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為何越來越火,這份產業報道帶你一窺究竟

2024-10-29     澎湃新聞

截至2024年9月,中國已舉辦路跑賽事371場,參賽人次超過316萬;2023-2024雪季,冰雪運動參與總規模達到2.64億人次;2023年,馬術運動經濟規模達到209.9億元,全國有將近130萬愛好者;2023年,全國各類自行車賽事138餘場,總量超過2022年的3倍……

在不久前發布的《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下稱:《報告》)中,關於各項戶外運動的部分數據,足以說明中國戶外產業的繁榮景象。

「過去這一年發展向好,戶外運動產業』正當時』。」上個周末,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舉行的202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經濟部部長楊雪鶇在解讀這份戶外《報告》時給出了最貼切的總結。

當下各種戶外項目方興未艾,路跑只是產業向好發展的一個縮影。過去這一年,最受歡迎的戶外項目是什麼?戶外運動的主力人群如今又是怎樣的?這份新鮮出爐的《報告》就是中國戶外產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202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現場。

從露營到騎行,「頂流」又變了

一年前,同樣是在雲南,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2022-2023的戶外產業發展報告。彼時,除了重回繁榮的路跑依舊是中流砥柱之外,新興戶外運動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露營就是在當時最火的項目。

一年過去,新興戶外運動的「頂流」又易主了。

據《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騎行的訂單量相比2023年上半年增長了102.3%,垂釣增長了29.6%;馬術下降了31.9%,露營下降了23.6%。此外,滑翔傘的訂單量比2023年上半年增長了65.8%,衝浪增長了24.6%,帆船增長了8.7%;潛水同比下降了15.6%,漂流下降了22.2%。

騎行運動在過去一年到底有多火?《報告》中援引了一系列數據——據小紅書的《2023戶外生活趨勢報告》,「騎行」筆記量增長迅速,超過180萬篇,「騎行」話題有近13億閱讀量;2023年天貓「雙11」數據顯示,自行車整車、騎行服飾、騎行裝備「騎行三大件」銷售漲幅均超100%;其中,公路自行車增長300%、自行車碼錶及配件增長230%,騎行眼鏡風鏡增幅達210%,頭盔增長180%,騎行褲增長170%;不僅如此,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統計,2023年,協會參與主辦、承辦或指導的自行車各級各類賽事138餘場,包括34場在華國際賽事、41場計劃內賽事、9場綜合性運動會賽事、8場職業賽事、40餘場群眾賽事活動,比賽日累計達307天,賽事總量已超過2022年的3倍。

「其實騎行在過去一年還是有不少爭議話題的,但是這項運動符合時下各個年齡群體的戶外需求,包括運動屬性、社交屬性、分享屬性還有接地氣的屬性。」一位擁有3年多騎行經驗的運動愛好者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騎行之所以能夠超過露營,我覺得它的運動屬性有很大功勞。」

一年時間,新興戶外運動的「頂流」換位,也說明了戶外產業整體的快速發展,每個運動項目都在擴張用戶版圖,其中最穩定的還是路跑,它甚至是戶外的支柱運動之一。

據《報告》統計,2023年全國範圍內共舉辦800人以上規模路跑賽事699場(不包含越野及山地項目),總參賽人次為605.19萬。而截至9月30日,2024年已舉辦路跑賽事已達371場,參賽人次超316萬,範圍涉及32個省級行政區,預計全年計劃舉辦近600場路跑賽事。

伴隨著路跑運動的逐步恢復,路跑賽事的經濟效益也進一步釋放。據統計,一場大型城市馬拉松賽事帶動的經濟效益可達6-7億元,而一場大中城市馬拉松賽事可帶動經濟效益超1億元。

這一年,什麼人熱衷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項目越來越豐富,各種戶外賽事也越來越多,那什麼樣群體被的戶外運動所吸引?

事實上,不同戶外項目的受眾群體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過去一年非常火爆的騎行,它的主要人群就是19歲到30歲的人群;路跑的主要參賽人群則是30歲到49歲的男性跑者;釣魚運動有所不同,25歲到44歲占46%,是釣魚主力軍。

儘管每個項目有各自的特點,但《報告》還是用多組數據,描繪出過去這一年多,中國戶外愛好者的「畫像」。

在戶外運動中,以親子家庭、中產階級為代表的「80後」與初入職場、追趕潮流的「90後」構成戶外運動群體的核心。此外,以大學生為代表的「00後」蓄勢待發,有望成為戶外運動未來消費的重要力量。

根據同程旅行提供的數據,2023年度,在戶外運動參與群體中,「80後」群體占比最高,達到37.13%;其次是「90後」群體,占比35.17%。有意思的是,這組數據和一年前戶外運動主力人群的「自畫像」有些許不同,當時「90後」是最大消費群體,占比達到36.1%;其次為「80後」群體,占比32.5%。

無論如何,這兩個群體依舊是戶外運動的參與主力,總計達到72.3%,比一年前的整體占比高出了3.7%。而「00後」的青少年群體和「70後」群體相當,占比為12.79%和10.02%。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這一結構特徵基本保持了2023年的特點,「80後」和「90後」群體仍然占比領先,分別為35.84%、34.81%。

此外,在戶外運動消費的城市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消費能力相對較高,集中了大量戶外運動參與者,他們的偏好影響著整個戶外運動消費市場的風向;而二、三、四線城市則是未來市場增長的高潛力地區。

有意思的是,據小紅書《2023戶外生活趨勢報告》顯示,戶外運動不只是北上廣、新一線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是三四線城市的現象生活。其中,戶外人群中新一線城市占比最高,達到23%;一線城市占比14%,二、三線城市分別為19%和17%;四線城市與一線城市已經持平;五線城市也占到8%。

至於這些熱衷於戶外運動的人都願意在哪些方面花錢?《報告》也給出了趨勢——戶外運動愛好者單品類消費年均2000-5000元,其中,騎行年人均花費4033元,僅次於滑雪的4910元,露營年人均花費3323元、飛盤3000元、徒步2110元……一個人可能參與多項戶外運動,而每個項目的花費都不小。

戶外運動為何持續火爆

路跑、騎行和滑雪在內的戶外運動為什麼可以貫穿全年、持續火爆?在這場202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提到了幾個關鍵的因素。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上下聯動、共同發展的政策體系,為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2月到2024年7月,包括北京市、重慶市、雲南省、湖南省、吉林省、山東省以及西藏自治區在內的超過8個省份和直轄市都發布了與戶外運動產業相關的規劃,覆蓋時間從2023年到2027年。

這些地方政策的出台,基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

發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此外,2023年7月,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於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2023年10月,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又聯合印發《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

從國家到地方的各項政策出台,給戶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也有更多企業願意投身到戶外運動的舉辦當中。根據《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中國目前在營的戶外相關企業達到17.7萬餘家。其中,2024年1月-9月,新增註冊戶外相關企業就達到了4.2萬餘家,比2023年同期增長近50%;從成立時間看,51.4%的相關企業成立於1年-5年內,成立於1年內的相關企業占31.6%。

此外,戶外運動場地與設施的完善,也是推動戶外運動欣欣向榮的助力之一。根據《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健身步道共有15.28萬條,長度達到37.1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轉9圈;同時,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6月,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已有34條,總里程達3494公里。此外,各地也在積極推進健身步道的建設,比如,2024年重慶計劃建設山城步道共30條、長達198.2公里。

有了更多運動的場地,更多優秀的賽事,還有更多一同運動的夥伴,中國的戶外產業自然在過去幾年持續火爆。

正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所期待的那樣,中國的戶外運動產業正在穩步成長。

「戶外運動產業是推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對促進城鄉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帶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c1ecec4949d6b61cf6373251096b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