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1日,剛到美國訪問的柴契爾夫人一入住酒店。就迫不及待的想面見一位中國籍退役老兵。這位老兵身體不好,坐在輪椅上,在芝加哥的卡爾登酒店大廳里,柴契爾夫人緊緊握住93歲高齡的中國抗日老將軍的手,並向他致謝。
4月2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和美國洛杉磯議會議長同日向這位將軍致賀。
6月10日,英國國防部長致函這位將軍表達最誠摯的謝忱。
7月27日,美國總統布希也致函這位老將軍,表示感謝。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這位老人成為轟動美國的風雲人物。那麼這位老人,為什麼會得到美國和英國眾多大人物的敬重呢?
1942年4月20日,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締造仁安羌大捷。而當年領導遠征軍新38師113團,以一團兵力浴血奮戰、立功異域的就是這位老人。
這位老人,名叫劉放吾,原名劉繼樞,生於1898年4月17日,湖南桂陽人,號不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抗戰時期擔任過稅警總團第2營營長,新編第38師師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1月下旬從泰國入侵緬甸,3月8日占領仰光後,便兵分三路向北追擊英軍。企圖迅速占領仁安羌附近的油田地區,並清除緬甸境內的英軍,切斷美、英援助中國軍隊的路線。
4月14日,日軍第33師團進攻馬圭之荒本部隊,擊潰因河南岸的英緬軍逼近馬圭。總司令亞歷山大,鑒於前線情況緊急,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予以援助。
4月17日,在馬圭北撤的英軍被阻截在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危急萬分,中國遠征軍接到救援手令後,孫立人將軍立即派出113團前往馳援。而劉放吾團長,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被推上了一線,帶領全團800名官兵星夜馳援。
戰鬥打響後,日軍依靠大炮、飛機向國軍陣地猛烈轟擊,鬼子畢竟戰鬥力很強,我軍在進攻的過程中,傷亡很大。第3營營長張琦在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弟兄們親眼看著自己的長官倒了下去,含著眼淚,前仆後繼地勇敢拚死衝殺,鮮血四濺,炮火連天。劉放吾也走出了指揮所,親自帶著警衛員往上沖,槍林彈雨與敵人決一死戰。戰鬥非常激烈,陣地三失三得。劉放吾也身受重傷,在敵軍優勢兵力的壓迫下,我軍用種種方法,設置疑兵,虛張聲勢,又用小部隊進行擾亂突擊,使敵人無從判斷我軍的虛實,主攻部隊利用山炮,輕重迫擊炮及輕重機關槍的掩護,反覆肉搏衝殺,屍橫遍野,一直衝上了油田,山凹里,油田邊。這一場火網中夾著白刃肉搏的大戰,從午前4時繼續到午後3時,日軍終於被擊潰,狼狽逃跑。
仁安羌大捷,劉放吾的部隊共犧牲了202人,殲敵1200餘人,解救英軍7000餘人和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及婦女500餘人,震驚世界。
劉放吾1954年從台灣退役後,一直住在美國洛杉磯,沒有人知道他的這段輝煌歷史,直到柴契爾夫人去美國向他致謝,劉放吾才重新被世人認識。
但讓人不解的是,台灣當局卻好像忘了這位當年的抗戰名將,直到1996年,即劉放吾去世兩年後,才收到了台灣頒發的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
斯人已逝,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