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星堆,重建夏代史:建議把成都打造為世界級考古學研究重鎮

2019-06-24     古史微

  把成都建設為世界文化名城,是筆者較為關心的一個話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進行文化產業布局,需要深入把握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及當今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方向。這裡,我僅就歷史文化資源方面來談一點淺見。

川劇變臉

  當前,成都市強調的核心文化資源是天府文化。天府文化包含的文化元素有:熊貓文化、詩歌文化、三國文化、川劇、美食、交子、博物館、成都茶館、佛道並盛的宗教文化等。筆者個人的認識,如果我們站在世界不同區域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元素,這塑造出來的實際上更多是一個區域文化中心的形象,而不是世界文化中心的形象。那麼,成都有沒有歷史資源可以支持打造世界級文化名城呢?答案是有的。根據這些年筆者對歷史的一點研究,筆者認為,成都的宗教文化氣息、重商文化、休閒文化、美食文化、多元包容的民族文化,其實都根植於以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為代表的古代夏文化之中。而夏文化,正是成都具有的不能為其他城市替代的具有世界級文化影響力的歷史文化資源。實際上,道教文化和青藏高原地區的苯教文化從根系上來說,仍然可以上推到以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為代表的夏文化。

三星堆面具

  由於我國現行的學術體制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使得三星堆和金沙文化這一世界級的文化資源沒有被中國學術界很好地認知,直到現在為止,學術界更多地還將此視為「古蜀」來對待。筆者之所以斷言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屬於中國歷史文獻中的夏文化,是經過數年來研究得出的初步結果。由於涉及內容廣泛,這裡無法展開介紹。舉其概要來說:

  第一,時間吻合。歷史學界普遍肯定,夏王朝的存在時間從大約公元前2000開始,到殷商時期結束。三星堆的城牆時間始建於大約公元前2000年,亡於約公元前1260年,基本符合文獻記載。

  第二,地位吻合。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殷商文化崛起之前,中國境內存在大量考古文化被替代的情況,在這一時期,中國境內地位最高的考古文化是三星堆文化。

  第三,考古材料有力。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材料(如青銅神樹、縱目面具、青銅大立人、金面具人頭像等)具有世界性的地位,這已經為考古學界所肯定。

汶川大禹雕像

  第四,民族資料吻合。文獻記載,大禹生於西羌,一般認為其地即在汶川,與三星堆遺址非常近。

  第五,語言材料。歷史語言學者比較研究的結論,漢語和藏語屬於具有共同的源頭,而四川西部的嘉絨語在這個源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

崇拜邛鳥的嘉絨藏族,其語言被視為漢藏語系的活化石

  第六,文化學材料。《左傳》有后羿代夏的記載,神話傳說中有后羿射九日、存一日的記載,三星堆出土的材料不少可以根據《山海經》進行解釋。其中,一號青銅大神樹的九鳥即代表著運載太陽的神鳥。神樹出土時已被毀,筆者認為,「后羿代夏」即指這一事件,後神化為「后羿射日」。從民族學材料來看,當今中國流傳著射日神話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地區。其中,又以西南地區為最多。

  第七,遺傳學材料。遺傳學家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國西南地區是現代人類進入東亞的重要通道,其險峻的地形是造成東亞人類多樣化的重要地理因素,而成都地區長期在西南地區處於中心位置。

邛人建立的象雄文明被梵語文獻稱為Mahacina,Cina是英語China的詞源

  以上各項材料,還可以做更詳細地展開。進一步研究夏文化,我們將發現這還是聯繫著中國與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東南亞以及內亞地區、中東地區古代歷史的一條紐帶。由夏文化切入大夏、月氏的西遷,這個課題同樣是世界性的。三星堆考古和金沙考古出土的各類文物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具體到研究上,這方面的研究需要跨越民族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語言學、宗教學、藝術學、歷史地理學等多個學科,需要聯合中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亞地區、中東地區等若干區域,需要整合亞洲和歐美各國的研究資源。

  以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為夏文化的事實被長期掩蓋,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歷史上看,主要障礙是長期形成的中原中心觀念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以致到今天大多數學者對三星堆和金沙文化進行研究時仍受限於「蜀」的概念。從當今學術體制的現況看,缺乏跨學科的深入研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基於此,筆者建議,成都有必要把自身打造為一個世界級考古學研究的重鎮、打造為一個古代東方學研究的重鎮,這將使成都邁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努力變得更為紮實。

  第一,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區內,三星堆遺址所在地廣漢在歷史上也是成都的託管地區。同時,成都地區重要的先秦遺址還有帝王級別的馬家大墓、商周時期中國的最大祭祀台羊子山祭台(建議恢復)、商業街船棺墓、十二橋遺址等一大批重要考古遺址。這些資源使成都打造以夏文化為中心的考古學研究重鎮具有獨特的優勢。

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商業街船棺墓現場

  第二,確立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歷史地位,必然導致二千年前司馬遷《史記》所記載的先秦歷史框架被徹底打破並重新塑造。在進行這一重大文化研究活動的進程中,必將確立成都作為中國先秦文化研究中心的地位。

  第三,確立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歷史地位,不僅將導致中國先秦歷史的重構,也必然導同時期的印度歷史、伊朗歷史、巴基斯坦歷史、中亞歷史、東南亞歷史的普遍重構,而這將確立成都作為世界級的古代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的地位。

  第四,由於夏文化研究必然是跨區域的研究,這將有利於塑造成都在新時代的一帶一路經濟活動中的世界級文化品牌形象,形成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

  第五,由於夏文化研究必然是跨文化的研究,這也將有利於塑造成都多元並包的開放形象,同時為成都的多元包容文化提供了更為紮實的歷史根據。

道家文化對成都人來說是生活,不是宗教信仰(圖為天師道起源地青城山)

  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級文化名稱的目標。上海已經多次舉辦「世界考古論壇」,占有了先機。實際上,成都有能力也更有條件、更有資源舉辦這樣的大型文化活動。成都要打造考古學研究重鎮,這僅靠學術界是辦不到的,必須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有力的支持。簡單地說,就是要吸納一批重要的中外學術機構,建立一批專業的研究中心,建設一批相關的專業學科,出台一批學術研究支持基金,打造一批相關的學術交流平台(論壇、學術討論會)、不拘一格吸納一批學術人才,大力支持學術類研究著作的出版。實現這一目標,重點在規劃引導,核心在人才的培養與吸納。

  曾經有學術大咖說,研究先秦史,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是成都。希望以後整個世界的學術人才都形成這樣一種印象:要研究古代東方史,就一定要來中國的成都。就象三星堆時代一樣,朝貢一定要去「空桑」。這個空桑,就是《華陽國志》說的「瞿上」,也就是現在的廣漢。

  以上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意見,謹此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RVgY2wBUcHTFCnfMX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