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團聚,和表哥表姐們聊天,談到2021年有啥計劃,有好幾個人都有買二套房的打算,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孩子能選擇一所好的學校讀書,要進好的學校,就要做到戶口和房本雙一致,且符合劃片要求,這就是當代的「孟母三遷」吧。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為了孩子將來能考上好大學,老早就在天津買房落戶,條件好一點的在天津市裡買房,差一點的在寶坻、薊縣等地買房,總之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傾其所有,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我一個同學,在2019年9月在天津的郊區買的房(花園洋房),花費近200萬,連首付都不夠,可為了孩子東挪西借,現在還要背負沉重的貸款,壓力甚大。還有更誇張的是,把縣城的兩套房子全部賣掉,去天津市區買了一套老舊破的50、60平米的房子,並背上貸款。
我家老大現在讀小學四年級,目前還沒有打算去天津買房落戶,可眼前要上一所好一點的中學,就需要再購置一套房,將孩子的戶口遷走,不然不符合劃片招生的要求。所以,我今年也有買房的打算。
為了孩子有多少父母勒緊褲腰帶啊!又有多少家長計算過這樣的風險投資值不值呢?為了孩子,大多數家長在羊群效應的影響下,會選擇飛蛾撲火,根本不會理智地考慮後果吧?所以說,為了孩子負債纍纍,這件事值不值,真不好說,因為教育投資,比投資房產風險更大,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
我的一個鄰居,為了孩子讀書,已經換了四五次房了,孩子上小學時,覺得家離學校有些遠,賣了房子,換了與小學緊鄰一條街的小區,和我成了鄰居,孩子大了,覺得戶型小,又買了同一小區更大的一個戶型,孩子快上中學時,又在天津寶坻買了房,後來又後悔了,覺得還是武清楊村的教育好,又賣了寶坻的房,買了楊村的房。
去年孩子高考結束了,成績很一般(鄰居不願意說考到哪裡了),前兩天看到鄰居,提起孩子,她是一臉的無奈,她說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自己是掏心掏肺地對他好,希望他能上一所好大學,結果這麼多年把家底掏空了,還背上了幾十萬的負債,卻是這個結果,她自己有些接受不了,自己都50歲了,沒啥大能耐了,感覺一輩子為了孩子,卻賭輸了。
我之前的一個同事,他比我大十多歲,他的孩子很優秀,國內名牌大學畢業後,去英國留學,後來定居英國,這本是很驕傲的事情,他卻經常跟我說以後千萬別讓孩子出國留學,孩子出國留學,就像風箏的線斷了,以後想抓都抓不著了。
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同事的兒子也很少有時間回國看望他,他一年飛英國兩次看望兒子,以後自己飛不動了咋辦?還不如把孩子留在身邊,起碼能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很後悔當初把孩子送出國。
可我身邊有很多人羨慕我的同事,把孩子培養得這麼優秀,事業有成,如果自己有這樣的孩子,每天睡覺都會笑醒,每每這時我的同事都會說:「你們是局外人,不理解局中人的苦」。
在教育「內卷」化的現狀下,家長們都會為孩子的前程卯足了勁,為孩子付出無怨無悔,至於是否值得,如果你認為教育孩子是投資,需要回報,自然會患得患失,如果只把它當成為人父母的責任,就少了些後悔。
但我們不得不說,為孩子在教育上的花費真的是無底洞,永遠沒有盡頭,還是量力而行吧,現在的人承受的壓力已經夠大的了,不要孩子還沒有長大,自己先崩盤了。
2021年,祝自己能買到物超所值的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