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自駕出遊的注意!除了酒駕,你更要小心「藥駕」!

2022-04-03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假期自駕出遊的注意!除了酒駕,你更要小心「藥駕」!

作者:叨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床藥師)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話說清明這個小長假說長也不長,很多人可能就打算自駕出遊,在家附近轉轉。而說到開車,除了注意酒駕,大家還需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藥駕」。

什麼是藥駕?

藥駕是指駕駛人服用了一些可能導致駕駛失控的藥物後駕車出行。由於這些藥物中含有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成分,駕駛人在服藥後可能會產生頭昏腦脹、視物模糊、耳鳴、行走不穩、身體疲勞不堪等不良反應,會影響駕駛人的行車安全。

相信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藥駕,正因為藥駕的普及力度不夠,很多駕駛員並不知曉駕駛的危害。事實上,也是「馬路殺手」。有研究顯示,在服用安非他命的人中,發生致命車禍的風險比沒使用過安非他命的人至少高5倍。可以說,藥駕和酒駕一樣危險。

藥駕有什麼危害?

藥駕對行車的危害不亞於酒精,也會影響道路安全,引起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等。

影響駕車的藥有很多種,而且多用於治療一些常見疾病,如抗過敏藥、降糖藥、降壓藥等,最常見的是感冒藥。這些藥品很容易獲得,老百姓不知曉其中的危害,生病後藥駕的人數也可能會多於酒駕的人群。而與酒駕不同的是,藥駕常常對外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異常,就算出現嗜睡等症狀,駕駛員也很難把這與服藥聯繫起來。這兩點使得藥駕比酒駕更難發現和預防。

哪些藥物會影響駕駛?

可能產生藥駕效果的藥物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含抗組胺成分的藥物含抗組胺成分的藥物有很多,如感冒藥、抗過敏藥及部分抑酸藥,其中以感冒藥最常見。大多的感冒藥含有抗組胺成分,比如氯苯那敏,服用含有這一成分的感冒藥,容易引起嗜睡、反應遲鈍、頭暈、頭痛、目眩、倦怠等不良反應,會影響駕駛。此外,抗過敏藥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抑酸藥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屬於抗組胺藥。使用後容易出現嗜睡、疲倦、乏力等不良反應。在服用這一類藥物後,適當休息,不要進行駕駛活動。

(2)抗精神病藥和催眠藥‍

抗精神病藥有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比如安定、丙咪嗪、阿米替林、帕羅西汀等,這一類的藥物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服藥後會引起疲乏、睏倦等症狀;安眠藥,如思諾思、氯硝西泮等要在臨睡前服用,如果服用安眠藥後再開車,容易導致倦怠,影響行車安全。

(3)鎮咳鎮痛藥最常見的是含可待因的止咳露,如聯邦止咳露、奧亭止咳露等,服藥後可能出現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可待因是嗎啡的衍生物,服用過量還可引起興奮、煩躁不安,從而影響駕駛安全。此外,阿片類鎮痛藥,如嗎啡、芬太尼等和我們大眾容易獲得的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也會引起頭暈、嗜睡、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

(4)降壓藥說到這一類藥,可能很多人會驚訝,難道有高血壓就不能開車了嗎?並不是這樣,這裡所說的降壓藥是一些服用後可出現乏力、嗜睡、眩暈等症狀的藥品,比如如硝苯地平、利血平等。而大部分的降壓藥是很安全的。而且由於現在製藥工藝的改進,比如硝苯地平現在改成了控釋片,可以使藥物恆定的速度定量釋放,就不容易出現上述所說的不良反應。

(5)降糖藥常見的降糖藥有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如果服藥過量,又未及時進餐,容易誘發低血糖可導致驚厥、昏迷等症狀。對於容易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使用降糖藥後駕車。

(6)抗癲癇藥治療癲癇的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加巴噴丁、托吡酯、丙戊酸鈉等,服藥後也可能會出現頭暈、視力模糊、睏倦等不良反應,不可服藥後立即駕駛。除了上面介紹的藥物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藥物也可以影響駕駛,比如近視眼驗光時,醫生通常會給予擴瞳藥,使用後會出現畏光、視近物模糊的現象,此時也不應立即開車。

避免藥駕要注意這些!

介紹了這麼多影響駕駛的藥物,那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呢?首先,在服藥前要看藥品說明書,有的藥品在注意事項中會註明服藥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和操作精密儀器。如果感冒時駕車,最好選不含抗組胺成分的感冒藥;在看病或買藥時要主動說明有駕駛需求,請醫生儘量避免開出對行車有明顯不良反應的藥物。最後,服藥後開車時要留意自己的狀態,如果身體不適,應停車休息,情況嚴重的要及時就醫。當然最好的做法是開車前和服藥後幾小時內不要開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39a9c4db0273346af4e72c127e7f6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