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七天假,有出去大城市感受人擠人的;也有窩在家裡享清閒的;還有特意尋找小城市周邊游的;更有和我們一樣,長途跋涉,回老家看望親人的。
而我們的孩子們,在國慶放假前的前一天,就被老師不斷地灌輸:「放假要好好學習,認真複習,作業要按時完成,回來老師會檢查!假期開學第二天就要考試,所有同學一定要重視!……」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淏仔四年級,女兒玥玥二年級。
在我和老公整理回老家的東西時,兩個孩子也在整理他們的書本和作業,等到我們準備好,人家兩個人裝了滿滿一個雙肩背包,我一拎非常重,打開一看連字典都裝上了。
回老家的路上玩了一個景點,住了一晚酒店。晚上八點多才開到酒店,打算出去吃飯。可是玥玥馬上掏出英語書,讓我給她錄視頻,非要錄完才去吃飯。
英語指讀和背誦的視頻作業,要每天做,每天上傳,上傳後接龍。
鄰居今天對我說,她剛上一年級的女兒早上又哭了,不想去上學,不想參加考試。
這次考試是一次月考,學校稱之為「知識大衝浪」。
無論是月考,還是期末老師,每個老師都非常重視,都會給孩子們說很多要如何複習、如何考試等內容。
記得淏仔有一次對我說,班主任老師足足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告訴他們怎麼答題,很多話是重複的,聽得他快睡著了。
我必須維護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雖然我也不認同老師如此強調考試,但是我依然對淏仔說:「老師這麼做,是希望你們能重視考試,掌握答題的方法,考得更高的成績。而且,老師說了這麼多話,你都聽累了,那她一定更辛苦。」
如果你很幸運,遇到明智的老師,不但會在考前給孩子們放鬆,還會給孩子們講解考試的意義。但是,大多數老師都是普通的,在意的只有孩子的成績和班級排名。至於為何考試?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從不和孩子說,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考高分。
所以,孩子們害怕考試!
他們害怕如果考試考砸了,在學校不但會被老師批評,還會被老師懲罰,有的甚至會被同學嘲笑。
他們害怕考試分數低了, 老師在群里點名了,父母看到覺得沒面子,生氣了,他們回到家裡又接著被父母打罵,受到雙重傷害。
所以,很多孩子們都會在考試前特別焦慮,特別緊張。
我們作為父母,要調整自己的認知,認識到考試對孩子的意義,絕不只是分數、排名那麼簡單。
(1)考試,是為了檢驗孩子的掌握程度
每一次考試,都是為了檢驗孩子的學習進度。如果孩子們考試成績都很高,意味著這個階段孩子們對知識的吸收很好。可以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如果成績普遍低下,意味著這個階段的知識,孩子們掌握的並不牢靠。孩子們需要鞏固這些知識,直到讀懂吃透。
(2)考試,是為了檢驗老師的授課水平
一個年級六個班,如果其餘五個班平均分都是90分以上,只有一個班平均分是85分。那麼,這個班級的任課老師就需要好好反思,看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在哪裡,結合自己班級的特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與方法,讓孩子們有效上課,快速吸收。
(3)考試,是為了檢驗學校學生的整體狀況
做教育,閉門造車是不合適的。需要走出去,看看別的學校,看看別的省份,看看別的國家都是如何做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取長補短,不斷調整學校的教學方針,讓孩子們在這個學校里得到很好的教育。
所以,有的考試是整個區、或者整個市的聯考,從而可以看到差距和不足。
(4)考試,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應試能力
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要經歷成百上千次考試。其中,高考是每個老師和家庭最為重視的考試。很多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差,導致發揮不出平時的水平,與名校失之交臂,確實可惜。
通過整個學習階段大考小考的訓練,孩子們面對考試不再緊張,不再擔心,每次考試都能平穩心態,答出自己的水平。這也是考試的意義之一。
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句話是正面管教中的一個育兒理念,也是我最為喜歡的一個育兒理念。
孩子每一次的錯誤里,只要我們認真發現,都有「收穫」的點。
考試也是如此。
孩子沒有考滿分,那麼錯的題都是什麼類型的?哪些題是真正不會的?哪些題是會卻沒做對的?
無論什麼情況,我們都能找到對應的調整方案,從而獲得成長。
不會做的題,我們考試後研究明白了,這就是很明顯的一個進步!下一次考試,這類題型孩子就會了。
會做卻做錯的題,可以認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不再做錯。這個思考的過程很重要,思考的結果,也可以幫助孩子進步。
別把某一次考試看得太重,因為每一次考試都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點」而已。再往遠了想,我們整個的學習生涯一共十幾年,可是我們的人生卻是幾十年。這幾十年的人生長河中,一次考試的成績高低,影響有多大?別因為這些考試,將自己的生活被焦慮填滿。
每次考試,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根據成績審判孩子。
過程,比結果重要;
成長,比分數重要。
無論老師和學校給孩子們怎麼強調每一次考試的嚴重性,給孩子製造多少焦慮和緊張,我們作為家長,都要看清考試的意義和本質。
我們不能加重孩子的焦慮和擔憂,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考試,幫助孩子正確理解考試,幫助孩子勇敢的每一次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