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鸚鵡不會飛,看起來還挺傻,如果不小心被抓去吃了怎麼辦呀

2019-11-05     嚶嚶鸚鵡

提起鳥類,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會飛。畢竟上天給了它們一對翅膀,生來就註定它們是要翱翔於天際的。但是你是否知道在自然界中,並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類都會飛,就像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種鸚鵡,名字叫做鴞鸚鵡,它可是和咱們平常認知中的鸚鵡不太一樣。

鴞鸚鵡是一種體重較大的鳥類,自身的體重一般是在950g-4000g,這樣的體重讓它看上去有些笨拙,並且也讓它無法展翅飛翔,於是它也就成為了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除了"業務能力"不過關以外,它還是一個不懂得逃跑的動物。當受到敵人的獵殺時,鴞鸚鵡不會逃跑,而是選擇在原地裝死,但是這樣的行為反而使得它們自己更輕易地受到了獵殺。

為什麼鴞鸚鵡不會飛?

其實鴞鸚鵡之所以不會飛,這並不是一種本能的退化,這恰好是對於自身的一種保護。雖然飛翔是鳥類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鴞鸚鵡是生存在紐西蘭島嶼,這裡並不會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反而如果在天空翱翔的話,則會受到空中猛禽類的捕殺。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鴞鸚鵡的飛翔能力就逐漸喪失,變成在陸地活動的鳥類。

鴞鸚鵡為什麼不懂得逃跑?

大家都知道,生物的本能就是在遇到危險的事情的時候,就會選擇逃跑保護自己。可是鴞鸚鵡自身的體型限制,使得它們沒有辦法很好地去逃避追捕,所以與其逃跑,不如直接選擇偽裝自己,不引起天敵的發現。

它們通常會隱藏在一些綠色植物之中,加上自己地羽毛顏色與之相近,就能夠很好地掩護自己,避免被天敵所追殺。但是在面對一些嗅覺靈敏的動物時,它們反而變成了一種手到擒來的獵物。

所以,在面對一些外來物種的時候,鴞鸚鵡變得不堪一擊,貓在紐西蘭每年就能吃掉2600多萬的幼鳥,對鴞鸚鵡的物種延續產生了一個極大的威脅。所以為了保護這樣的動物,當地的人們甚至開始建立只屬於它們的"桃花源",並且安排24小時的監護,雖然目前只有100多隻得鴞鸚鵡,但是在離開敵人的威脅,再加上人們無微不至的呵護和幫助之後,它們能夠很快的恢復之前的數量。

嚶鵡閒聊時間:

明明是鸚鵡卻很快樂地選擇在地上走~真是萌萌呆呆的呢~

大家怎麼看這「走地雞」的呢?快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和嚶鵡來聊聊天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F8XP24BMH2_cNUgcg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