多時間恢復。如果你沒足夠時間恢復,長期以往,尾氣堆積在身體里對身體不好。」



那麼自由基到底是什麼呢?自由基(Free radical,FRs),又稱游離基,指外層軌道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基團、離子、原子或分子 ;自由基化學性質活潑,具有強氧化性,可奪取正常細胞和組織的電子,從而損害細胞和機體組織。

「沒有有效恢復,進而產生自由基、皮質醇這些代謝產物,會造成人體細胞合成的一些障礙,讓人顯得衰老。而不是由於跑步使用了大量蛋白質供能造成的衰老。」石老師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器官的重要物質,所以不可能使用大量的蛋白質供能。因為輪不到它供能時,大腦就已經讓運動能力開始往下掉了。


像全馬『撞牆』一樣,是人體儲存的糖原消耗殆盡,而脂肪還沒來得及成為主要能量來源時的反映。如果蛋白質能參與大量的功能,我們只要有能量怎麼會撞牆呢?所謂的『撞牆』,不就是能量供應不足了嗎?」


因此可見,運動時間並非越長越好。在如今的跑圈,很多跑友熱衷於跑得更快更遠,所以每天動不動就跑上個二三十公里,月跑量能達到六七百,甚至上千公里。看著確實非常的勤奮和勵志。

然而凡事還都得講究一個「度」,否則往往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和效果。我們常說,「過猶不及」,跑步也不例外。我們常說,跑步要適度。這個「度」,在石老師看來,當然也因人而異。

她用了一個深入淺出的類比來闡述,「一般在我指導的學員中,我是按時間,而不是公里數讓他們跑長距離。比如同樣是32公里,像達子可能2小時左右就跑完了,這是他的長距離。

但像一些全馬在5小時左右的人,他去跑一個長距離可能跑三個多,甚至四個小時。那同樣是32公里,這些人消耗會非常大。對他們來說,運動時長肯定不能太長。」


石老師又講到:「在很多經典的馬拉松書籍里,也是這麼寫的——長距離時間不宜超過兩個半小時。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按時間跑,他聽說別人拉LSD 32公里,他也要去拉一個32公里,別人兩個半小時跑完,他可能三個半小時跑完,那他的效率會低很多。」

所以,想跑出有效的長距離,別人可能是32公里,而你或許只是26公里,因為後面越跑越慢,甚至跑跑走走,訓練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還不如在有限的體能內,完成有效的訓練,讓訓練效果最大化。

所以我們常說,科學的跑步訓練需要數量,但更要注重質量。



對大部分人而言,以減脂或鍛鍊為目的的跑步,保持40-60分鐘足夠了。

雖然視頻中的觀點不乏片面,但其中也有一點是值得肯定。那就是:對大部分人而言,以減脂或鍛鍊為目的的運動,保持40-60分鐘足夠了。

石老師補充到:「我們如果按照馬拉松這種訓練方式,每次是必須要超過60分鐘的,你在60分鐘以下,耐力鍛鍊是有限的。耐力鍛鍊要求你跑時間長一些,次數多一些,跑量要維持在一定的程度。這個量已經超過了對健身的要求。而如果僅從健身的要求,40到60分鐘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壯志雄心非要在馬拉松賽道上實現破3的夙願,只想讓運動融入生活,成為彼此陪伴的最佳方式,那每天能堅持40-60分鐘的運動,就是非常值得欽佩的習慣了。

也正是這種長期堅持跑步的良好習慣,讓很多人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很多。而其中的內在原因在於,跑步能夠修複線粒體,從而讓細胞像年輕時那樣工作,從而影響到各個方面:

比如減少心臟疾病,減少骨質流失,降低患糖尿病幾率,減緩大腦萎縮;跑步還能夠讓主動脈更有彈性,讓心臟變得更年輕,讓肌肉和骨骼會變得強勁有力,而這些都是你保持年輕的必要組成部分。

互動 :所以,你跑步多少年了,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改變?是不是比同齡人看起來更年輕了呢?



到這裡,來跑步打卡,來評論跑圈,來學習跑步技術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