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哈爾濱,陽光落在索非亞教堂頂上,一群鴿子在陽光下盤旋。
索菲亞教堂:原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時尚旅遊
哈爾濱大娘們也在紅腸店門口排起了長隊,七嘴八舌地聊起來。
「這家排隊人老多了,這回兒子從外地回來,他就愛吃這家的,還有他家炸丸子也特香。」
「我以前在秋林買,離家近,這兩年老伴身體不好吃東西也挑,非要吃這家的。」
望不到頭的排隊買紅腸隊伍*微博
在大娘們看來,到底誰家的紅腸更正宗不重要,重要的是家裡人愛吃。尤其是蒜味兒重,肥肉粒多的紅腸更是哈爾濱爺們兒的心頭愛,因為適合下酒。
紅腸斜刀切成兩三毫米厚的薄片,白嫩的肥肉丁像大理石花紋均勻分布在每一片中,這是在紅色的瘦肉中顯眼的部分,也是最有吃頭的一塊,外層一小圈燻烤得棗紅色焦脆的腸衣包裹著,肥而不膩。
*搜狐
再倒一杯哈爾濱啤酒,一口啤酒一片紅腸,有酒有肉,有蒜味兒和麥芽香。
這是哈爾濱人有滋有味兒的忙裡偷閒時光,也是曾經俄國人帶來的味道。
*微博
1
百年前,轟隆隆的火車沿著中東鐵路從莫斯科駛入哈爾濱。
20世紀初停靠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站的旅客*鴿子飛吧
這火車載著一批聰明的俄國商人,他們吃西餐,愛喝啤酒,也帶來了牛肉牛奶,還有圓白菜、土豆、番茄這些食物。
為了讓越來越多乘火車而來的俄國人吃上家鄉食物,一家家西餐廳在哈爾濱開起來,外國人常去,有錢人家的貴族子弟也去嘗鮮,也想試試洋人的俄餐。
裝飾精緻的俄式西餐廳*微博
冷盤沙拉、例湯、黑麵包先上桌,這是主菜前的必備鋪墊。
土豆、胡蘿蔔、豌豆在濃濃的蛋黃醬的包裹下,紅綠黃交疊的一小堆擺在大盤子的一角,最上面還鄭重其事地放一小勺魚子醬。擺放精緻的奧利維爾沙拉(俄式土豆沙拉)的襯托下,旁邊小碗里的幾條酸黃瓜倒會顯得有些低調。
後來簡化版的俄式土豆沙拉*ctrip.com
黑麥麵包口感略粗要抹上一小塊黃油再吃,最後再舀一勺紅菜湯,待湯上那一小圈酸奶油很快融進紅湯中,麥香濃郁麵包也和酸甜的紅湯一併下肚。
*24季私享家
終於等到主菜上桌。
侍者端上來一小罐冒著熱氣的牛肉,筋肉油花相間的牛腩肉燉得酥爛,在陶罐的保溫下散發著熱烈的香氣,番茄濃湯雖不像加了紅菜熬出的湯那般艷紅,也紅的通透。
罐燜牛肉*ctrip.com
罐蝦罐板筋也常做,但大家還是更偏愛肥瘦相間的牛腩,肉厚紮實,油脂豐滿。
這高緯度嚴寒氣候下造就的用料豪放、肉多油厚的俄餐味道,是俄羅斯人心中無法捨棄的家鄉印記。
*微博
2
為了吃到更多家鄉味道,俄國商人們還開起了灌腸廠、啤酒廠,各種食品廠。
剛售賣時,紅腸還只有俄文名字叫「里道斯」。
相近的地理環境和相似的氣候,加上當時的哈爾濱又有大型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優良的豬肉加多種調料腌制、制餡、灌腸,最後再用果木燻烤就成了一節節棗紅的香腸,也是因為它的顏色,慢慢有了「紅腸」這個名字。
棗紅色的紅腸*搜狐
肉多,又有煙燻魅力,保質期還比較長,紅腸就這樣在哈爾濱風靡起來。
啤酒廠一家又一家地越開越多,俄國人愛喝啤酒的習慣也在哈爾濱人的生活里紮根。
紅腸和啤酒也成了哈爾濱人生活的一部分*微博
紅腸啤酒跟著修鐵路的俄國人而來,也成了當地人旅途上的標配。
天津段火車上的包子,德州的扒雞,途經哈爾濱的火車上,一定有紅腸。
臥鋪車廂里,大包小裹風塵僕僕的大爺從包里掏出一小塑料袋包著的紅腸,起開一聽哈啤,再洗一根黃瓜,小車廂里瞬間被濃郁的蒜味兒和脆爽的黃瓜味占領,大爺打著飽嗝和對面鋪的大嬸兒嘮起了家常。
沒有哈啤換成雪花也行*微博
去外地上大學的新生書包里也鼓鼓囊囊塞了好幾包真空包裝的紅腸,臨走前被囑咐,要和新室友一起吃,這是咱家鄉特產。
列車從松花江上緩緩駛過百年的鐵路橋,也載走了一批又一批遠離故鄉的人。
哈爾濱松花江鐵路橋*地道風物
3
在鐵路劃開的城市另一半,也就是哈爾濱的道外區,一群為了躲避天災兵亂的關內人(主要山東河北河南一帶),百年前背井離鄉「闖」到這裡落腳。
現在的老道外區*圖片來自博客
過去的老道外區*圖片來自博客
道外的各條巷子裡儘是他們的足跡,個兒大餡足的排骨餡兒包子,冒著熱氣剛出爐的油餅,油亮噴香的小碗壇肉,各家有各家的手藝,就看想吃什麼了。
*微博
這條巷子的盡頭有家餛飩館,開了已經快九十個年頭了,黑底的老式牌匾上『餛飩館』三個金色的字引人注目。
雞絲餛飩是老石家餛飩館的招牌,這些年一直沒變過。
皮薄餡大的雞絲餛飩*微博
但雞絲餛飩里是找不到雞絲的。皮薄肉餡紮實的大餛飩,一碗有十一二個滿滿騰騰漂在湯里,旁邊點綴著幾絲紫菜。
咬開一小塊皮,放勺子裡,再浸到湯中讓餛飩肉餡兒吸飽湯汁,呼嚕一口,連餛飩帶熱湯一起吸進去。直到淡淡的雞湯鮮香充滿口腔,好像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取名叫雞絲餛飩的秘密。
秘密就在鮮美的雞湯里*哈館
在餛飩湯里做文章,是老石的爺爺剛開餛飩館那會兒的主意。
老石的爺爺是闖關東過來的山東人,一起過來的不少人為了謀生都做起小生意,擺小攤賣雜貨開飯館。爺爺算是有經商頭腦的那一撥,看準了當時這裡沒有餛飩這個吃食的商機,於是就擺起來餛飩攤。
當年「闖關東」來的關里人*地道風物
餛飩攤多了,別家開始在餛飩餡上下功夫花心思,老石爺爺就開始研究起餛飩湯。
加雞骨架熬湯,再放上從關內老家帶來的香椿芽,淡淡的雞湯味加上香椿芽提鮮,餛飩湯變得格外的鮮美,客人來了不光吃餛飩把一碗湯都喝得一乾二淨,那生意自然是越來越好。
一碗餛飩不夠,還要配兩個火勺*微博
一碗餛飩帶湯水覺得不夠飽,還要配兩個棋子火勺,它是山東的火燒變化而來,個頭小了,肉餡卻更足了。
包好的火勺刷上油,先烙一下,再放到眼爐里烤到外皮焦黃酥香,太小不容易掰開只能一口咬下去,層層的酥皮包著肉香四溢的豬肉大蔥餡,再喝上一口餛飩湯,儘是滿足。
棋子火勺:'火勺'是東北對'火燒'的叫法*微博
這小個頭的棋子火勺,雖不像膠東老家的火燒那麼大,也不是自家媳婦連夜烙上的,但是這份肉火勺配餛飩,在當年那些離開故鄉闖關東的膠東人心裡,也已經是極大的滿足了吧。
火勺里飽滿的肉餡*微博
4
等到老石的兒子那一輩,算是在這安家了,餛飩店繼續經營下去了,也多了些東北味兒。
過去老東北人到了冬天就沒什麼蔬菜,醬鍋燉煮出來的豬腦豬手雞脖雞架各種肉食,再放到鋪好白糖的鐵鍋里熏一下,就成了各式的熏醬菜,也叫熟食。
玻璃櫃里各式各樣的熏醬品*搜狐
不但顏色熏得鮮亮了,口味更加厚重,還延長了保存期,吃熏醬菜的同時再配上點酒,鹽分和能量都滿足了。這樣的保存方式和口味,竟和俄羅斯人的紅腸有幾分相似,或許這是寒冷地區人們捱過苦冬的默契所在。
熏醬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干腸香腸、松仁小肚、熏干豆腐等等,做好後就成堆擺在玻璃櫥窗里的大鐵盤中,現吃現切。
*搜狐
既適合下酒又能當配菜,當「熏醬菜賣得好」成為各家飯館公開的秘密,老石家也開始做起了熏醬。
熏醬菜口味比較重,也不能空口吃,要麼配上餛飩這一類主食,要麼配上涼拌菜,清爽解膩的東北大拉皮就此成了涼拌菜里的首選。
拉皮不像涼皮或者米皮,是澱粉做的,晶瑩透亮,口感勁道細膩,拌上黃瓜絲胡蘿蔔絲,滿滿一大盤,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豪爽勁兒。
東北拉皮*企鵝吃喝指南
老哈爾濱人回到老家,准要鑽到老道外老石家的小館子,叫上老哥兒幾個要上幾碗小餛飩,點幾個小菜,喝上幾瓶啤酒,管他中午還是晚上,喝到盡興才算是回家了。
城市的另一頭,燈火通明的中央大街人頭攢動,來往的遊客在日思夜想的鍋包肉老店和華麗洋氣的俄式西餐間徘徊,吃飽喝足的男女買上一根馬迭爾冰棍準備回家。
夜晚燈火通明的中央大街*匯文書閣
作者:王曉彤
頭圖來自:微博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上期留言
火車旅途上你一般吃什麼?
@張建:從巢湖到蘭州或者蘭州到巢湖一般都要20個小時,符離集燒雞、靜寧燒雞、烤鴨、鹵豬蹄等肉類是慰藉心靈的良藥。當然,泡麵瓜子才是主角-_-
小編:長途火車真的少不了瓜子!
@楊維超:說到火車旅途上吃什麼,必須得說當年出門上大學的時候爺爺給的建議了——一隻燒雞兩棒子啤酒
小編:兩棒子可還行
本期留言
哪一個東北的美食最讓你印象深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