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建房子,也向蠕蟲學習

2024-01-05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人類建房子,也向蠕蟲學習

撰文/田蓉(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海洋,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在海岸的灘涂之上,居住著一群沙粒「建築師」——沙塔蠕蟲。受它們的啟發,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特別的「膠水」。

沙塔蠕蟲的築巢法寶

沙塔蠕蟲是一類獨特的海洋生物,它頭部的一個器官可以在海水中分泌天然黏液。這種黏液能將沙粒與貝殼碎片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從而建造出堅固無比的管狀巢穴——這些巢穴位於潮間帶,在海風和海浪的衝擊下,依然能巋然不動。

沙塔蠕蟲分泌的黏液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粘合力呢?這可能與其黏液中的一些蛋白質有關。這些蛋白質有的帶正電荷,有的帶負電荷,彼此之間相互吸引,緊緊「團結」在一起。

「超級膠水」誕生記

曾經的嘗試

水泥是一種粉狀膠凝材料,在其中加水攪拌形成漿體,抹在磚、石等材料之間,待其硬化之後,便可以將磚、石牢牢結合在一起。但水泥的生產不僅要消耗大量能源,還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因此,人類盼望著可以有新的建築材料替代傳統水泥。

此前,有科學家利用殼聚糖(存在於甲殼類動物中的一種聚合物)和海藻酸鹽(存在於海藻中的一種聚合物)製作出黏合劑,並成功用它把諸如沙粒、粉塵等顆粒結合起來。不過,如果直接將這樣製成的材料運用到建築物中,還是缺了點「硬氣」——它們的機械強度(指材料受外力作用時,其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不大,建造出來的房屋不夠堅固。

向沙塔蠕蟲學習

受沙塔蠕蟲分泌的黏液的啟發,研究人員把殼聚糖替換為季銨化殼聚糖,再與海藻酸鹽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了「硬氣十足」的帶有正、負電荷的生物基仿生黏合劑(以下簡稱「仿生黏合劑」)。其中,季銨化殼聚糖帶正電,海藻酸鹽帶負電——這種帶正、負電荷的生物聚合物,就像沙塔蠕蟲的黏液一樣,可以通過正、負電荷的相互作用將沙粒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不僅如此,在大自然當中普遍存在的固體顆粒(例如沙漠砂、礦物殘渣、混凝土渣等)都帶有負電。因此,如果把它們與仿生黏合劑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材料中便出現了兩種電荷相互作用:一種是仿生黏合劑中帶正、負電荷的生物聚合物即季銨化殼聚糖和海藻酸鹽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種則是仿生黏合劑與顆粒間的相互作用。

同時,仿生黏合劑中還存在大量氫鍵(一種分子間或分子內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增加材料的機械強度。由於這些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用仿生黏合劑將沙粒、煤渣、礦渣等固體顆粒粘合得到的材料抗壓性能非常不錯,具備了成為建築材料的基本條件。用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這些顆粒緊緊貼在一起,難捨難分。

給材料罩個「盾」

要想把這種低碳建築材料應用於實際,光是機械強度大還不夠,還需要為其添加「護盾」——在材料表面塗一層防水保護層。這樣,即使在水裡浸泡兩周,材料也基本沒什麼影響。

除了檢測這種材料的機械強度和防水性,科學家還模擬了紫外線致使材料老化的條件,把該材料在60攝氏度條件下紫外線照射1000小時。面對如此嚴苛的條件,這種材料居然毫無損傷,足見其抗老化性能也十分優秀。

沙塔蠕蟲和人類建築——這兩個看似完全不搭邊的事物,通過科學家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碰撞出了美麗的火花。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仿生黏合劑在建築行業中獨當一面,為更加綠色的地球添磚加瓦。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可以建房子的「超級膠水」》,作者田蓉,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78480332af2d459f741f4730b5b5cb1.html