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朱棣稱帝後,姚廣孝為什麼不要黃金美女,卻還要繼續當和尚?

2024-10-20     三目史官

在歷史上有一個人:他出身醫生世家,卻早早遁入空門;當了和尚卻不甘寂寞,積極投身造反事業;造反成功後,權傾天下卻被自己親姐姐和好友所唾棄;皇帝讓他還俗,他又堅持不脫僧衣。

道衍姚廣孝。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這位明朝傳奇僧人的一生。

01不做醫生做和尚

元年,姚廣孝出生在長洲(現江蘇蘇州)的一個醫生世家。姚家世代行醫,又是在江南富庶之地,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元末那樣的亂世,也是一個溫飽之家。

衍。

「為學有成則仕於朝,榮顯父母,不則就學佛,為方外之樂」

他曾經拜過著名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道術和陰陽之術。姚廣孝的心愿從來就不是成為一個得道高僧,他的偶像是劉秉忠。

元朝的國號「元」就出自劉秉忠的建議。劉秉忠還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

當時有個著名的相士袁珙看到道衍的面相後,說了一番話,這番話被記載於《明史·姚廣孝傳》之中。

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而後來姚廣孝也負責了遷都北京事宜,並一手規劃了今日北京城布局。

要想成為劉秉忠,姚廣孝首先需要一個賞識他的人,這個人還必須身居高位。

02「靖難」首功,成為黑衣宰相

對於姚廣孝,這個人就是燕王朱棣。

相談甚歡,隨後燕王朱棣就帶著姚廣孝回了北平。從此,姚廣孝成為了燕王帳下的一個得力謀士。

歷史上有種說法說姚廣孝早就看出朱棣有帝王之相,於是在誦經時趁機接近朱棣,對朱棣說:

「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

「王」字上加一個「白」字,就是「皇」。這意思就是我有辦法幫助您登上帝位。朱棣聞言,雖然表面上不高興,但是很快私下裡接觸了姚廣孝。

萬一姚廣孝是被人安排來試探燕王的呢?

如果姚廣孝是這樣一個孟浪的人,那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是輔佐燕王朱棣的大功臣。

因此,白帽子的典故大家就權當一樂吧,建議不要太當真。

姚廣孝進入燕王朱棣的圈子之後,就時常被朱棣召見。

(姚廣孝)出入(燕王)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建文帝登基之後,開始著手削藩。朱棣的兄弟們如周王、湘王、齊王等都被削藩,這些消息讓朱棣坐立不安。這個時候,姚廣孝就開始攛掇朱棣造反。《明史》記載:

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

朱棣自然也是有這個心思,但是開始的時候擔心自己師出無名,畢竟正統在建文帝那一邊。他說「天下的民心都在建文一邊,咋辦?」姚廣孝的回答則很乾脆「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朱棣下定決心造反之後,姚廣孝更是積極參與其中,姚廣孝不僅給朱棣推薦人才,還負責幫助朱棣練兵和打造兵器。明史記載:

乃進袁珙及卜者金忠。於是成祖意益決。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

到起兵之日,突然一場暴風雨來了,把燕王府的瓦片都吹落了。古人是很迷信的,朱棣和手下見此情形都有點擔憂這是上天給他們的警告,造反看起來很難成功。這個時候姚廣孝來救場了,他簡單一句話立即重新點燃了燕王府上下的士氣。姚廣孝說:

「殿下不聞乎?『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墜,天易黃屋耳!」

老天都要我們燕王當皇帝!

如果你覺得這些只是說明姚廣孝口才不錯的話,那麼接下來的一件事就可以證明姚廣孝高明的戰略眼光了。

朱棣起兵之後,一度和南軍糾纏在山東一帶,進展不大。姚廣孝給朱棣獻策,不要糾結一城一地了,趕緊趁南京守備薄弱,直取京師,大事可定。(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朱棣採納了他的建議,很快就攻入南京,奪下皇帝寶座,而建文帝則下落不明。

道衍語成祖:「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從之。遂連敗諸將於淝河、靈璧,渡江入京師。

封姚廣孝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朱棣每次與姚廣孝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世人稱他為「黑衣宰相」

03最後的心愿

府邸、宮女,但是都被姚廣孝一一謝絕。姚廣孝依舊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

「姊詈之」。

或許是連年的戰亂,導致江南一帶民不聊生,才讓親友對姚廣孝心生不滿吧。

也許這次故鄉之旅,讓姚廣孝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宏圖大業」帶給民間的苦難。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重不起,朱棣多次去探望。

而是有悖僧侶本分受胞姐、舊友唾棄之憾。

整個明朝僅有姚廣孝一人。

04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姚廣孝的一生走到了終點,當時後世對他的爭議卻沒有停止過。

少師之才,不下於文成(王陽明)」

如乾隆(清高宗)不讓姚廣孝的著作進《四庫全書》;部分明朝文人視他為「妖僧」、「逆臣」。

姚廣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追求的並不是所謂的榮華富貴,也不是什麼權傾天下。

姚廣孝曾經寫過一首詩:

譙櫓年來戰血干,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瓮,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他追求的是在這世間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不負平生所學。姚廣孝的心從來都不在江湖,而是在那廟堂之上;他所要的只是成就感,而事業成功所帶來的那些榮華富貴則又不在他眼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292012b7f0b82ef1ad442511bc5e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