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唱反調」,可能是家長有這些行為

2019-11-25     新恩諾教育

家長通常對孩子「唱反調」的行為極為反感,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愛抬槓。其實那些善於同父母對某件事進行爭辯的孩子比犯錯誤只會默默不語的孩子思維會更敏捷,看待問題更全面,在性格上更有主見,有自信,創新能力也絕不遜色。因為孩子與大人爭辯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開動腦筋,鍛鍊思維的過程。

孩子不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也是家長們需要多去了解的育兒難題之一。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改善孩子這種行為偏差有效的切入點。

家庭氛圍很糟糕

有的寶媽情緒控制能力很差,動輒就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摔東西,只要孩子做錯一點事情,就大批特批。還有的夫妻,常年不和,總是拿孩子來當出氣筒。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娃,要麼非常自卑,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為這個家「雪上加霜」,所以有些事情干脆就不做,能不做就不做,會主動避開父母的一些要求,變得消極怠工。要麼在耳濡目染中變得非常極端和強硬,喜歡和父母對著干,不管家長說什麼都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而不考慮真實意義。

家長提要求總是「雙標」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孩子反對家長,就是因為這些父母的「雙標」教育,對孩子要求的是一套準則,對自己卻是另一樣了。家長沒做好榜樣,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自己卻打了一夜的遊戲,要求孩子認真學習,父母的資格考試卻遲遲不肯複習。

要知道,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想讓孩子令行禁止,要求他的那些內容,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才有說服力。

做事情沒有動力

很多在父母眼中非常小的事情,可是孩子仍然不願意去做,就好像收拾玩具這件事情,當他們去做的時候家長會覺得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反而是在孩子偶爾一兩次忘記收拾玩具時,就會受到家長的批評。

時間長了,孩子自己也總結出了經驗,對於父母布置的任務,他們持反對意見,家長也拿他們沒辦法。這就是孩子一直處於被外力所驅動的狀態下做事,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動力不足。

家長不夠關心孩子

父母不是忙於工作,就是忙於家庭瑣事,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忽視了。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就想通過一些異樣的舉動來引起父母的關注,讓父母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

以上這幾點行為,就是關於孩子喜歡與家長唱反調的一些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恩諾教育認為家長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才能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並做好恰當地教育和引導。孩子在家長的關愛和幫助下,也會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問題,並及時做出恰當地處理,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快,將來的處事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f8Iom4BMH2_cNUgTw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