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亂象:2萬元造假的文物,因專家一張鑑定證書,變身24億

2023-12-28     三目史官

原標題:古玩界亂象:2萬元造假的文物,因專家一張鑑定證書,變身24億

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我們通過網絡接觸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通過網絡查找一些資料,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收聽一些網絡小說,而最近這幾年比較火的網絡小說題材包括:探寶、盜墓、穿越等類型的故事。

一、古董

要知道所謂的古董除了要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同時也可能與古代哪位大家有關係,或者與它的存世量或者是做工這些都密不可分。之所以能夠成為古董,說明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而這種價值一旦用金錢來定義,那麼有許多的古董被稱為是無價之寶就不足為奇。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和氏璧,都在傳說這就是後來的大漢玉璽,想想這樣一塊和氏璧在秦朝時期,尚且有秦始皇願意用六座城池來交換,且不論是不是處於真心,但也足見這塊和氏璧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

再比如齊白石老先生的畫作、八大山人的手稿等等這些名人字畫,都可以稱得上是存世的國寶,同時也因為這些名貴的字畫或者是瓷器、玉器等越來越少,從而其價值也是非常高。

在前二三十年時候就有很多的人在收藏古董,不過不得不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而隨著古董的存世量越來越少以及高價值的誘惑,很多人開始了造假這個行當。

在古董界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詞---打眼。這就是目前古董界的現狀。不過有的人為了利益還做出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造假。

二、造假

最有名的造假案恐怕就是當年的金縷玉衣騙貸案了。金縷玉衣出土於漢墓之中,據說這個東西是漢朝皇室或者貴族死亡之後所穿的衣服,材質主要是金絲線和玉片,這個就像是古埃及法老死亡之後要被做成木乃伊。

雖然方式方法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希望死後可以繼續享受生前的生活,因此金縷玉衣就相當於殮衣。當然這裡要知道的是因為身份的不同,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金縷玉衣,而底下的大臣最多可以使用銅縷玉衣,雖然如此也已經是很高的級別,要知道這可是身份的象徵,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那麼這個關於金縷玉衣的案件究竟是什麼情況呢?原來有一個人名字叫做謝根榮,這個人在中俄邊境掙了一點錢,就想到要搞房地產,很快他也承接了一個叫做「東華金座」的房地產項目,這個項目的資金需求並不小,需要3.2億元的周轉資金。

想想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於是這個人竟然把歪心思用在了金縷玉衣上,原來他想到做兩件金縷玉衣來騙取銀行的貸款。據他所講當時他花了兩萬多從當地小販的手中買了一些玉片,並請當時在北京的一個文物鑑定中心的主任幫忙做了一件金縷玉衣。

這樣衣服做好了,但是也要有相關的專家證明才好,於是他又請了所謂的五位專家進行鑑定,在這裡要說的是這五位專家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社會面的影響力並不小,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獲得了銀行的信任,從而貸來了24億的天價貸款。

這就是這起案件的全部經過,後來這件事一經曝光,全國頓時一片譁然,很多人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樣聞所未聞的事情,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這些所謂專家的助攻,才出現這樣一個大型騙貸的詐騙案。

無獨有偶曾今在一檔鑒寶節目裡,曾經有一個叫做留言的專家也曾經用17萬騙走了乾隆的真跡,而轉手就賣到了八千多萬的天價。如何這些事情是不是遠超認知範圍,是不是給人一種防不勝防的感覺。而類似這樣的事情並不在少數。

總結: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雖然看似過得都還不錯但是生活的壓力卻不曾減少,因此很多人開始想要發橫財,包括買福彩等,而騙子的騙人手法也一直層出不窮的變換著花樣,對於我們普通人真的是到處都是坑。因此如何保護好自己不上當受騙也許才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f16b8a0b916c4983a914754fa25ce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