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宣告失敗!拿生命開玩笑,代價無法承受

2024-10-17     掌柜講歷史

據外媒消息稱,在新冠疫情的不斷衝擊下,不少國家開始考慮「躺平」,提出了同「新冠共存」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直接放棄抗疫措施,讓病毒和人類融為一體。這種觀點誕生的基礎就是:新冠致死率並不高。當然這種行為,對於人口相對較多的國家來說風險很大,但是中小型國家因為基數小,所以開始行動。而拿生命開玩笑的代價,真的能夠承受得起嗎?

據媒體消息稱,在執行一個月的「新冠共存」策略之後,韓國率先宣布放棄。在近期韓國將再次收緊防疫措施,通過減少人口流動的方式,對抗疫情傳播。而同樣執行共存策略的還要日本、澳大利亞,目前也開始出現疫情反彈的情況。以韓國為例子,這個所謂的共存計劃不但沒有讓病毒被人類同化,反而讓韓國的醫療體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各項指標紅燈頻頻亮起,如果再堅持一段時間,可能韓國就會崩盤。

第一:這種策略只能是理論,不契合實際。之所以很多國家選擇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是被經驗騙了。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病毒,但是大部分都會和人類共存。例如感冒就是很常見的一種病毒,經過剛開始的「傷人性命」之後,很快就被人體所接納,成為一種不致命的病毒。這就是同化的成功案例,而在歷史記載中,這種成功案例很多,當前的各種傳染疾病,都是成功同化病毒的案例。用專業的話說,就是人體因為被感染而產生抗體,能夠有效的抵抗病毒。

第二:這種方式本身就很荒誕,就像面對一個不知深淺的水潭,憑藉以前的經驗,認為其淹不死人,就真的淹不死嗎?事實告訴我們,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在病毒的問題上,積極防禦不但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同時也是對他人生命負責任的表現。而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的表現就很不堪入目,慶幸的是看到效果不理想之後,及時叫停,不然勢必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為什麼之前的病毒能夠「共存」,而當下的新冠卻不行?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新冠的變異速度很快,這讓人類的醫療手段很難抑制這種病毒。而之前的諸多病毒,也是數十年上百年之後,才慢慢被人體接受。

(文/小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535d1a82cac4538acb4bd8a4981e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