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妙語連珠「投訴」媽媽走紅,姥爺是靠山,寶媽:我太難了!

2020-08-10   幼教咖

原標題:孩子妙語連珠「投訴」媽媽走紅,姥爺是靠山,寶媽:我太難了!

如今的孩子,隨著家庭教育的不斷改變,已經變得比大人還要機靈了。

最近,一個寶媽每天帶著孩子吃喝玩樂,孩子也特別的聽話,但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手機裡面的遊戲和視頻,孩子喜歡上了每天看手機,並且怎麼勸也不聽,於是,寶媽就直接沒收了女兒的手機,之後,令寶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兒竟然學會告狀了,而且告狀的對象竟然是的自己爸爸。

寶媽看到自己的女兒佯裝找她的姥爺打電話:

「你姑娘欺負我,你姑爺也欺負我,電視不讓看,手機也不讓玩,我真是太難了,你快來管管他們吧!」

寶媽看到自己的女兒妙語連珠,金句不斷,哭笑不得,原本是想要保護女兒的視力不會退步,但是沒有想到,竟然見到了女兒的另一面,並且如果電話裡面的姥爺聽到了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表情呢?寶媽直呼:「我太難了!我太難了!姥爺成了孩子靠山!」

之後,這段視頻流傳到了網上,很多的網友看到了女兒可愛的一幕,也是在下面紛紛留言,其中最精彩的一條就是:「投訴到廠家了。」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擁有特別高情商的人,比如他們永遠都知道,你作為爸爸或者媽媽可以管孩子,那麼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就可以管你們,所以到了某些時候,這些會察言觀色的孩子們,總是弄得爸媽苦笑不得,不知道對孩子究竟該怎麼辦才好。

與此同時,伴隨著孩子如此會說話辦事的風格,爸媽們也是非常的苦惱,不知道究竟怎樣,孩子才不會無理取鬧。所以今天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孩子為什麼善於察言觀色?

鄰居家媽媽生了一個男孩,所以平時就比較調皮,特別是到了現在的夏天,總喜歡到處玩耍,甚至有時候根本不穿鞋,鄰居家的媽媽就比較生氣,一般孩子不穿鞋的時候,她就會專門教訓孩子,懲罰孩子在房間裡面,不准出去玩耍。

孩子慢慢的就掌握了規律,只要媽媽在家,就會穿上鞋子,媽媽不在家,就不會穿鞋子,有一次,鄰居媽媽正好回家早一點,發現了這個事情,孩子也是非常的委屈,說道:「你平時今天這時候都不回來的,你是故意的。」鄰居媽媽聽了哭笑不得。

所以,孩子善於察言觀色一般都是有以下兩種原因:

1.孩子天生敏感

有些孩子,旦感覺到父母對於自己的某一個動作,特別關注的時候,他們就會立即停止,並且不再做其他的小動作,因為他們有著敏感的觀察力,只要感覺到父母對於自己的特別關注,他們就會立即改變成父母喜歡的樣子,十分的敏感。

2.平常的教育養成

一般情況下,對於孩子的習慣或者某一個性格的養成,都是來自於父母的引導和教育,當父母開始對孩子的某一個習慣,做出教育和批評的時候,孩子就明白了自己的這個習慣是有問題的,是不被父母所允許的。

因此,下一次孩子就會避免將這種習慣展示在父母面前。再或者,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某些習慣進行特別的引導,或者專門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孩子也有可能養成善於察言觀色的特性。

如何做到家庭管教的統一

那麼,知道了孩子善於察言觀色的原因,針對孩子的行為,對於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怎麼做到家庭管教統一呢?

1.將所有管教以「愛」出發

很多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會注重」關愛「兩個字,只注重」管教「兩個字,因此,總是讓孩子懼怕父母的批評和教育,並且,還會導致孩子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進行一些反抗,出現逆反心理的表現。

所以,在管教孩子的前提,都要以」愛「出發。比如,開文中提到的寶媽沒收孩子手機,禁止孩子多看電視,在這裡,寶媽就要告訴孩子,長時間玩手機和看電視帶來的壞處,讓孩子明白,媽媽禁止玩手機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是愛自己的表現。也唯有表達了愛,管教才能有說服力,也不會讓孩子出現告狀的不滿現象。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都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愛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對於孩子的批評和教育,是出自愛自己,但是也要注意,不要以「愛」來綁架孩子。

2.要學會言傳身教

「你為什麼可以玩手機,我為什麼就不可以?」

「為什麼從來都是小孩聽大人的,而不是大人聽小孩的?」

在家庭之中,如果管教意見沒有統一,家庭成員之間沒有達成默契,孩子就會出現反抗,表達自己的不服。例如,在很多家庭之中,都會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而對於家庭裡面的其他成員,卻不進行禁止,所以,孩子每當遇見相同的雙標行為,就會覺得不公平。

因此,在家庭公約裡面,不僅僅要明白這是孩子需要遵守的,也是大人需要遵守的,最好的就是做到言傳身教,自己做好榜樣力量,孩子也就不會出現不滿現象了。

3.要學會分工合作

孩子在家庭教育之中,一直都是作為被教育的那一個,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作為一個嚴父、嚴母的存在,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家庭氛圍很壓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要學會分工合作,在家庭教育之中,其中一個作為紅臉,另一個就要作為白臉,這樣給一棒子再給一顆棗的教育模式,會更有利於孩子遵守規則,讓孩子不會因為家庭教育氛圍太過嚴格,而壓抑自己的心情。

另外,在家庭教育之中,最好統一教育的意見,如果父母可以擔任主責任,就不要讓老人參與,以免產生不同的意見。

總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想要做到家庭管教的統一,防止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就需要家庭所有成員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合作。

看完以上,你對家庭管教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可以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