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報道中得知,該名大學生就讀於廣東某高校,嫌疑人因病在家休學,但其在校期間和寢室室友、同學、宿管關係都較為緊張,學習不愉快。在其父親與他談心之後,父親與校方進行溝通,而他卻跑進廚房拿起菜刀衝到家門外。
那是2020年3月15日下午3點40分左右,當時小女孩劉某某和媽媽在小區樓下玩耍,這時犯罪嫌疑人拿著菜刀,從小女孩媽媽背後繞過去,突然將小女孩劉某某按倒在小車上,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氣,用菜刀照著小女孩的頭連砍五刀,刀刀致命。隨後,小女孩便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沒有醒過來。而小女孩的媽媽,被這突如其來的悲劇已經嚇得呆若木雞!轉瞬間,母親和女兒陰陽兩隔!
據了解,嫌疑人楊某在「殺人」時並不顯示出任何害怕的行為,他嘴裡喊道「我不是弱者,我要報復社會」。
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報道,都會非常氣憤,包括我。兩歲的小女孩,就因為這從天而降的禍事殞命,何其無辜?!孩子的父母、祖父母該多麼痛心!
這個大學生,成了眾矢之的,說他活該,讓給他判死刑的人,大有人在。可是,這個大學生,是行兇者的同時,也是一個受害者,也是另一種可憐人。包括他的父母,即是失職者,也是一對可憐人。
可是,可憐一般與可恨聯繫在一起,有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很喜歡李玫瑾教授,看過她很多視頻,對她的話非常佩服且認同。她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胃口是喂出來的。當一個人生病特別難受的時候,想吃的那一口永遠是小時候最愛吃的那一口,一般都是媽媽的味道。脾氣是淡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氣大小,都是父母給養出來的,觀念是嘮叨出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愛出來的。」
對她這段話,我深有感觸。
如果一個孩子哭了,就有人抱,有人愛,他就不會過分到摔東西、打人;如果一個孩子傷心了,生氣了,就有人理解,有人疏導,有人陪他一起面對,他便不會孤獨無助,更不會反社會。
如果一個孩子每次傷心的時候,父母都不在意;每一次生氣的時候,父母都批評他心眼小,小題大做;每一次失落的時候,父母都說沒關係;每一次與同學朋友鬧矛盾,父母都說肯定是你做錯了,為什麼他們不與別人起衝突?……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到大,他的負面情緒都不被接受,甚至一直被打壓和否定,這麼長期以往的孤獨無助,會將一個人的心智徹底摧毀,將一個人的正能量徹底榨乾。
當這個人對外無處求、對內沒能力疏解的時候,無數次的累積,最終量變轉為質變。好吧,既然你們都看不到我,那我就做個讓你們都震驚的事情,讓你們看見我,讓你們知道「我很痛」!
這個行兇者,既是悲劇的製造者,也是悲劇的當局者。
關係,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直到我們去世的那一刻,都在我們身邊。關係,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至關重要。
親子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夫妻關係……這種關係,都對我們的生活有直接的影響。一個人的交際能力高低,直接決定這個人這一生的幸福指數。
作為父母,我們一方面要學會理解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提高自己i的同理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從而引導他積極面對生活中的風和雨。我們是孩子的後盾,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至少要管住自己的嘴!既然給不了孩子正向的力量,至少不要反覆否定孩子,將他往深淵裡拉。給他空間和自由,提供機會讓他接觸其他能給他正向力量的人,從而形成健康的三觀,良好的關係處理能力。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同一件事,這個孩子哈哈一笑而過,另一個孩子可能哭上一整天。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性格內向、謹慎脆弱,不要埋怨,不要否定,更不要說自己命不好!我們既然生下他,就要為他負責,接納孩子,包容他,理解他,慢慢引導他打開心扉,以身作則給他示範關係處理的方式。
既然待他來到這個世界,就要培養他適應這個世界的能力,尤其是關係處理和情緒管理。
現在的父母為溫飽發愁的幾乎絕跡了,大多數家庭衣食無憂,父母們和老人們都精力充沛,充沛到想為孩子遮擋所有的風雨。
可是,父母並不是如來佛祖,無法手眼通天。當孩子們離開我們去上大學的時候,我們便鞭長莫及了。你護著二十年的孩子,擁有著一顆非常漂亮的玻璃心,就這樣離開了家,奔向了大學那個小社會。於是,各種挫折,各種麻煩,各種莫須有的委屈,蜂擁而至。他苦悶,他無助,他崩潰……而你們卻無能為力。
如果你愛孩子,請學會放手!
將正確的方法教給孩子以後,讓孩子獨立去處理事情,在各種衝突中磨練自己的心智,在各種風雨中變得更加堅強。
這是個悲劇,但也是一個警鐘。
希望更多的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孩子「品質」培養的必要性!不要只關注分數、排名和名校,那些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畢竟, 一個人如果沒有品德,無論擁有多精湛的學術、多高級的身份,走到哪裡,都終將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