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製劑為戰「疫」保駕護航 | 優秀文章集錦

2020-04-03   蝌蚪五線譜

此次作品為

「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

原創科普作品全民徵集活動

TOP50優秀作品之一

榜單詳情>>>請戳這裡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在蝌蚪五線譜網站查詢哦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例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可以抵禦感染,影響人體的消化能力,降低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指出在重型、危重型肺炎患者的其他治療措施上「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1]。

李蘭娟院士提出的「四抗二平衡」救治方案中也提出微生態療法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法之一。

01 腸道微生態一般是如何被破壞的?

人體腸道中有益菌的活力可以有效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腸道粘膜上有大量的免疫細胞,當病毒來襲時,健康人體的益生菌迅速激活免疫系統,可有效抵禦外來病毒的入侵。所以人體的免疫力會隨著有益菌的減少而下降[2]。

1)有益菌的天敵——抗生素

人體感染後會給予抗感染治療,抗生素常常敵我不分致使腸道中大量的有益菌也很難倖免,而想要恢復一個正常的微生態平衡又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機體如果不幸中招就會再次墜入疾病的深淵。所以很多時候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機體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免疫力低下。

2)呼吸道缺氧導致腸道微生態紊亂

當人體呼吸道出現缺氧狀況時,腸道的細菌也會出現缺氧,導致微生態紊亂,一旦生態系統出現紊亂,容易出現細菌移位導致繼發感染。因此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腸道微生態基本都是紊亂的,所以容易產生繼發感染,許多死亡病例往往不是死於病毒感染,而是死於繼發的細菌感染,所以要注意激素和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維持新冠肺炎患者腸道微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新冠肺炎的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預防繼發感染的發生。

02 微生態製劑怎樣合理應用?

微生態調節劑是一類能夠保持微生態平衡,調節腸道微生態失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微生物)製品。目前國內外把微生態調節劑分成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部分。且以益生菌製劑為主,多為口服製劑。

1)避免與抗菌藥物合用

益生菌製劑為活的微生物,與抗菌藥物合用時,其中的益生菌可能會被抗菌藥物殺滅,應避免同時使用,以免影響療效。若需同時使用益生菌製劑與抗菌藥物,應加大益生菌製劑劑量或錯開服藥時間,最好間隔2-3小時以上。

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桿菌製劑對抗菌藥物不敏感,可與抗菌藥物同時使用。但需注意布拉氏酵母菌屬於真菌,不可與抗真菌藥物同時使用。

2)與其他藥物聯用

益生菌製劑與抗菌藥物、胃腸黏膜保護劑聯用時,根據這3類藥物的作用特點,可首先用抗菌藥物殺滅病原微生物,再用胃腸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吸附各種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最後使用益生菌製劑恢復腸道正常菌群。3類藥用藥間隔至少1小時[3]。

03 使用益生菌製劑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1)服用時間

當人體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因此,益生菌宜在飯後2小時左右服用,此時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適合於乳酸菌生長,有利於發揮作用。為確保益生菌以活的狀態進入腸道,腸溶製劑服用時需要同時飲用大量的溫開水。而樂托爾、乳酸菌素等死菌製劑不受影響,飯前飯後均可服用。

2)益生菌成分

含乳酸菌以及輔劑中含有牛奶成分的益生菌製劑,牛奶過敏者應避免服用。有的益生菌製劑中含有能誘發炎症的麩質蛋白,可能會加重乳糜瀉患者的病情。不宜與吸附劑如活性炭和收斂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鞣酸、藥用炭及酊劑同用,因它們可抑制、吸附活菌,從而減弱或降低療效[4]。

近年來,腸道微生態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有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能夠減少呼吸道感染的風險[5]。雙歧桿菌可以有效平衡腸道微生態作用,較好地增強免疫應答率。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指導,可以將微生態製劑合理應用於新冠肺炎重型、危重患者中。

我們也堅信,通過國家的宏觀指引,逆行白衣天使的奮不顧身,全民萬眾一心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研究以及診療方案的不斷推進,這場戰「疫」一定會儘快取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2020.

[2]中國消化道微生態調節劑臨床應用共識(2016版)[J].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016,28(6):621-627.

[3]吳斌等.臨床常用微生態製劑的組成分析與合理用藥[J].臨床藥物治療雜誌,2010,8(5):21-25.

[4]腸道微生態製劑老年人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9)[J].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19,38(4):355-361.

[5]. Lehtoranta L, PitkaRanta A, Korpela R. Probiotics in respiratory virusinfec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Diseases, 2014, 33(8):1289-1302.

蝌蚪五線譜獲授權刊發徵集優秀作品

作者:北京天壇醫院學員長春市兒童醫院 李金時

指導老師:北京天壇醫院 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