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清華教授上網課,精神狀態超棒:堅持晨跑40年

2020-02-25   全民跑步




我們堅持跑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能有一個良好的身體來支撐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撰文/橙橙

編輯/小葉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昨天,一條清華老教授開直播網上授課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位清華教授名叫張禮,今年95歲,是清華大學年齡最長的老師。由於疫情還沒有結束,95歲的張禮教授利用網絡以在線直播的方式給學生們上課。



儘管已經95歲高齡,但他講課的內容都很前沿,而且精神狀態極佳,思維敏捷,很難讓人相信他竟然已經年過9旬了。


為什麼張禮教授能夠在如此高齡還保持著這樣好的狀態呢?原因在於他堅持多年的鍛鍊。


從1977年開始,張禮教授就開始堅持晨跑,一直堅持到90歲,堅持了將近40年。「跑完步,有些沒想清楚的學術問題就有思路了。」後來,他在醫生的建議下,將晨跑的習慣改為繞著大禮堂快走。


正是張禮教授幾十年堅持如一日的鍛鍊,才讓他能夠一直保持很好的精神。



我們為什麼要堅持鍛鍊,張禮教授用親身行動告訴我們:是為了能有一個良好的身體來支撐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經常有人問張禮教授,已經從教70餘年,還要教多久?他說,只要一想起還要上課,自己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如果有一天,腦子不行了,看不懂,也講不懂,那我就投降。可沒到那一步,我絕不放棄。」


是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是他能夠堅持這麼久的原因,而要想在教育事業上奮鬥終身,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張禮教授深知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體育是清華學子的必修課。


像張禮老教授這樣堅持鍛鍊的一代大家並不在少數,比如84歲還堅持在防疫第一線的鐘南山。



80多歲還能保持這樣的精神狀態,這得益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運動。


鍾南山從小就喜歡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有涉獵。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讀書期間,他參加學校運動會曾創下幾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1959年,他採訪時透露,自己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他年輕的時候,舉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臥推可以達到70公斤。不信,看看這肌肉!


後來,畢業參加了工作,鍾南山也一直堅持著運動。在工作繁忙之餘,他會每周抽出三四天時間鍛鍊,每次40分鐘到50分鐘。他的訓練表也非常緊湊:


跑步25分鐘左右,鍛鍊下肢和內臟;

做槓上撐,一口氣20個;

一口氣10個引體向上以及仰臥起坐,鍛鍊上肢力量;

一兩周全家還會出去游泳一次。



就算是這幾年,年紀大了,鍾南山也會偶爾跑個5公里,他非常推崇慢跑保持健康。據說,在他的家庭健身房中,跑步機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鍾南山還表示,自己對馬拉松項目也非常了解和關注。「我自己沒有跑過全程或者半程馬拉松,不過經常會跑5公里。」


「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運動,使得鍾南山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從而一直奮戰在一線。


比如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


去年的廣州馬拉松,52歲的施一公以1小時39分鐘20秒的成績,完成了半程組項目,平均配速4分42秒。


去年的杭州馬拉松,施一公也參加的是半程項目,最終還跑出了1小時51分45秒的成績。當時,有記者嘗試跟著他跑了一會兒,最後選擇了放棄:"他前兩公里跑進5分以內,速度太快了!"


跑步是施一公最大的業餘愛好,平均每周他都要跑二、三十公里。」跑完心情特別好、精力更加充沛。」


施一公跟跑步結緣還要追溯到讀初三那年參加校運會。當時他意外地報了1500米長跑,結果跑了倒數第一。他非常懊惱,從那以後,他開始練習跑步,經過一年多的鍛鍊,成績得到顯著提升,800米可以跑進2分20秒以內。


後來在清華大學的新生運動會上,施一公報了3000米競走,拿了第一名。這大大激發了他對競走和中長跑運動的興趣,後來還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


「跑步讓人有更充沛的體力,有的人以為,花了很多時間(鍛鍊)學習效率會降低,實際上,如果跑步方法得當,能調整你的能量級別,心臟機能和肺活量增強,供血充足、思維敏捷。」因為熱愛健康,讓施一公充滿了活力。


比如水稻專家袁隆平。



元旦的時候,90歲的袁隆平寄語年輕人:要注意身體,2020年要多運動,身體才會好。


袁隆平在採訪時表示,自己年輕的時候是游泳健將,是武漢市的第一名。他還表示現在這些年輕人,可能都游不過他。


是的。袁隆平的體育確實也很厲害。


游泳是袁隆平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每年,湖南農科院舉行游泳比賽,袁隆平都能戰勝小伙子們,當仁不讓地成為游泳冠軍。他曾連續三年拿了短池50米的冠軍。



袁隆平還喜歡打排球。每天下午5點,都去小院子裡和老人們打球,攔網、接球,時不時還能給對方來個扣球,排球場上的袁隆平依舊童心未泯。


此外,他還喜歡做廣播體操。無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每天清晨7點半左右,他都會精神抖擻、一招一式地在院子裡做廣播體操。


「鍛鍊可增強體質,身體好才能更好地做科研。」堅持鍛鍊身體,不僅讓袁隆平擁有好的身體狀況,還讓他的心理年輕也非常年輕。他說自己90歲,是真正的90後。


在95歲清華教授的新聞評論下,我看到這樣一條:這真的是人生贏家,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絕頂的頭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給別人帶去價值和幫助。


鍾南山,袁隆平,施一公,莫不如是。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或許沒有絕頂的頭腦,但至少,我們可以堅持跑步,堅持運動,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說給別人帶去多少價值和幫助,至少不給家人和社會添麻煩。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