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這篇文章只是購買的心路歷程,沒有太多乾貨……
最後還是沒忍住,買了 iPhone 11 Pro,暗綠色版本。
回顧整個過程,其實情緒很糾結。
在發布會前,蘋果放出了海報,上面寫著「致創新」,恩,肯定有刺激人心的內容發布!
於是在 9 月 11 日凌晨 1 點,等在電腦前看直播。
一開始就是蘋果產品的回顧,設計得很簡潔,有創意!
接下來就是介紹遊戲服務 Arcade 和電視劇集服務 Apple TV+,看來蘋果在服務領域上的腳步真的在加速!
不過自己也不怎麼玩遊戲和看劇,好吧,沒什麼關係。
到了 iPad ,天,新款的 iPad 除了支持 Apple Pencil ,也支持鍵盤了!而且起售價只要 329 美元(國內 2699 元),與 iPad Pro 相差了 3632 元!
看了一眼身邊的 iPad Pro ,有點想哭。
到了 Apple Watch ,感覺進入了情感篇。
蘋果放了一則視頻,有位母親通過表避免了心臟病,有位老人通過表拯救了生命,還有位孩子通過表與耳機配對,跑步時避免了外部干擾——總之,它通過植入場景,改變使用者的生活。
通過個人的故事來引起共鳴,確實有代入感!
然後就繼續秀肌肉,比如可以測分貝,可以跟蹤月經周期,可以一直保持電量,可以實現指南針功能,以及更多的錶盤……
恩,看起來不錯。不過自己也用過一代,最後還是回歸了機械錶。因為……還是感覺機械錶更好看。畢竟手錶這東西,除了看時間,配飾的作用已經大於功能的作用。
之後看官網,有一句介紹讓人懷疑自己對「表」的定義有誤……
對了,我們提過這塊表還能看時間嗎?
按這個邏輯:
對了,我們提過這件衣服還能穿嗎?
對了,我們提過這支筆還能寫字嗎?
……
接下來就是 iPhone 11 了。終於來了!
· 提供紫、黃、綠、黑、白、紅6種配色;
· 全新人像檢測技術,支持識別貓、狗等寵物;
· 前置攝像頭1200萬像素,可實現慢動作捕捉;
· 視頻支持 4k/60fps、侵入式體驗的視頻播放;
· A13 Bionic 處理器,續航時間相比 iPhone XR 也提升了一小時;
· ……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攝像頭上唯一被驚艷的地方是夜間模式。
恩,好像確實還不錯。
最後就是王牌 iPhone 11 Pro,它的主打是三個攝像頭。其中兩個跟 11 一樣:廣角和超廣角,還有一個是長焦。這意味著,可以實現 4 倍的光學變焦。
——之後查看官網,裡面提到 iPhone 11 Pro 因為有了長焦鏡頭,可以實現更專業的人像模式。兩者的差別在哪,還有待研究。
至於 iPhone 11 Pro 的其他升級,感觸就是「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 更強的防水:可在 4 米水深停留 30 分鐘。
· 更好的螢幕:超視網膜 XDR 顯示屏。
· 更長的續航:視頻播放最長可達 18 小時。(這點真的比不上安卓啊!)
· ……
恩……是的吧。
最後就是介紹了蘋果線下店,這裡可以體驗和購買蘋果產品,可以上一些課程……
恩,好像更多朋友去的目的只有一個:維修……
看完發布會後,自己的心情有點 down 。要說創新呢,確實有,你看處理器完爆其他品牌,還有機器學習,揚聲器的效果,更好的螢幕等——這些肯定在使用上會帶來一些更優質的體驗。
但是,最後留下印象的,就是那三個攝像頭。
好吧,可能是自己太過表面,不懂得底層的積澱。
於是,發了一條微博,說手上的 iPhone X 還能再戰一年。
但是……
等到預購的時候,自己竟然還是沒忍住……
為什麼?
因為我又腦補了自己平時用手機的場景,攝像頭還真的是最經常用到的!
比如,給他人拍人像,甚至在旅途中被評為了「人像攝影師」。那新的 iPhone 可以通過三個鏡頭、不同的焦距、夜景模式玩出更多的花樣。恩,這又確實有點吸引力。
iPhone X 人像模式效果
又比如,做各種記錄,都會涉及到拍照和標註。現在的手機很難拍出更廣的視角,而新的 iPhone 可以。這意味著,以後的記錄會更加全面!而這一塊,基本上每天都會用到。
如此說來,看似不大的功能提升,對自己確實很有必要。
你肯定會說,很多安卓手機也可以實現啊!
但是,我已經被蘋果生態系統綁定了……
舉個例子,當我在聽講座時,打開印象筆記記錄,可以直接在電腦上調出 iPhone 的攝像頭,拍完後照片就馬上導入到筆記里。
由比如,當我在 iPad 上畫了一張圖後,可以通過「隔空投送」馬上傳到電腦上,馬上就排版到文章里。
以及,仍然有那麼一些優質軟體,只在蘋果系統里才有。
· 比如 DayOne,寫日記真的好方便。
· 比如 PDF Expert,確實是閱讀和處理 PDF 的好工具。
· 比如 MindNode ,用它做思維導圖真的又簡單又漂亮。
· 比如 Ulysses,真的是最好用的 Markdown 文字編輯軟體。
Ulysses
MindNode
DayOne
PDF Expert
而最後真正讓自己下定決心的是:給自己的三十歲生日禮物。
是的,一旦不從功能性角度出發,而是從儀式感角度入手,似乎決策的模式就改變了。
最後還是點下了購買鍵!
——這就是整個購買過程的心路歷程。
不過既然買了,那之後的體驗文也要在路上。
這一次要好好寫,才對得起這筆花費。
晚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